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农机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兵团农机化>>——兵团概况>>

军户农场概况收藏

军户农场位于五家渠西南45千米,北纬43°55′32″~44°02′30″,东经86°57′46″~87°08′10″。东以三屯河为界,南与昌吉市阿什里乡,西与呼图壁县相邻,北与昌吉市榆树沟镇接壤。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2千米。≥10℃积温3319℃,无霜期150天左右。日照2700~2800小时。

1958年,由昌吉奋斗、光明高级社合并为县办农场,称大军户农场。1962年归自治区农垦厅管辖,改称军户农场(1963、1965年,昌吉州综合经济牧场阿魏滩农业大队和阿什里公社阿魏滩农场并入)。1971年改归昌吉县领导,1978年归属昌吉州农垦局,1982年归农六师。2000年有农业连队14个,工交建商企业12个。

土地面积91.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6833公顷。总人口9468人,2649户;汉族4430人,维吾尔族398人,哈萨克族146人,回族4406人,蒙古族18人,其他民族70人。从业人员2981人(国有1781人,个体400人)。

主要生产粮食,酱用番茄和甜菜。2000年牲畜存栏2.26万头。工业产品:淀粉、面粉、食用油。国内生产总值万元508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722万元,第二产业248万元,第三产业1119万元,劳均收入5661元,人均收入2210元。



中学1所,小学2所,在校学生1546人,教职员工159人。医院1所,病床32张,医护及管理人员68人。调频广播、有线电视覆盖全场。

二畦镇
位于昌吉市西南25千米处,军户农场场部驻地。清同治四年(1866)清军在此地屯田,得名大军户,场部驻地曾有一条渠,据清代《新图志·沟渠志》记载,称二畦渠,镇沿具名。镇区面积1.43平方千米,2000年1041户,2896人。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8.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教学楼(1996年建,造价250万元),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职工培训中心(1997年建,造价505万元),建筑面积3538平方米,迪卡祖代种猪场(1997年建,造价1000万元),占地2.6万平方米,年产种猪、商品猪1万头,单班产配合饲料500吨,商业一条街(农贸市场,1998年建,造价412万元),建筑面积5831平方米。街道22条,总长14千米,其中沥青、水泥路面8条,长4490米。建设路1998年建,造价100万元,长640米,宽20米。1987年8月建自来水塔,日供水量1080立方米。1974年用柴油发电机供电照明,1976年通高压电。1963年10月使用磁石式交换机,1994年6月使用程控交换机,用户1234户。镇内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综合加工厂、供销公司、种子站、林管站、兽医站、工程队、迪卡祖代种猪场。驻镇单位:兵团保险分公司营业所、农行五家渠支行营业所、派出所、五家渠垦区人民法院军户法庭、邮电支局。2000年辖9个自然村,1个连队居民点。

毛家庄村(一连) 镇西南2.5千米,1960年建村,毛姓人家**早定居得名。226户,836人,耕地765公顷。
头畦村(三连) 镇西2.5千米,1960年建村,从三屯河引水该畦地先得灌溉。171户,634人,耕地793公顷。
李家庄村(四连) 镇西南4千米,1960年建村,李姓人家居住较早得名。168户,634人,耕地746公顷。
冶家庄村(五连) 镇西南6.5千米,1960年建村,冶姓人家居住较早得名。125户,487人,耕地731公顷。
楼庄子村(六连、十四连) 镇西5.5千米,1960年建村,有一座两层楼油坊得名。138户,595人,耕地926.6公顷。
西阿魏滩村(七连) 镇西南6.3千米,1963年建村,盛产中药阿魏得名。115户,383人,耕地333.7公顷。
上石河沿村(八连) 镇西南7.2千米,1963年建村,处石河上游得名。90户,356 人,耕地430.9公顷。
洪沟村(九、十一连) 镇东南7.5千米,处三屯河出口洪沟附近故名。264户,1264人,耕地864.1公顷。
唐渠村(十、十二连) 镇南5.7千米,1965年建村,附近有一条渠称唐朝渠得名。179户,911人,耕地613.4公顷。
十三连(试验队) 镇北1千米,132户,472人,耕地310.5公顷。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3日 00:16:00 |点击数()

旧一篇:农十三师红山派出所加强农机“三秋”安全|新一篇:共青团农场概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