(以下为复转军人) 1、 王正林(1919——1980)1938年参军,曾在新四军第四支队办过《拂晓报》,1954年从吉林省农业厅调到友谊农场任副场长兼农业总技师,后任第一书记兼场长,1959年任合江农垦局副局长,1963年任东北农垦总局局长,1976年任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副局长、副书记,1980年因劳累过度,逝于任上,被群众誉为“北大荒的焦裕禄”。 2、 高大钧(1919――2004)1937年参加红军,1945年底担任中共佳木斯市第一任市委书记,1946年冬投身于艰巨的新兴农垦事业,创办了合江省水利农场、曙光农场,后又创办了佳木斯农机厂,1954年任宁安农场场长,1957年任宝泉岭农场场长。1965年任东北农垦总局副局长,1976年任农场总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 3、 刘海(1911――1989)1934年参加长征,1943年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时获“开荒英雄”称号,曾任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团长、公安二师六团团长、步兵预备七师二十一团团长。1958年到北大荒,在合江农垦局萝北农场任场长,后萝北农场与萝北县、萝北人民公社“政企合一”时,任党委书记,东北农垦总局时,任萝北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萝北县县委书记。 4、 张文忠(1906——1990)1933年9月年参加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后任中央警卫团排长,曾和张思德一起烧过木炭。1950年携全家到北大荒任永安机械农场名誉副场长,1955年离休。但是他离休不离岗,一直保持老红军本色,曾出席过黑龙江省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71年代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出席沈阳军区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大会,《黑龙江日报》《辽宁日报》《吉林日报》曾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197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5、 周光亚(1915——1989)电影《老兵新传》的生活原型。1931年参加革命,1945年入党,曾任辽北军区司令部作训科长、黎东县县长,1947年率队创建通北机械农场,后分别任东北人民政府国营农场管理局处长、二龙山农场场长、友谊农场四分场场长、盘锦农垦局副局长、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局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6、 黄振荣(1915——1968)1931年参加红军,曾任三五九旅营长,抗美援朝时任铁道兵三师副师长,荣获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6年率队到北大荒,任八五二农场场长。 7、 余友清(1915——1978)原名周光元,1934参加红军,1935年入党,1954年奉王震命令率铁道兵五师在北大荒建立了第一个铁道兵农场——八五○农场并任场长,1963年任东北农垦总局虎林分局局长。 8、 王世英(1921——1961)1938年参军,1939年入党,历任山东纵队保卫干事、政治特派员、军法处副处长,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一团团长兼政委,1950年率部创建宝泉岭农场,1958年后历任合江农垦局副局长、八五九农场场长。1960年调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任副师长。 9、 莫余生(1913——1983)原名莫正民,1944年起义后更名莫余生,1946年8月入党,曾任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山东军区参议、东北军区“解放军官教导团”一团副团长等职。1949年到北大荒,参加创建宝泉岭农场,1952年后任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秘书处处长、红色草原农场场长、绥化管局副局长。 10、 向俊选(1917——1958)1937年参加新四军,1949年9月时任东北解放三团团长兼政委,率500余人到桦南孟家岗建农场。1952年调至九三农场任场长,1956年调到铁道兵农垦局任副局长。 11、 姜瑞元(1915——1989)1937年参加革命,历任参谋、科长、团参谋长、团长。1957年在中央军委参谋部,主动要求到北大荒,初任八五三农场场长。1958年7月调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王震将军兼该校校长)。1962年10月,经国务院任命为八一农垦大学校长。 12、 郝光浓(1919――****)16岁参加革命,1942年在太岳军分区第三军担任秘书时左臂致残,定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1948年任讷河荣军学校副政委,1949年4月带领28名荣誉军人创建东屏荣军农场,1949年10月从东屏迁至伊拉哈荣军农场任首任场长。 13、 迟子祥(1919——1991)1945年参军,荣立过6次战功。1947年在法库战役中,身负5处重伤,被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1949年响应东北人民政府荣军委员会号召到黑龙江创建伊拉哈荣军农场。1952年《人民日报》曾以《一个外行人学会了修理拖拉机》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1952年评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59年出席了全国军烈属、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代表大会。 14、 李国富(1930——)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获“孤胆机智英雄”称号,之后在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先后立大功11次,1951所在班被命名为“李国富”班。1958年到北大荒的勤得利农场,后至前哨农场,历任分场场长、农场副场长、工会主席等职,在北大荒奋斗至今。 15、 李在人(1922——1990)1940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1946年,任松江省建设厅主任秘书。1947年,根据省长冯仲云的指示带领17人到珠河县(现尚志县)创建松江省第一机械农场(宁安农场)。1954年调任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农机处处长,1964年任七星农场场长,后调任大兴安岭农垦局副局长,省农垦科学院党委书记。 17、 汤树德(1936——)1951年参加志愿军赴朝,1958年从部队转业到北大荒后考入八一农垦大学。后入北京农业大学进修。1962年回八一农大任教。致力于土壤微生物领域的研究,1985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进步奖,1990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现为黑龙江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18、 蔡尔诚(1935——)15岁参军,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针对当时北大荒的艰苦环境,刻苦自学,苦心钻研气象知识,对农业生产适应自然条件起了很大作用,后用对北大荒气象研究的积累,写成《看天测云雨》一书,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在八一农垦大学任教。 40、(后补的) 任增学(1934――)1951年4月入党。1956年8月从首都警卫师转业来八五三农场,历任车长、连长,后调到红旗岭农场任面粉厂厂长。在开发雁窝岛时,拖拉机掉进俗称“大酱缸”的沼泽地里,他三次潜入带冰碴的水中把钢丝绳挂在拖拉机的牵引钩上终于把6台拖拉机全部拉出“大酱缸”。 (以下为支边青年、知识青年 19、 梁军(1931——)1947年3月入“萌芽学校”学习,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1950年成为第一支女拖拉机队队长,1950年8月出席全国第**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1年当选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 20、 刘瑛(1936——)1950年3月从北京来到通北机械农场,当了一名拖拉机手,当年,《人民日报》报道了她的事迹。1954年以农机骨干身份到友谊农场,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收获机手。1955年被评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出席了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和世界青年联欢节。1958年所在车组被团中央授予“保尔·柯察金突击队”称号。 21、 杨华(1932——)1952年为北京石景山区西黄村乡乡长兼团委书记,1955年8月30日,亲手接过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授予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带队来北大荒。从此,在北大荒奋斗直到退休。1955年、1959年两次出席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获奖章,1957年出席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1985年参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受到党中央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22、 陈越玖(1951——1975)宁波知识青年,1969年来八五三农场(当时为三师21团),成为一名优秀的畜牧卫生员。1975年患癌症在宁波去世,在生命的**后一刻,嘱托家人说:“我是北大荒人,把我的骨灰送回北大荒”。1976年5月4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以《我是北大荒人》为题报道了她的事迹。 23、 孙文珍(1952——1989)杭州知识青年,1969年来八五二农场(当时为三师20团),1972年被派往杭州红十字医院学习,期满后回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卫生院工作。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不辞辛苦地为北大荒人服务,1989年3月病逝。临终前给党小组写下遗言,交了**后一次党费。弥留之际对母亲说:“妈妈,我死了,把我的骨灰拿到北大荒去……我有一个家在东北,我要到北方去。” 24、 刘玉秀(1951――1998)1968年从齐齐哈尔下乡到兵团五师(尖山农场),1980年在农场法庭任书记员,后任法庭庭长。曾被评为黑龙江省“十佳庭长”之一。1992年身患癌症后仍坚持办案,后不久辞世。 25、 胡国华(1951――)1969年从上海下乡到格球山农场,1976年以“工农兵学员”身份到黑龙江农业技术学校上学,1979年调至红兴隆科研所。1987年被派往加拿大学习。由于成绩突出,1989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世界优秀农民”称号。 (以下为知识分子) 16、 刘岑(1923——1983)早年就读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参加过抗日救国活动,1947年与李在人一同率队筹建松江省公营第一农场,1953年为曙光农场副场长,1963年任东北农垦总局生产处副处长,1978年后,先后任农场总局科技处副处长、农垦科学院副院长。 26、 张源培(1918——1967)1933年入长春兽医大学,1941年赴日本留学,1946年参加革命,1951年入党,1956年参加农垦部专家组工作,1957年至1963年先后任铁道兵农垦局、牡丹江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生产处和畜牧处处长,1963年5月奉命到八五一一农场发展奶牛,被誉为北大荒的“奶牛之父”。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年仅49岁。1982年,在中国奶牛协会成立大会上,王震提议向北大荒的奶牛专家张源培表示深切的怀念,全场一片肃然起敬。 27、 刘惕若(1929——)1959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的研究生,专攻植物病理学。到北大荒40余年,致力于农垦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在植物病科中完成十余项重大科研课题。出版了五本专著,担任过国家“六五”攻关课题、国家计委“七五”攻关课题。曾荣立一等功一次,荣获农业部“先进教师”、总局“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出席全国英模大会。 28、 桂体仁(1930——)194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接触中共地下党,1950年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第一支雷达部队技术骨干。后因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而受不公正待遇,1958年随十万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忠于党和人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返自己热爱的岗位。致力于粮食处理中心的电子控制研究和玉米精量播种机制造,分获农业部、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奖,1980年入党,同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 29、 徐一戎(1924——)194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沈阳解放后参加革命。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1972年落实政策后在水稻科研所承担农业部下达的“寒地水稻直播高产”课题,突破了水稻亩产千斤关,1985年主持国家攻关项目“水稻高产技术开发”获成功后,致力于“寒地水稻旱育稀植”研究,制定出“水稻三化栽培”模式并在垦区推广,被水稻种植户称为“水稻之父”。1996年获“五一劳动奖章。 30、 吴陆弟(1938——)1964年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用20年的科研积累,培育出北丰系列大豆十多个优良品种,推广面积一亿多亩。1993年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31、 张国范(1933——)1955年东北农学院毕业后到友谊农场。北大荒著名的畜牧专家,取得24项科研成果。1987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被选为全国七届人大代表。 32、 徐永海(1943——1990)依兰收获机厂技术人员,身患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等重症,仍然坚持“北大荒-3.5”自走式联合收获机的研制,以身殉职。被总局党委授予“北大荒铁人”光荣称号。 33、 梁甲农、冯紫琅(1930——、1931――)北京农业大学毕业,1955年到友谊农场,梁甲农主攻小麦,冯紫琅主攻大豆,被人们称为“麦豆伉俪”。梁甲农在短短几年中就培育出10多个有希望的小麦品系;冯紫琅也培育出11个大豆优良新品种,其中4个品种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励,1个品种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二等奖。 34、 郝焕文(1938——)1954年11月从北京双桥农场以一名技术工人身份参加友谊农场建设,1956年为德特-54号拖拉机车长。总结出一套机车使用、保养、管理制度,82号车成为全国农垦农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8年出席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1978年出席全国劳模座谈会。 35、 张守常(1942——)1959年从山东来二龙山农场,初为驾驶员,后为“东方红-276”号拖拉机车长,精于驾驶、保养、维修,276号车30年无大修,被命名为“张守常模范车组”。这台车后被洛阳拖拉机厂花重金收回,展在工厂陈列室中。 36、 吕士恒(1935――)1957年4月20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刊登一封南京农学院农学系34名应届毕业生写给高教部长蒋南翔的信:“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参加祖国边疆建设,去开发沉睡的处女地。在党的培养和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懂得了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志愿。我们要去的边疆是一个艰苦的地方……我们将带着劳动的双手去建设起荒地上的新生活,用火热的心燃烧起大地的青春。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农学家,我们立志到边疆去成家立业,干上一辈子!” (以下为各地干部) 37、 李万宝(1927――1990)18岁参加革命,1953年以集贤县副县长岗位带领垦荒队员建立机械化集贤农场,1956年又组建七星农场,从事农垦事业40多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特等劳动模范。1983年退二线后,潜心研究葡萄栽培技术并示范种植,1990年1月病逝后,总局党委作出了“向李万宝同志学习”的决定。 38、 左静(1962——2001)197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八五三农场当过农工、教师、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到山东省济宁打工,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与追求。2001年在济宁病逝,山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妇联分别发来唁电,济宁市委、市政府等单位送了花圈,当地报纸、电视台均作了报道。2001年3月,总局党委、总局授予她“优秀共产党员、北大荒的好女儿”称号。 39、 孙俊福(1960——)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10大绿化标兵、党的十五大代表。坚持在大山深处植树19年,以山为家,在座座荒山秃岭和条条裸露沟壑中造林1500多亩,植树35万余株。为了植树造林,5岁的儿子林林被山里的毒蛇咬伤致死。但他仍然矢志不渝地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被人们称为“大山的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