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论道

天下一家,有啥说啥,农机就大。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胡伟论道>>风论>>

天津:保护性耕作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收藏




  为了使保护性耕作面积迅速扩大,让农民尽快从中得到实惠,武清区农机局采取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做法。他们把大良镇蒙辛庄村村民唐学兵作为典型示范户进行了保护性耕作试验。春耕时,看到满地乱七八糟的秸秆,妻子说他不会过日子;乡亲们也笑他蛮干……他顶着压力,实施整秆覆盖模式作业。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唐学兵的地比以往的传统耕作方法每亩减少作业成本26元,每亩可增产粮食23公斤。许多农民亲眼看到了这种省工、省力、省钱的种地方法,看到了土壤、庄稼、收成的前后变化,心里服了,纷纷跟他学着搞起了保护性耕作。“这技术让俺尝到了甜头,投入少了,产量也提高了。” 唐学兵难掩喜悦。

  武清区是本市首批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区,自2002年至今已是第八个年头。目前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了10.7万亩。已建大王古庄镇、石各庄镇、河西务镇、河北屯镇、大良镇5 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区。每年示范面积7.41万亩,4年累计示范面积29.64万亩。

  武清农机推广站站长王铁栓介绍说:“这是一项新技术,为了让农民尽快认可、接受,区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培训、推广活动,几年来,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该区粮食产量得到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好处在于它能够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和打药等多道工序,减少了农机具进地次数和耕作次数,节约了燃油;采用免少耕配合深松作业,减少了机具动力消耗,增强了降水的入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实现生物碳的固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农田的生态调节和节能减排作用。同时由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和生产质量。

  市农机局副局长胡伟介绍说,自2002年至今已先后在10个涉农区县开展了此项工程的示范推广工作,中央财政、市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逾千万元,示范推广面积达102万亩,相对传统耕作增收节支已过亿元,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源:天津日报

发表于 @ 2009年04月05日 13:53:00 |点击数()

旧一篇:天津赛特农用挖掘机勇闯关东|新一篇: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