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旱地栽植机械化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农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综述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吴亦鹏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日益重视,育苗移栽技术已成为科研和生产部门关注的问题之一,旱地栽植机械已成为农机行业研发的新热点。为促进我国旱地移栽机械化发展,提高旱地移栽技术及装备水平,保障农产品高效生产,中国农机学会于2009年12月8~1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全国旱地栽植机械化技术研讨会”,邀请农业部及各省市农机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试验鉴定、技术推广等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共同研讨旱地栽植机械的研发、制造、推广以及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研究并解决制约我国旱地栽植机械化发展的有关问题,会议同期召开中国农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
筹备
目前可以检索到的我国移栽机械研究文献,**早的研究资料是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1956年李翰如主编的《播种施肥及栽植机械》;但是,一直到现在,国内的移栽机械形成商品化的产品屈指可数;有鉴于此,富来威公司与中国农机学会青年委员会协商在南通召开学术会议,推动我国移栽技术研发与应用。得到胡伟主任委员的支持,并得到总会的批准。
富来威公司为会议制作了网站(www.nsmdc.com),并与天津农机鉴定站、青年委员会一起筹备。报名人数达120多人。会议论文集辑录论文49篇。
开幕
12月8日,会议如期在南通举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张振新副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方宪法总工程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农机局罗晓东副局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耕作机械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薛新宇、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燕明德、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秘书长高建国、南通市农机局柏云冲局长、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李 均董事长、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丁为民院长、山东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张晓辉院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农业机械研究所胡青松副所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毛鹏军副院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亦鹏、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耕作机械分会刘立晶副秘书长等 16个省份、10多家农业高校的 1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代表从地域来分,这其中有新疆石河子大学陈永成教授,新疆农业大学老师交通学院杨宛章教授等不远万里来到南通的专家,还有封俊老师,封老师是富来威的顾问,也是从新疆来的。**后一个报到得是从内蒙古来的白局长。
参加会议的代表如果从移栽作物的角度来分类,有蔬菜、棉花、烟草、油菜等多种作物类别。参加会议的种植烟草的有22名代表,他们是由北京富来威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组织到南通的;包括黑龙江、江西、安徽等地方的烟草系统领导。还有GLG公司一拨人,GLG的美国老板看到我的BLOG要求他的中国合作伙伴到会议和企业来看一下情况。
2009年12月9日上午9:00,南通佳利秀水宾馆会议室,全国旱地栽植机械化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农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正式开幕;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农机局罗晓东副局长主持开幕,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燕明德致开幕辞,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张振新副秘书长、南通市农机局柏云冲局长、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李 均董事长分别致辞。
主题报告
简短的开幕式以后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方宪法总工程师的学术报告《旱作移栽技术进展》,整个报告图文并茂、耳目一新让我们感到移栽前景广阔、后势看好。方总的报告让国内的学者知道了国外的进展、知道了差距、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学术报告
下午会议的第一环节由胡青松副所长是主持的4位研究专家的学术报告,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封俊博士《我国旱地栽植机械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胡敏娟博士《旱地移栽机械的关键技术》、 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金诚谦研究员《我国油菜移栽机械的现状和发展技术途径分析》、新疆农业大学交通学院杨宛章教授《移栽技术在新疆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他们从总论、作物移栽、区域需求、核心技术等领域介绍了移栽研究的成果与应用。
封俊博士的新作《我国旱地栽植机械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是专门为会议而作,文章第一次从参与者的角度对我国国内旱地栽植机械的发展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国旱地栽植机械的研发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为止,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即从50年代到1980年的初始阶段,从1980年到1990年,由于农村土地承包改革,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处于低谷,旱地栽植机械的研发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从1990年到2007年,旱地栽植机械的研发进入推广阶段,2008年以后开始进入生产实用的阶段。
实用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从2008年开始,许多企业开始进入到旱地栽植机械的研发、生产和推广示范领域,其中以江苏富来威公司、新疆兵团等企业为代表,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研制开发了由于油菜、烟草、棉花、西红柿等作物的栽植机械,许多产品已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示范和销售,正在逐步被农业生产企业或者种植专业户所接受。我们认为,旱地栽植机械的推广应用从政府引导行为逐步走向企业市场行为,就是我国旱地栽植机械从研发推广阶段进入到生产实用阶段的一个标志。
他还从专业角度提出移栽推广的4点建议:
1、 加强旱地栽植的经济效益分析工作,寻找旱地栽植机械化的突破口。从国外实现旱地栽植机械化的历程来看,首先实现旱地栽植机械化的作物是必须进行移栽的、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包括蔬菜、花卉和烟草等,其次才是大田作物,如玉米、棉花、油菜等。我国的玉米、棉花、油菜等作物是以直播为主体的 。因此,我们认为,应当调整研发方向,把旱地栽植机械化的重点放在蔬菜、烟草等作物上,栽植机械化的突破口是蔬菜、烟草,而不是玉米、棉花、油菜等大田作物。
2 建立育苗、栽培和机械标准是实现旱地栽植机械化的前提和基础。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育苗、栽培模式与栽植机械是实现旱地栽植机械化3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没有育苗标准和栽培模式的标准,旱地栽植机械的研发是无的放矢的,即使栽植机械自身的性能和技术水平高,也很难推广应用。因此,旱地栽植机械的研究开发必须与育苗技术结合起来,不能独立进行。过去三十年,我国研制的各种移栽机没有能够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栽植机械与育苗技术、栽培模式脱节,栽植机械与秧苗不配套,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国产栽植机械就难以推广,我国水稻
插秧机就是一个典型的。
3 向专业化研发与生产方向发展。在研发项目的立项和政府资助方面,应当从支持科研院所转向支持有实力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强化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模式,避免走重复低水平研发的老路。
4 旱地栽植机械的研究开发应当以半自动机型为主,向标准化、系列化、规格化方向发展。半自动移栽机尽管栽植速度不快,还需要一定的人力,但是,它结构简单,价格低,适应性好,使用方便,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机型,不应当单纯追求自动化和高速度,
下午的第二环节是大会交流,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毛鹏军副院长主持,江苏水稻与旱地栽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陈建华首先介绍了《富来威2ZQ移栽机》的开发。封俊老师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丁为民院长一待其讲完,马上提出问题“板茬地”如何解决。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耿端阳老师介绍了《棉花移栽育苗盘结构设计》。
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袁文胜助理研究员分析了《链夹式移栽机械直立度影响因素》,湖北农机化办公室吴昭雄博士介绍了《湖北油菜移栽的实践》,北京农机推广站助理站长秦贵,10年前从事移栽研究,师从封俊老师,现在北京推广站长助理,他从理论指导设计、通过试验不断完善2个方面提出移栽机械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现场参观与演示
天公不作美,10号一直在下雨,不过不大,上午9:30,与会代表到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公司总经理首先介绍了企业的情况,以及插秧机、收割机、移栽机的3种产品的基本信息和移栽机械在全国的推广使用情况。
因为下雨,现场的演示分2部分;富来威2ZQ 移栽机械在大田进行了栽植表演,富来威2ZB-1 移栽机在室内沙盘上进行垄上、膜上移栽的演示。2ZQ移栽机是链夹式移栽机,虽然下着小雨,在一台
拖拉机的驱动下,一台3行移栽机械走过之处留下排排整齐的小苗。2ZB移栽机是吊杯式移栽机,自带动力,从铺好膜的垄上移栽的演示效果看,立苗率、直立度等指标均符合农艺要求。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工厂的生产线。
青年委员会分论坛
12月10号下午的会议移师南通安惠国际会议中心分2个分会场进行。青年委员会分论坛首先由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中心主任王金星 博士介绍了他们课题组承担的烟草作业机械的研究、试验情况。中国农业大学的李东星研究生介绍了承担农业部软科学项目《作业补贴研究》的进展与阶段性研究成果。
会议由燕明德副会长主持,燕晓辉秘书长代表青年工作委员会做了工作报告,并提出了2010年的工作目标。
烟草移栽分论坛
来自烟草系统的专家以及各高校的代表重点讨论了烟草移栽农艺与农机结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