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业科技信息>>
放大科技“乘数效应” |
|
发布时间:2008-9-8 10:05:32 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工会 宁守良
|
本网讯(宁守良)八五一一农场通过加快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升,每年给职工直接增加效益150万元以上。 大豆大垄密植效益分析:此项技术比“三垄栽培技术”平均亩增产30%左右,亩增效100元左右。 代表人物:陈军,农场科技园区主任,2003年,他带头在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大豆大垄密种植试验,总面积50亩,这种技术不仅能保水抗旱,利于根系发育,而且使大豆封垄快,控草能力强,降低了田间管理遍数(1-2次),节约了成本,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了群体优势,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收获株数,提高了产量。结果当年大豆单产达到了220公斤,亩纯效益300元,从而让职工群众彻底消除了大豆不可能突破200公斤的陈旧观念。 2007年,农场在全场大面 积推广了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播种大豆6万亩,其中25%的种植面积推广了大豆大垄密种植技术,全部采取气吸式精量点播。同时引进垦丰16、垦丰20等“双高”品种。全场实现平均亩单产212公斤,亩纯效益286元,种植户高兴的说,是新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啊。今年,农场把大垄密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到了8.8万亩,预计亩单产将突破230公斤。 玉米化控栽培效益分析:此项技术比常规栽培技术增产70%左右,亩增效280元左右。 代表人物:李振友,农场第一管理区种地大户,年承包耕地200亩。2006年,他率先在管理区搞起了玉米化控栽培,当年种植80亩,由于这种技术既能控制玉米植株上部营养体的生长,塑造一个株矮、穗大的株型结构,又不影响果穗的生长发育,秋后亩单产达到了750公斤,亩纯效益350元。 2007年,农场利用玉米化控技术在全场七个管理区推广种植了5200亩玉米,并应用了绥育7、垦玉6等高产品种,经过科学管理,全场实现亩单产800公斤,亩效益370元。化控玉米所带来的高产量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起了全场种植户特别是奶牛养殖户的积极性,2008年,农场的化控玉米面积一下子增加到了2万亩,预计亩单产将达到830公斤。 南瓜行空种植效益分析:此项技术较常规栽培平均亩增产25%左右,亩增效135元左右。 代表人物:王振东,农场第三管理区副主任,享有“南瓜种植大王”之美誉。2000年,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在自己承包的200亩耕地上搞起了南瓜行空种植栽培模式,即种两垄空两垄。这种栽培模式不仅没有造成所谓的耕地浪费,相反却收到了南瓜通风顺畅,光照强,抗疫病,灭草效果好的功效,尤其是避免了因瓜秧过密而造成的焐花化瓜现象的发生,结果当年南瓜单产85公斤,亩纯效益430元。 多年来,南瓜种植始终是这个农场职工致富的“金色产业”,全场南瓜种植面积一度突破了8万亩,然而,传统的种植模式却桎梏了种植户的头脑,南瓜产量始终在60公斤的水平线上徘徊。王振东的行空种植模式成功后,他的种植经验在全场得到迅速推广,许多种植户纷纷以不同方式效仿学习,由此使广大南瓜种植户找到了一条增产增收的捷径。2007年,全场的南瓜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0亩,其中行空模式种植面积为10000亩,尽管当年遭受了严重的春旱,但南瓜平均单产依然达到了70公斤,亩纯效益230元。今年,这个农场的行空模式南瓜种植面积增加到15000亩,预计亩单产将达到80公斤以上。 |
发表于 @ 2008年09月08日 15:0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