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媒体人士写了篇《东北粮库亏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的文章,本人看了之后深有同感。
令不少人忽视的是,原来藏粮于民,而现在很多地方农民都不藏粮食了。前不久笔者去安徽采访时安徽省农机局刘东林主任谈及粮食安全问题时说到这一点,让我登时深感粮食安全是个大问题:现在,由于种粮不挣钱,远没出外打工合算,不少地方农民家里都是买粮食吃。一旦发生粮食短缺,其后果非常可怕!
确保粮食安全包含两个层面的要素:一是可控性,也就是政府的目标与手段,防止粮食领域的局部风险演化为整体风险、域外风险渗透为域内风险、潜在风险转化为实施风险,从种植、流通、贸易等环节加以宏观调控和掌握;另一个是经济性,即确保微观主体(种粮户等)实现成本**小化或者收益**大化原则,政府不能以整体的利益和目标忽略粮户的经济性。因此,政府需要在政策目标与市场目标之间协调,不能用可控性替代经济性,这样虽然暂时化解风险,但是潜伏的威胁更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状态下;也不能以经济性替代可控性,作为战略商品,这可能给粮食市场造成更多的投机和市场混乱。
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等部门近日相继安慰民众,中国粮食库存消费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完全能自给自足。但愿说这些话的人有根据,做过实地调查,而且没被假象所蒙骗。就像不少人说“****催生了农机市场的繁荣”一样。
目前,世界粮食正处于消费大于供给的状态,全球谷物储备处于30年来的**低点。大米作为世界一半人口的主食,在过去一年里价格上涨了93%,并于4月24日达到了25.07美元的历史**高记录。与粮价上涨直接相关的暴乱和抗议席卷东南亚、西非、南非、中美和南美的部分国家。而一旦因今年遭风暴袭击的缅甸的粮食出口中断并需要进口粮食,将给全球粮食供应带来新的压力。国内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大省的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对国内粮食安全来说更是不好的预兆。
有专家认为,从涨价链条上看,米价上涨实质上部分是对油价上涨的反应,即油价上涨让生物燃料型农作物有利可图,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减少,进而粮价上升,这是一个必然的资源涨价传染的过程。在油价天然气价格和米价上涨之后,其他类型的资源很可能接着涨价势头,而更多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型欧佩克”也将陆续出现,高价驱动下新的更明晰的“国际分工”也将逐步形成。
粮食价格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伴随着近年来资产价格与资源价格轮番的世界性大幅上涨,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粮食更具有了投资品特征。作为商品(储存)的粮食,由于国内价格远远低于国际价格,因此,势必刺激大量走私套利活动,而饱受通胀之苦的粮农,面对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涨价,惜售心理更加严重,这两种行为势必减少市场上的供给,而去年以来,中央储备粮系统为了维持价格稳定和抑制通胀,已经抛售了大量存粮。另外,如果粮食价格得不到提高,农民的种粮意愿将大幅下滑,因为当前粮食种植成本在通胀的影响下已经出现较大上涨,农民不可能以亏损为代价辛苦耕种。由于农业税的取消,耕地抛荒变得没有成本,抛荒的可能性增加。
米价上涨,铁矿石涨价,农机新一轮涨价也就不远了。
而对搞农机的人来说,粮食短缺是个不错的信息。因为,这将引起国家和社会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农机也就更加有需求了。
文/朱礼好
发表于 @ 2008年06月03日 16:1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