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山农场为全面部署中央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了由全场党员干部参加的如何实现2010年水稻提质大会。通过与会人员提议,专家组决议的方式,制定出农场明年将以增加水稻种植科技含量、增加土地有效面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地下水利用量的“两增两减”模式发展水稻生产,以建设现代化水稻生产高标准功能区,强力推进职工经济增收。
这个农场现有耕地仅为110000亩,其中94%为水田。几年来,职工户通过种植水稻逐步走向富裕。但随着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过去相对传统的 “种子繁杂、乱施肥料、本田育苗、过分依赖人工等制约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因素逐步显现出来。如何为水稻生产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如何实现节本增效?等诸多问题摆在农场党委面前,他们以学习解读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为契机,按照总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全力抓好现代化大农业为指针,根据本场实际,决定用新知识、新科技打破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
在增加科技含量上,农场将通过统一供种,取消本田育苗,测土配方施肥,飞机航化、引进大型农机具等有效措施切实为水稻生产披上科技“嫁衣”。2009年秋季,农场投资100万元用于构建高台育秧大棚,现已完成1200栋,明年春季再建500栋,使全场水稻100%取消本田育苗。利用高台大棚育出的稻苗苗齐、苗壮。而且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3-5天。旱育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长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高,每亩增产50-80公斤。在改造高台育秧大棚的同时,全力抓好优良水稻种子筛选入库工作。目前,用于明年种植的500吨 “空育131” 水稻种子入库完毕,并通过了上级质检部门的审核。100%土地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明年将以争取上级补贴和农户自投方式完成农机更新120台件,机械总动力突破2.8万千瓦。
为了实现现有土地利用的**大化,农场积极指导职工户对老稻田进行改造。在老稻田改造中农场积极做好宣传示范工作,全部采取职工户自投资金的形式进行改造,截止到2009年秋已经进行了三次改造,将近6万个平均1.6亩的小池子改造成平均10亩以上的大池子,取消上水线5000余条,真正实现了“消肥减瘦、扩容增量、上线取之、规范达标”在增加土地面积的同时,为大型机械规模化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几年来,通过老稻田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全场水田面积由2009年的94100亩增加到今年的110000亩。预计实现水稻增收9398000公斤。
2010年,农场110000亩水稻将全部实现绿色无公害种植,严格化肥农药的使用标准。过去这个农场水稻种植实行粗犷式管理,大量使用长残留农药和劣质化肥,致使土壤板结、水稻米质较差,不受市场青睐,造成种植户增产不增收。为了鼓励种植户的积极性,自2007年开始农场逐步统一了化肥农药使用标准,不断扩大水稻绿色无公害种植面积。农场以取消本田育苗的方式增加水稻秧苗的抗逆性,培育壮苗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增加农家肥的使用量,鼓励种植户利用牧业小区产生的粪便经过堆放、加热、腐熟等方式进行处理,制造廉价实用的农家肥。明年全场农家肥的用量将超过7.8万立方米,化肥施用量减少150吨。
这个农场是个水稻种植专业场,但因缺少自然水资源,完全依靠地下水灌溉。由于地下水温度低,加之有机物含量少,致使全场水稻亩产始终徘徊在620公斤左右,而且出米率低,米质较差。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一些水井出水量减少,无法满足需求,不得不重复打深水井,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为了全面实现农业的提档升级,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在两年内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目标,这个农场实施了引松花江水工程。工程共建分水闸18座、截止闸1座,整个工程分3期进行。工程全部竣工后,可农场7万亩水田的用水,取消电机井70眼,年可节约油料、电力资源价值320万元,使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5%。
同时,这个农场充分利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有利时机,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旅游业、食品加工业等集群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通过现代化农业的手段全力推进农场经济结构实现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