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走专业合作之路 启群众致富之门——记江苏惠民农机合作社 洪泽县农机局 |
江苏省洪泽县惠民
联合收割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8月,现有会员24名,拥有
久保田联合收割机22台,
洋马联合收割机2台,固定资产576万元。2007年,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实现收入2400多万元,引起新闻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江苏电视台《新时空》均对此作了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一)深化认识,抢抓机遇,走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之路。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机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机使用效益是农机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洪泽县岔河镇是一个鱼米之乡,群众生活殷实,农户购买大型收割机械进行生产经营积极性很高。全镇拥有久保田、洋马等大型收割机械200余台,仅施汤村就有联合收割机专业大户32户。如何化解一家一户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合理配置农机资源,降低农机经营成本,改进传统农机经营模式成为农机部门和农机大户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走专业合作社道路让矛盾迎刃而解。
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适当规模服务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随着农机事业大发展,跨区作业必须转变过去由县作业协会等组织的大规模、大兵团作战向由专业合作社等组成的中、小组织形式转变才能进行有效组织实施,才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2007年,合作社成员在湖北、江西、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作业时未发生机主“盲流”和“扎堆”现象。
成立专业合作社,不断强化农机队伍的内在素质,创新服务内涵才能适应市场化社会化服务需要。随着市场变化、竞争的加剧,专业合作社内部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才能有效解决社会化服务对操作稳健、保障有力、运转安全、质量上乘等需求。
(二)精心组织,狠抓服务,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高效运作。一是严格组织建设。坚持“民办、自愿、服务、民主”的原则,严格按合作社的章程约束成员,在运作过程中实行统一作业安排、统一提供机具维修保养服务、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的“四个统一”。统一作业安排。专业合作社成员到达作业区域后,由合作社领导根据合同作业要求合理调度到各作业片,确保连片操作,避免无序作业;统一提供机具维修、保养服务。统一作业标准。合作社提出了**基本的作业标准和**低作业价格,对成员进行独立核算,分户经营,严禁乱收费、乱砍价;统一技术培训。合作社成员必须定期参加合作社组织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机械修理、作业地风俗习惯等知识培训。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做好认真细致的考察以后,对作业地块、作业价格、作业时间、作业路线、气候情况、收费标准、收费形式以及当地农民对农机品牌的喜好进行认真调查,并签订相关合同。2007年秋季,合作社经纪人远赴3000公里到黑龙江佳木斯市考察作业情况并签订一份5万亩的作业合同,合作社组织的50台机组平均收割水稻近千亩,机组平均收入50000元。2008年7月合作社经纪人又和吉林白城市农机局签订120台机组跨区作业合同。三是带动成员互助。单机作业或者分散作业无技术和后勤保障,遇到困难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合作社将成员分为4个作业组,每个小组既有能说会道的经纪人,又有擅长修理的老机手,更有想挣大钱的新人,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基本能自行解决。在黑龙江进行跨区作业时,机手刘正道机器出现故障,厂家维修人员来不及赶到现场,理事长徐学友及时与有关机组取得联系,协调借用急需的配件以保证收割机正常作业。
(三)专业合作社建立,大大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一是拓展作业市场。2007年合作社共签订作业合同6份,作业面积达10万亩,新开拓了湖北、黑龙江等新的作业市场。二是提高作业效益。成员平均作业面积在3000亩左右,作业收入在15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均比2006年增长15%以上。三是打造服务品牌。合作社外出作业有执照、有公章、有规模、有信誉,大型农场乐于接待,作业中介不敢欺骗。四是造就了新型农民。合作社成员不仅掌握机械作业全过程技术操作要领,而且学会市场经济知识,提高服务经营理念。
|
发表于 @ 2008年09月08日 09:52: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