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的意见
鄂农机发〔2008〕93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农机局(办):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工作的意见,推进我省油菜生产机械化,降低油菜的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加快油菜生产的发展,巩固我省“双低”油菜的优势地位,现就进一步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发展油菜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基本目标,以先进适用机械化技术为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巩固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我省油菜生产技术进步,推动我省油菜机械化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在我省双低油菜生产优势“三区”共28个县市,每年选择10个重点县市建设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油菜生产机械化。通过采用机械化生产,提高油菜单产10kg/亩,亩平节省用工5个。力争到“十一五”末,我省油菜生产机械耕整率达到70%、机械播栽率达到10%、机械收获率达到20%、机械干燥率达到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0%以上,形成科学的机械化生产装备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其中,2008—2009年,油菜生产机械直播面积2000亩、机械移栽1000亩、机械收获150万亩。
2015年,全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机械耕整80%、机械播栽40%、收获70%、干燥2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二、发展原则和重点
(三)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原则
1、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原则,有计划、有选择、有步骤地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
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油菜生产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合,加快农机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3、坚持与经济条件、地理条件、技术水平、农艺要求、农资特点、经营规模和管理方式相结合的机械配置原则。
4、坚持以市场为向导,转换项目运作机制,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逐步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走农机服务产业化的道路。
(四)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重点。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包括耕整、开沟、播栽、深施化肥、排灌、植保、收获、干燥及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技术。我省油菜生产的耕整、排灌、植保、底肥深施等生产环节机械化已有较好的基础,菜籽的机械初加工达到95%以上,油菜的播栽、收获和干燥机械化技术还处于试验示范起步阶段,因此,我省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重点是机械播栽、收获和干燥。
三、开展油菜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与推广
(五)建立油菜生产机械机械化示范区。2008—2010年,每年在全省油菜生产主产区选择10个县市建立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2008年选择潜江、天门、沙洋、公安、荆州、应城、武穴、当阳、新洲、枣阳等10个县市为全省首批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
(六)开展油菜机械播栽生产性试验与示范。今年秋冬播期间,在10个示范县市开展油菜机械直播和移栽生产性试验,每个县市油菜机械直播生产性试验面积不少于200亩,每个县市油菜机械移栽生产性试验面积不少于100亩。
机械直播生产性试验机具:华中农业大学研制开发、武汉黄鹤
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2BFQ-6型油菜少耕精量联合直播机10台、2BFQ-6型油菜少耕精量联合直播机10台,每个示范县市各1台;上海农机研究所研制开发、上海向明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GKF-6油菜施肥播种机3台,潜江市、天门市、公安县各1台,东风(湖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S-5中小粒精量播种机。
机械移栽生产性试验机具:江苏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2ZQ型移栽机10台,每个示范县市各1台。
(七)加大油菜机械收获示范与推广。2009年夏收期间,在10个示范县市进行油菜机械收获的试验与示范,其中:潜江市示范面积40万亩、天门市30万亩、其他示范县市各10万亩
四、保障措施
(八)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把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要像抓粮食生产机械化一样重视油菜生产机械化,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制定和出台促进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的宏观指导,制定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目标,狠抓落实,加快油菜生产机械化进程。
为加强对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省农业厅成立省级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油菜生产机械化省级领导小组
组 长 省农业厅党组成员 总农艺师 邓干生
副组长 省农机化办主任 吴庆峰
省农机化办副主任 王友根
成 员 厅科教处处长 耿显连
省油菜办调研员 油菜首席专家 田新初
省农机化办 农机工程首席专家 肖调范
省农机化办 监管处副处长 杨如辉
省农机办科教质量处副处长 杨立才
省农机化办产发处副处长 苏 敏
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王再虎
省农机工程研究院院长 郭翠英
省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省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布局、政策调研、争取资金、总结交流和监督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农机化办科教质量处,肖调范兼办公室主任。
省级技术指导小组。
组 长 省农机化办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王友根
副组长 省农机化办 农机工程首席专家 肖调范
省油菜办副主任 推广研究员 段志红
成 员 厅科教处副处长 推广研究员 郭子平
省油菜办高级农艺师 陈爱武
省农机化办副处长 高级工程师 杨如辉
省农机办科教质量处副处长 杨立才
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高级工程师 王再虎
省农机鉴定站所长 高级工程师 李汉和
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 谢长斌
省级技术指导小组在省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制定全省油菜生产机械化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机具选型和生产性试验与示范;审核各示范县市实施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各示范县市技术指导小组开展工作;组织开展油菜生产机械化的技术交流、宣传培训和总结评比工作。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负责省级技术指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各示范县(市)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并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油菜生产机械化实施方案,于9月22日前报省农机化办科教质量处。
(九)重点突破,促进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要重点突破播栽、收获、干燥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抓住油菜生产的关键环节,提出适宜的机械化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制定作业技术规范,组织油菜生产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加大油菜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着重研究和解决油菜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问题,促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十)加强培训,加大宣传。各级农机部门要有计划的按照农艺农机要求和技术规范,认真搞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技术培训,通过适时组织机械作业现场会和操作演示会,进行现场培训,利用多种媒介进行科普宣传,提高科技人员技术水平,提高农机手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技能,使尽可能多的农民掌握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扩大油菜生产机械化推广应用范围。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视,争取支持,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对油菜生产机械化的认知程度。
(十一)加大投入,落实政策。省农业厅将对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每年对每个示范县市补助10万元,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大对油菜生产机械化的资金投入。中央和省购机补贴资金要向油菜生产机械补贴进行倾斜,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油菜生产新机具和新设备,提高油菜生产机械装备水平。
(十二)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中介服务组织,发挥市场配置农机资源优势,选定种植大户进行机群组合配备,详尽进行油菜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抓好油菜生产农机作业市场的开发和经营,作业机具的供应、检测维修和技术服务。发挥油菜籽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油菜生产农机作业服务产业的发展。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扩大机械作业规模,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十三)加大新机具攻关力度,提高科技含量。一是要积极开发油菜直播与移栽机械,率先在油菜种植机械取得突破。二是开发油菜收获机械,要针对油菜生长的生物特性,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精华,走高起点、高性能的路子,开发出油菜收获新机具。在开发中要重点解决油菜分枝交叉、籽粒轻小(千粒重在3克左右、籽粒直径0.4~1.0毫米)、粒草比在1:3以上所造成的机收损失率高、清洁度低的缺陷,从而开发出接近世界油菜收获先进水平的机型。三是通过对现有稻麦联合收获机的改造,充分利用农机经营者手中的原有机型,提高机具的使用率,缩短实现油菜收获机械化的进程。要充分调动广大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的积极性,重点扶持油菜生产机具的研发,提高机具质量。在产品开发上,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开发相结合,缩短研制开发周期,争取在短时间内油菜生产机械的研制与开发工作能取得突破。
(十四)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培育优质油菜新品种的同时,为适应轻型栽培需要,选育一批适合机械作业的油菜品种。加强油菜角果防炸裂、后熟性的生物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研究制定科学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推进标准化生产。
二OO八年九月十九日
发表于 @ 2008年09月21日 20:2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