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百家讲坛>>
|
东北网讯 “黝黑的土地油汪汪,插根筷子能出秧儿。”这句广泛流传的俗语,生动地勾勒出广袤黑土地的肥沃程度。耕地面积大、土壤肥力高,有着近1.8亿亩耕地的黑龙江,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不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粮食增产方面同样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把丰厚的资源优势科学地利用好、发挥好,使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日前结束的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发出响亮的进军号角:把土地资源优势发挥好,推进农业再上新台阶。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粮食产量登上一千亿斤大台阶。
因位于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上,黑龙江省格外受到大自然的厚爱,拥有黑土地面积1851.15万公顷,占整个东北黑土带总面积的61.1%;其中黑土地耕地面积988.0万公顷,占东北黑土地耕地面积的63.9%,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5.6%。 黑龙江省主要耕作土壤黑土,属世界性的稀有资源:土壤结构好,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全,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既全面又丰富的养分,是粮食增产丰产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耕地资源优势,加上不断进步的农业科技,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连续跨越300、400、500、600、700五个百亿斤台阶,去年更是创下了总产793亿斤的历史新高!为国家提供商品粮500多亿斤,以实际贡献向世人展示了粮食大省的深厚底蕴。近3年,黑龙江省每年粮食外运量都在200亿公斤以上,跨省流通量稳居全国第**,占全国跨省粮食流通总量的1/6以上,粮食外运流向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尽管如此,黑土地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两组数据为证:一是全省现有耕地中,旱涝保收的水浇地的面积,包括水田和节水灌溉的面积不到总面积的20%,也就是说还有1.3亿亩耕地处于靠天吃饭状况。这种状态加上黑龙江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殊气候特点,使旱涝灾害成灾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粮食增产。二是全省农村与农垦相比,作物单产水平显著偏低。由于垦区机械化水平比较高,粮食生产标准化作业水平比较高,形成亩产和农村相比是1、2、3、4的关系。即垦区大豆平均亩产高出地方农村100斤,小麦高出200斤,玉米高出300斤,水稻高出400斤。 差距即是潜力,不足隐含着希望。现实已经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等粮食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显露无余,作为有着强烈发展意愿的农业大省,也就等于找到了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的金钥匙。“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人为努力,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靠提高单产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总产达到千亿斤的目标。”采访中,不论是农业专家,还是各级农业干部,无一不信心十足、摩拳擦掌。(张桂英) |
发表于 @ 2008年08月31日 09:3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