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
虽说出现了少见的秋旱,但逊克县干岔子乡干岔子村的李老汉却一点也没“上火”,为啥,你看他的大豆地,郁郁葱葱,丰收在望,据他测算,可能较去年还能增产10%左右。用他的话讲,这可得感谢农机专业合作社,感谢社里的大机械进行的深松深翻作业。 说起农机专业合作社,一组数字很是让逊克县县长白树升自豪。截至2008年6月末,全县已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13个,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7%,位居全省前列。 而说起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全县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和帮助农民增收的效果,白县长更是打开了话匣子,“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之初,就是以新式装备为载体,实施了多项农艺新技术,改变农业生产手段。在生产中,合作社打破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坚持‘六统一分’管理制度。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改变,更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白县长介绍,使用大型农机具深松深翻之后,耕作质量大大提高,土壤墒情得到改善,耕层深度达到35厘米以上,坚硬的犁底层被打破,土壤保水和排涝能力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更让白县长高兴的是,有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全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全县除农机专业合作社外,其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8个,涉及农产品销售、畜牧养殖、绿色食品生产、对俄农业开发等多个门类,这些合作社都是在2004年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创建产生的,有的直接在农机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综合专业合作社。如逊河镇双河村训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在县农业开发办帮助组建农机合作社后,逐步发展成为集农产品销售、糖化饲料生产、畜牧养殖等多个子协会为一体的综合专业合作社,2007年,社员人均增收8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成了内连社员、外接市场和国家支农政策实施的中介,三年多来,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共承接支农项目资金5300余万元,吸引农民投资8900余万元,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逊克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已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白县长仍在考虑诸多问题:如何选拔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好带头人和培训技术骨干;如何建立奖惩机制,避免“吃大锅饭”现象出现;如何提高部分农民思想认识,促进土地的连片种植;农机部门如何更好地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在白县长坚定的目光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想法,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 黑龙江新闻网-农村报) |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6日 10:48: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