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疆地图,不难看到,兵团大部分垦区都处于边境一线、河流下游、沙漠边缘,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水资源尤为匮乏。多年来,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兵团人努力探索节水之路,使节水灌溉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绿洲农业的一大亮点。
上世纪90年代,兵团在缺水团场大面积推广节水喷灌,此后又将铺膜技术与引进的滴灌技术成功“嫁接”,创造出了膜下滴灌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后农田用水量大为减少;本世纪初,兵团又自行开发出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技术,使用该技术,较常规灌溉可节水30%,亩均设备成本不足百元。
这些新型灌溉技术的推广,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大田取消了渠道,可节约耕地5%至7%;闸阀控制灌溉,使每人管理定额成倍增长;作物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可增产20%左右。目前,兵团农业已基本形成以滴灌为主,喷灌、涌泉灌、自压微水头软管灌并行的高效节水模式。截至2008年初,兵团已经建设并应用的高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30万亩,成为我国农业大田作物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面积**大的地区。
兵团在节水灌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去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温家宝总理考察新疆、兵团工作时指出,兵团要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这给兵团农业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目前,全力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的热潮正在兵团上下掀起。
金秋时节,农六师共青团农场银棉吐絮,佳木葱郁,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而在这里,更吸引记者的是一套领先全国的节水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这套系统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所谓自动化控制,就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自动采集、监测农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大气相对湿度、田间水分蒸发量等农田环境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预报需灌时间和需灌水量,为自动化灌溉系统提供控制信息、传递控制信号。应用这一系统后,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控制室中的电脑,就能控制灌溉中的供水时间、施肥浓度以及供水量,节水率较之使用普通滴灌方法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目前,共青团农场自动化滴灌面积已有3500亩,以后还将逐年扩大。
在兵团,像共青团农场这样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团场还有很多。一八四团是农十师惟一的植棉团场,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边缘。这里干旱少雨,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0多倍,是典型的缺水团场。为彻底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个团从2006年起,在农业生产中正式引进了加压滴灌节水技术。
刚开始,一八四团三连职工高方祥不肯接受加压滴灌技术,但看到连里别的职工使用加压滴灌技术节水节肥、丰产增收,他动心了。2007年,高方祥在自己承包的100亩地里安装了加压滴灌设施,当年他种植的棉花籽棉单产达到300公斤,比过去足足提高了100公斤。
尝到甜头的高方祥今年承包了150亩土地,并且全部使用了加压滴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神采飞扬地说:“加压滴灌与过去的常规灌溉相比,既节水又节肥,增产增效,今年我种的棉花预计单产可达380公斤。”
地处塔里木盆地的农一师是兵团高新节水滴灌面积**大的师之一,截至目前,这个师的高新节水灌溉面积近170万亩,占全师播种面积的90%,而且目前各团场还在不断摸索节水灌溉的新技术。今年,三团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两套太阳能自动化滴灌系统,并在31.5亩的果园内投入使用。
农十四师二二四团是兵团在21世纪新建的现代化新型团场,所在地原是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这个团在开发之初,就确立了兴建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已建成国内面积**大的自压连片式高新节水灌溉示范区,推广滴灌面积达16.3万亩。
9月9日,记者来到这个团,看到的是草木旺盛的绿地、郁郁葱葱的灌木防风林及果实累累的红枣园,昔日的亘古荒漠已变成万顷良田。职工刘富春告诉记者,2004年他从内地来到二二四团时,不适应这里的恶劣气候,对种植红枣也没有信心。在连队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采用了节水灌溉和其他先进的农业技术种植红枣,红枣种植水平逐步提高。去年,他承包了65亩枣园,收入8.7万元。
全力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兵团人的共识。今年初,兵团出台了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及一系列管理办法,提出要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渠道防渗与田间节水相结合、管理制度创新与工程建设相结合,继续推广和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现代化节水灌溉工程,着力提升节水灌溉技术与其他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能力和节水综合效益。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到2010年,全兵团应用高新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2015年,将达到1200万亩,基本完成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随着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兵团节水灌溉事业将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兵团日报)
发表于 @ 2008年09月25日 19:1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