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机人物>>
如今 我驾着农机走富路
|
|
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多少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亲身经历着改革的巨变。 宝山区七星镇上游村陈锦强回忆说:“30多年前的北大荒,一片荒凉。农民就是靠着镢头、锄头、铁锹这些传统的工具在广漠的土地上耕种,那时候家里有头耕牛就算不错的了,种地可真是苦啊。一年下来手里剩不了多少钱,要是碰上旱灾、水患还要挨饿呢。哪像现在,田地里机器轰鸣,播种、灭草、收获都是机械化作业,我们村还有买大型收割机、耕地机的呢,现如今啊,人省心省力了,收益也高了,锄头、铁锹时代已经过去喽!” 据了解,2006年七星镇被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地区,农民购置农机具热情高涨,七星镇上游村村民陈锦强就购买了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他对记者说:“买了它,收割可省了不少事,只要它一下地,几分钟的功夫,一亩地吱吱地就割完了,以前不敢包太多的地,光收割时雇人工雇机器就花费不小,可有了它,我今年包了1000亩水稻地”。可以看出陈锦强走上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道路,而且农机不仅可以自己用,忙完自己田里的,还可以在别人的地头上赚一份“打工钱”。像陈锦强的联合收割机,既能收水稻,又能收黄豆,一年也能赚个7万元之多,在上游村有台大型农机就很抢手。 陈锦强欣慰地说:“30年前我家种地靠的是牛拉爬犁马拉车、人背锄头干累活,20年前手扶拖拉机费时又费力,我家基本每10年都有一个变化,几十年靠种地、包地挣出来个佳联收割机,有了它,30年后的今天已经再也看不见忙碌的身影,看不见舞动双臂的人群。”只有一台崭新的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稻海里破“浪”前行,一盏茶的功夫,一片稻田就被收割机“啃”的干干净净,“年年增收日日点钱”,这也是近几年收割时在农村田野里涌现出来的机械化收割场景。 据悉,近几年全镇新增大小农机80余件,农机的增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七星镇的土地上,农机成了田野跳动的音符,金秋时节奏响了一曲丰收之歌。 |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0日 15:3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