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友谊农场版块>>
现代化农机拉动友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收藏
现代化农机拉动友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
友谊农场电视科
作者:刘英奎 蒋祖平
|
|
|
本网讯(刘英奎 蒋祖平)农业发展农机先行。2009年,友谊农场战胜了罕见的旱灾,夺得了粮食的大丰收,粮食总产突破了14亿斤,得到了王刚、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友谊农场高度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秋起垄、秋施肥、秋整地、精量点播,这是友谊农场战胜旱灾的法宝。作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窗口,友谊农场的现代化农机发展始终走在前列,从建场初期便从前苏联引进了全套的农业机械,1978年友谊农场又从美国引进当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机械,在五分场二队建立起了现代化农机示范点。建场六十多年来,友谊农场不负周总理“出粮食,出经验,出人才”的嘱托,始终在发展现代化农机上下功夫,如今农场的农机总动力已达24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农场的开发建设、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抗灾保丰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现在的友谊农场已经基本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面貌,初步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并且通过坚持土壤深松、秋整地和秸秆还田以及保护性耕作等先进、科学的耕作方法,使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起“土壤水库”、蓄水保墒,达到了机械化耕作、抗旱防涝的目的。由于机械力量的增强,能够抢农时、争主动,春天播在高产期,小麦不超过一周,大豆、玉米不超过10天,水稻插秧也不超过15天;秋天抢收,龙口夺粮,百分之百的秋整地,“黑色越冬”,第二年平作作物的地号达到播种状态,垄作作物秋天起好垄,有的地号根据农艺要求还实行秋施肥、秋施药,春天不动土、不整地,奠定了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使这些现代化农机具更好地发挥作用,友谊农场还在农机管理上狠下功夫,加了大三库一场建设力度,投入资金1200万元改建农具场5万平方米、新建库房6000平方米。同时还制定奖罚措施,加大机具入场入库保管工作力度,控制住农机具乱停乱放的现象。并结合新农村建设“人机分离”,要求所有农业机械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入场入库,并按农机管理要求规范停放,封闭涂油,从而减少了农机的锈蚀,延长了农机具的使用寿命。在农机作业前农场和管理区农机部门对管理区所有参加作业的机具技术状态进行检查验收,确保了参加作业农机具技术状态100%达标。并通过召开定标现场会、开展技术大比武活动,使整个农场的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田间作业标准合格率达98%以上,连续三年实现100%黑色越冬。 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农场的辐射带动能力,2009年,友谊农场出动机车370多台,共完成跨区作业面积55万亩,其中整地、播种作业面积达20.3万亩,收获作业面积达34.7万亩,实现收入1896万元,纯经济效益达到798万元。跨区作业范围已经延伸到内蒙古海拉尔地区。 友谊农场重视现代化农机的发展,更重视农机的发展历史。2009年农场投资150多万元,收集、修复从建场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机具64台件,并投资3000万元正在建设一座占地面积 亩的北大荒农机博览园,让这些退役的老农机成为展示中国农机发展历程的一部史书。使友谊成为代表垦区农机化发展历史的展示平台。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实施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随着现代化农业机械更新步伐的加快,友谊农场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通过以农机为载体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91%,其中采用从美国引进的马思琪奥精密播种机作业,农场的大豆、玉米实现了精准化播种,达到苗匀、苗齐、苗全、苗壮,每亩节约种子2公斤、增产15公斤。有了大型联合收获机使玉米实现了冬天收获,不但能自然脱水8-10个,每亩节本增效20-25元,还避免了破坏垄型,为第二年原垄卡种大豆打下了基础,实现了保护性耕作。2009年,农场生产商品粮14亿斤,为垦区实现300亿斤商品粮的战略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9年8月,全国农机现场会在友谊农场召开,由12台具有卫星定位系统、无人操作系统的大马力整地机械和收获机械,雁字排成一个庞大的现代化联合作业机群,其规模和气势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带来了强大的视觉震撼。充分展现了友谊农场现代化大农业的迷人风采。
|
发表于 @ 2009年12月26日 07:5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