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元,这相当于16个中型团场一年的生产总值。200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疆内外引进68.6万名拾花工,付出了16亿元人民币的拾花费。
“16亿元”的背后,是棉花单产大幅度提高和拾花价格逐年上涨的现状,预示了兵团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生产成本增加过快的巨大挑战。去年,人工拾花价格上涨到平均每公斤1.3元左右,这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兵团棉花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作为兵团的优势产业,棉花生产加工一直以来都是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保障。如何应对棉花生产成本猛增的挑战?“**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推广机采棉,加快转变棉花生产方式。”有关农业专家指出。
据悉,棉花机械采摘比人工手采每亩可节省拾花费上200-300元。如果种植机采棉,每个职工的承包面积还可以由目前的几十亩增加到上百亩,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促进职工增收。同时,从棉田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还可以从事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或者从事二三产业,从而进一步加快兵团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
“种植机采棉后,再也不用为招收拾花工、解决他们吃住的问题发愁。仅节省采摘费一项,我就多收入5.72万元。”说起机采棉的好处,农八师一四二团十四连职工陈振国深有体会。去年,他种植棉花107亩,籽棉单产470公斤,由于全部采用机械收获,仅半天时间就完成了拾花,而这107亩棉花在以前需要10余个拾花工辛苦2个多月时间才能拾完。
其实,兵团早就将机采棉技术和相关采棉机械的研究试验正式纳入棉花全程机械化的整体部署。1996年,兵团开始在农一师一团和八团进行机采棉高产技术栽培试验;1997年,兵团投资3.88亿元,分别在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的25个团场新建和技改28条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2001年起,兵团开始大规模推广机采棉,在6个师的43个团场建立首批机采棉示范基地。10多年来,兵团在机采棉种植、脱叶、采收、加工和质量保证等诸多关键环节都已取得重大突破,应用机采棉技术的条件已日趋成熟。
然而,兵团机采棉推进工作仍然比较缓慢。2008年,兵团采棉机保有量只有420多台,完成机械采摘的棉花面积116万亩,仅占兵团棉花种植总面积的17%左右。
一项成熟可靠且深受职工群众欢迎的技术为何难以大范围推广?
“与国外相比,我们推广机采棉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兵团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坦言,主要是新疆棉花生产无霜期远远短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实行机采之前要喷洒脱叶剂,一定程度上造成棉花减产。同时,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残膜,给棉花清理加工带来困难。此外,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还有打膜环节没有大量推广使用。因此,推广机采棉仍需在一些关键环节上,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消除存在的制约因素。
“利益分配不够均衡,也是制约机采棉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位负责人分析说,由于拾花费由职工支付,使用机采棉以后所增加的效益几乎全落在职工头上,团场和棉花加工厂几乎无利可图。因此,一些团场推广机采棉并不积极,有的还将已购买的采棉机长期闲置。他建议,在推广机采棉过程中,应该兼顾职工、团场、棉花加工厂多方的利益,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在推广中,一些团场领导对机采棉技术了解不够,对机采棉加工质量没有信心;甚至有个别团场领导缺少应有的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片面地认为购置采棉机和机采棉配套加工设备一次性投入太大,会影响团场效益和自身政绩。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机采棉的推广仍然是大势所趋,兵团人在机采棉推广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取得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去年秋收时节,农八师一四八团四连职工范建国按照年初签订的协议,将自家50多亩棉花交由新疆新建现代农业工程开发有限公司采摘,他的棉花2个小时就全部采收完毕,比手采棉提前了20天,实现亩效益550元。
新疆新建现代农业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是由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西部银力棉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共同出资组建的,以机械采棉作业、机耕作业为主营业务。2005年至2008年,该公司累计完成机采面积110万亩,实现机采服务收入1.28亿元,累计为团场和植棉职工增收1.75亿元,达到了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公司增赢的目的,其成功运营开创了兵团大规模、集约化实施机采棉作业服务的先河。
农八师一四二团二十一连职工秦永平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变成了现实:自己不仅开上了国产采棉机,而且成了连队股份制采棉机的大股东。
在推广机采棉技术的过程中,一四二团积极鼓励基层连队和承包职工合股购买国产“平水”牌采棉机15台,这些连队和职工每年经营采棉机的收入都在250万元以上。该团农业科副科长何建荣介绍说,职工拥有了自己的采棉机后,种植机采棉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团场农业机械化步伐。
有关机采棉研究专家指出,新建公司和一四二团开创了兵团机采棉推广的新模式,其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兵团推广机采棉,就是要鼓励个体、企业和团场采取股份合作、股份制、租赁等多种形式共同推进。
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兵团大面积推广机采棉技术的条件也愈加成熟。
去年9月,农八师、石河子市和贵州贵航集团共同携手,在消化、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多项技术创新,实现了机械采棉机自主研发方面的突破。这种自主研发的采棉机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每小时采棉10至15亩,采净率为93%,价格仅为进口采棉机的70%。同时,气吸式棉花精量播种机、高地隙喷雾机、搂膜机、转运车、清理加工设备等已经在机采棉技术中大面积应用,棉花打顶机、贮运和自动喂入设备也进入了生产性试验阶段,这为兵团大面积推广机采棉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兵团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机采棉的品种选育、栽培种植、田间管理、脱叶催熟、残膜回收、机械采收、中转贮运、清理加工、棉花检验等各领域都培养了一批管理和技术人员,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机采棉队伍已经形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统一认识、团结一心,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兵团提出的“棉花机采面积力争由116万亩提高到60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84%提高到90%以上”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增强兵团棉花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兵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毕玉中 闫向辉)
发表于 @ 2009年04月01日 12:59: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