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胡伟论道>>风论>>
※:本文曾在《农机市场》杂志2009年第10期刊载
玉米收获机械化非主流影响因素浅析※
胡伟
(天津市农业机械局)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玉米具有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的属性,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言而喻。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小麦完成了机收的重大突破,实现了耕播收主要环节的全程机械化。人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集中到玉米的全程机械化上,而要实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机收成为发展的瓶颈。
1998年,我等在河南许昌组织了一次民间的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并想以此为契机组织由南向北的玉米机械化收获跨区作业,虽然有10几个机型的玉米收获机参加了现场会,但是,跨区作业却没有企业敢于参与。到2007年,农业部在山东举办第一次部级的官方现场会,10年过去了,玉米机械化收获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2008年,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只达到10.6%,而同期小麦机收水平已经达到82%,相比之下,玉米机收水平还处于很低的阶段。
玉米机械化收获与小麦机械化收获,两相比较,在政策扶持、行政推动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玉米收获显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更多的支持。比如,政策扶持,玉米收获机纳入国家及很多省份购机补贴目录之中,享受着30%-50%的购机补贴;再如,行政推动,针对玉米机收的现场会更是年年搞,省省搞,其次数、规模都远远超过小麦机收;再如,技术开发支持,玉米收获机先后在北方各省都有立项,同期,列入跨越计划、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农转基金项目及国家经贸委计划等,支持力度可以用空前来形容,而小麦机收相关项目则难以望其项背。
从动态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速度远低于小麦的发展速度。我们常说,目前玉米机械化的发展与上世纪90年代小麦机械化发展情形很相似,小麦收获机的年增量一般都在4-5万台,而同期,玉米前期只有几千台,近两年才达到万台以上,两者相较甚远。
从多方比较而言,我们可以认为小麦、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玉米的政策、资金及行政力度要远高于小麦,而实际上,小麦收获机械化更呈现一种市场需求的真实拉动,市场化拉动的动因更足,市场化的印记更明显。
分析农机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我们一般都从政策、经济、自然等几个主流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但在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这些我们称之为主流的影响因素之外,我觉得与小麦机械化收获发展相比较,还存在一些非主流的影响因子,一直困扰着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
本文试图浅近的进行一些分析,并以此引起大家的关注以至于共同解决之。有关非主流影响的现象及其剖析如下。
1、推广机型选型不当,过泛过滥。在玉米收获机推广过程中,有的省区一下子涌入几十种产品,据说有的超过50种。这些机具推向市场,机型杂乱,良莠不齐,农民无所适从。这些机型几乎都互不能更换零部件,使用培训很难开展。一个省区不能选出适宜的主导机型,很难不说我们农机主管部门的失误,未能主动为农民把好选型关。
2、在推广过程中搞雁过拔毛,层层扒皮,扒皮之甚,企业苦不堪言。不少地方从省级到县级都搞选型;鉴定部门搞完,推广部门也搞,形式多样,现场会、性能检测等等,搞选型就要收费,收费过滥,且收费不菲,企业谁也得罪不起。还有的层层要服务费、推广费。本来应该“谁主张谁埋单”的事,结果都由企业兜了起来,**终,企业将这些费用都添加到价格之中,比如,前期一般一行大约1万元价格的背负式机型,目前早就实现了价格的大跨越,企业的营销成本激增,补贴资金很大一部分“消化”在涨价之中,而**终买单的只能是玉米收获机的购买者农民了。
3、销售过程中的“拈肥捡瘦”。一些经销部门受自身利益的驱使,不考虑农民利益,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以实现利润和收费**大化,在推广过程中,极力向用户推荐大型、顶配的机型,这些机型一般都是价格高昂,经销商的利润相对较高。由于农民在玉米收获机购买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以及主管部门往往站在经销部门利益一边,因此,农民常常难以选择到性价比合理的机型,从而自身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
4、技术、贸易壁垒设置,阻碍先进适用机型的推广。一些地区在玉米收获机推广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采取一些技术、贸易方面的限制政策,保护本地企业、本地产品,比如,要求产品地产化、对不同地区产品采用不同的补贴标准等措施,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实则上保护了落后,**后“倒霉“的还是农民,他们只能在一些农机部门划定的圈圈了选择产品。
5、没有充分发挥补贴工作的导向性,使补贴工作没有实现解难解急的目的。一些地区在使用农机补贴资金中,补贴没有重点主次,缺少计划性、目的性和导向性,没有重点,花完为止。不是根据本地区薄弱的环节来重点推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而是力争花完资金为目的。不能把玉米收获机发展作为重点,预留相关的资金、提高补贴额度,向玉米收获机倾斜等,使资金的导向性大大减弱,也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综上,种种非主流的影响因素在实际中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存在,它们虽然不是直接造成国家对玉米收获机械化扶持政策的实效,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亟待正本归原,使之回复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我们可以相信,解决这些非主流因素,从而可以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发表于 @ 2009年10月28日 20:58: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