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友谊农场版块>>
|
|
友谊农场农业科
作者:陈军(摄影 李新民)
|
友谊农场现有耕地面积150万亩,几年来通过强基础、抓调整、增科技等有利措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09年实现粮食单产492公斤,总产14亿斤,均创垦区第一。 突出政策带动,全力以赴抓扶持 随着党中央对 “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国家惠农政策拉动下,友谊农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在政策落实上做到“三个到位”。即:确保国家“两免一补”资金落实到位,6年来累计发放国家惠农补贴资金2.63亿元;确保上级配套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共落实上级农机更新补贴款1860万元,更新农机具10016台件;确保农场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几年来农场共为水稻种植户发放大棚补贴款200多万元,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款559 万元,飞机航化补贴逐年加大,仅2009年补贴款就达98万元。 突出优化结构,全力以赴抓调整 友谊农场紧紧围绕稳固国家粮食基地战略目标,以加快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扩稻玉、稳麦豆、上品质、增效益”的原则,全力扩大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水稻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15.4万亩扩大到现在的51万亩,玉米由2003年的17.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8万亩,分别同比增长231%和174%,6年来累计生产粮豆315.3万吨,年均增长20.9%,粮食商品化率达95%。2009年新增粮食产量1亿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突出增加投入,全力以赴夯基础 友谊农场紧紧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重点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募集资金、粮食设施建设四大项目,20多年来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96.9万亩,占中低产田面积的88%,其中:水田改造32.65万亩,占中低产田改造面积的33.7%;开垦宜农荒地5.8万亩;新建水泥晒场4.98万平方米;建日处理300吨的粮食处理中心3座;共完成总投资近2亿元,其中:国投7564.5万元,农贷2717.6万元,自筹资金9422.62万元。2003-2009年水利建设总投资9337万元,其中国投3727万元,自筹5610万元,共完成土方1680万立方米,建筑物796座;2006-2008年完成排灌渠系493公里,土方193万立方米,建涵洞177座,打机电井130眼,修机耕路101.8公里,建标准化育秧大棚325栋。6年来累计更新引进农机具10016台件,其中国际先进大马力拖拉机33台,收获机843台,高性能插秧机2470台,大中小型喷灌机1705台,全场节水灌溉控制面积达50万亩。全场机械总动力由2003年的15.59万千瓦发展到现在的25.3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8%。 突出科技支撑,全力以赴促推广 农场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打造高标准科技示范带为重点,实施了“一区五带”建设,5条科技示范带全长165公里,辐射面积达25万亩,实现了示范带内各类作物产量和效益比一般生产田高出8-10%。在此基础上,今年还完成了农业部玉米、水稻面积2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使示范区形成了集科学性、现代性、观赏性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景点。 突出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抓服务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粮食增产、保证种地职工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友谊农场重点完善了四个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了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了农场、管理区、作业站三级科技服务体系。目前全场共有农业、农机、水利、气象、植保等各类技术人员450人,今年农场又分别从东北农大、八一农大招聘14名大学生,充实到各个岗位;完善了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建立了农场信息网站,开展了气象、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为农户提供详实的农业技术服务,增设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点11个,有效预防病虫害和冰雹灾害,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完善了农资采购体系建设,为确保农民的生产利益,在生产资料进货渠道上直接与生产厂家对接,集中采购,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年初农场以每吨低于市场50元的价格,为种地职工提供化肥3600吨,减少了职工种地支出达18万元;完善了农业科研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三站一室”的服务功能,加强与东北农大、八一农垦大学校企合作科研机制,每年都进行新品种引进、研究和示范推广。 突出产业拉动,全力以赴上项目 友谊农场立足建龙头、带基地,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之路,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场积极与友谊县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友谊工业园。近年来,场县联手共引进项目资金10多亿元,引进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10余个。今年通过场县共同努力,又先后引进了投资5亿元的北大荒米业30万吨稻米加工、投资3亿元的国电生物质发电、投资两亿元的9000吨活性酵母加工、投资3500万元的万吨白瓜子加工4个大项目。目前,农场共有农畜加工企业85家,形成了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产业链,有效拉动了基地建设,实现了50万亩水稻、40万亩玉米、35万亩大豆的就地销售加工。 |
发表于 @ 2009年12月07日 14:15: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