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十师一八四团组建于1959年,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辖区土地总面积107.8万亩,可耕地面积52.25万亩,现有耕地15.21万亩。总人口5443人,职工1436人。
2005 年实现生产总值12013万元,综合财务盈利1005万元,职均纯收入13008元。被授予兵团文明单位、
全国农垦系统职工扶贫先进单位,荣获兵团经济建设红旗团场、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
近年来,一八四团依托农十师南部水土综合开发的机遇,兴修水利,开发造田,耕地面积由1999年1.5万亩迅速增加到现在的15万亩。团场按照“做大做强种植业,做优做精果蔬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种植鼓励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稳步多样地发展工业,加快搞活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围绕主栽作物棉花,延长产业链。2005全团种植面积13.43万亩,其中棉花种植8.02万亩,其他为打瓜、油葵、玉米等作物。籽棉实现总产18742吨,单产213公斤,农业实现增加值7384万元。果品业快速发展,果品总量1350吨,优质商品果还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畜牧业在启动帮扶资金的鼓励下, 年末牲畜存栏9600头)。农业形成“棉、果、畜”三足鼎立的格局。工业依托一产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以股份制、引进外资的形式,兴建了轧花厂、棉种加工厂、地膜厂、编织袋厂,工业增加值1588万元。水产业、旅游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兴起,活跃了团场经济,方便了职工群众,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56万元。现一八四团已由贫困团场一跃成为农十师经济强团及兵团先进团场,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一八四团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被兵团确定为38个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从1999年以来兴建各具特色的职工住宅1533户,团部职工群众住上了功能齐全、方便卫生的现代化住房,彻底改变了团场原有破烂不堪的旧面貌。供水、排污、供暖、客运服务、文化娱乐、中心广场、市场商贸、医疗卫生、教育教学、广播电视、科技服务、武装公安、邮电通信、公路等一批小城镇建设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实现了连连通公路、通电话、通手机、通有线电视,为团场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空间,带动了团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一个以团部为中心的活跃团连经济、促进商品流通、方便职工生活、环境整洁良好的小城镇已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八一四团将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续提高经济实力的同时,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加强社区建设,努力将一八四团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团场。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2日 11:16: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