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机人物>>
姜新成的今昔“粮”缘 李建 尼刚林 |
“现在种地,机械化程度高了,劳动量小了,俺虽然很清闲,然而腰包却鼓得很快,连做梦也笑啊!”8月27日,在山东省禹城市房寺镇后姜村的玉米田里,村民姜新成正用 “小白龙”浇地。 现年51岁的姜新成,一家4口人,家有耕地20余亩。过去,每年从3月小麦浇返青水开始,一直忙到秋冬,一年到头在地里至少待8个多月。 “20多年前,麦收期要忙1个多月。光用镰刀割麦子就要割七八天,加上拉磙轧麦、扬场滤麸,全程下来整个人就要瘦10多公斤,可小麦单产还不足300公斤。”回首往昔,姜新成有点激动, “那时年轻力壮,有的是力气,也乐意种粮,但心里始终盼望着能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 “我是村里第一个买拖拉机的人。”姜新成话锋一转,露出幸福的笑魇。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心想实现种粮机械化的他,每年利用冬闲时间,在家做起豆腐,赚了4000多元钱,加上亲戚帮忙,凑足7000多元钱买了一台拖拉机,割麦、运麦、轧麦全部用拖拉机,不光忙自己的,还替别人干,增加了不少收入。随着国家良种、化肥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更加高涨,收入也日渐多起来。后来,国家实施了农机补贴制度,姜新成又第一个报名,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收麦子、收玉米全部用上了大型农业机械,不光省时,还省力。 “以前,地里除草都是我妻子的事。一到大暑天,就在玉米地里汗流浃背地辛苦劳作。现在根本不用愁,俺们全部用上了除草剂,20多亩地一天就能打完,从种到收就没有草。”说起这些来,姜新成的眼睛闪着激动的泪花。姜新成掐着手指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夏粮亩产600多公斤,20多亩地的夏粮全部卖给国家,毛收入2万多元。如果加上秋粮收入,还能把玉米芯卖给功能糖企业,仅种粮一项,一家人均收益就过万元。 |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0日 15:25: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