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垦农机局>>
紧紧围绕建设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机收藏
紧紧围绕建设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机 |
总局农机局
作者:李俊
|
|
|
紧紧围绕建设垦区现代化大农业 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机
----在垦区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李 俊 2010年1月9日 同志们: 这次召开的垦区农机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和总局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和传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回顾总结垦区2009年农机化工作,分析当前农机化发展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的工作,开创垦区农机化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垦区农机化发展的新跨越。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总结2009年农机化工作取得新成绩 2009年,垦区农机化工作认真贯彻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和总局农业工作会议及农机专业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总局党委提出的“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的工作计划任务,开创了垦区农机化发展的新局面,为垦区商品粮生产突破300亿斤大关,发挥了重要的保证和支撑作用。 (一)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是垦区农机更新投入和争取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多、突破历史的一年,实现全年农机更新总投入14亿元,其中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亿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4.6万台(件)。继续组织实施了40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投资1.6亿元,引进了国外大型先进的农业机械243台(套),使现代农机装备区累计达到266个,负担旱田耕地1400万亩。同时还更新装备了水田机械,青贮收获机,马铃薯,甜菜,芸豆等种植与收获机械,预计到2009年底垦区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比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其中旱田达到96.5%,水田达到95.3%;预计垦区农机总动力6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 %,农机装备总量增加,装备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航化作业面积达到1317万亩,比上年增加203万亩,增加18.2%。 (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增一批性能先进的水田机械和设备包括高性能插秧机720台,水稻全喂入收获机842 台,半喂入收获机317台,大型自走式割晒机46台等,水稻生产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5.3%,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三)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成效显著。坚持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重点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农机自动导航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大垄密整形起垄机,水稻育秧集中浸种催芽,水稻高性能插秧机,水稻产地烘干机,青贮收获机,玉米专用收获机,马铃薯、甜菜等播种与收获机械,先后多次在建三江、红兴隆、北安分局等有关农场组织召开了新技术、新机具示范试验和推广现场会。其中继续试验水稻植质钵育机插技术和塑盘钵育机插技术。组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场”项目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全年农机作业实现节本增效达9亿元以上。2009年8月,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还在垦区召开了“全国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参观了垦区的现场,介绍了垦区农机科技推广和发展的经验。 (四)农机标准化管理和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结合总局开展农业标准化达标活动,深入开展了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加强了对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管理和田间作业机具的检查验收,提高了农机标准化水平。又有11个农场进入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兵农场行列,使标兵农场达到42个;又有12个农场达标,使达标农场总数达到40个。加强了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总投资1.5亿元,扩建和新建“场库棚”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又涌现一批建设标准与管理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农机管理服务中心”。 (五)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加大农机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了农机安全执法专项检查等活动。促进驾驶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守法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全社会支持农业、支持农机化发展意识。检验农业机械30余万台(件),截止到年底,没有发生农机重特大事故,创造了连续三年垦区农机零死亡事故的佳绩。 (六)农机“场县共建”、跨区作业实现新突破。2009年垦区九个分局有75个农场,共计出动7200台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30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任务,比上年增加21%,实现垦区农机创收 2.07亿元,农村农民节本增收5.06亿元。从总局、分局到农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对场县共建跨区作业的组织和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九三分局各场与嫩江县各乡镇“整村推进”已覆盖全县面积达到70%;农场与地方共建农机合作社已达23个,其中今年新建14个;九三、绥化、北安等分局加快农机“场县共建”步伐。北安分局二龙山农场与北安市二井镇共建农机合作社,总投资2600万元,其中北安分局投资16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使用,现代农机装备已到位,作为黑龙江省1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得到省和各级领导认可,成为2009年全省整县(市)推进试点的典型。 (七)农机队伍和被北大荒农机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累计培训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和驾驶操作人员7万余人次,其中争取“阳光培训工程”扶持培训2000人。积极利用报刊杂志宣传垦区农机化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出版了一张“北大荒铁牛报”,充分反映和宣传垦区农机化建国60年来的发展,引起强烈反响。在总局党委(扩大)会议期间,黑龙江日报记者采写了长篇报道,题目是“黑土地上的金戈铁马,现代农业的开路先锋”,对垦区的农机化发展和所发挥的作用及贡献,给予了充分的宣传报道,对我们给予了很大的激励和鼓舞。进一步补充拍摄了《铁流2》的一些镜头,进一步组织编辑了《北大荒农机60年》画册。组织参加全国农机推广行业的摄影和书法竞赛,有多篇作品获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的惠农政策特别是对农机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得益于总局党委和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精心部署,得益于垦区各级党委和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合力推进,得益于垦区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和同志们的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得益于广大农机职工和农机手的辛勤劳动、默默耕耘。在此,我代表总局农机局,向长期关心、支持农机化工作的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垦区农机化战线的广大农机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农机手表示诚挚的问候! 尽管垦区农机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垦区仍有大量机型陈旧,性能落后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更新换代;二是农机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更加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三农机化发展还不够平衡,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四是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五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专门的农机推广机构和专职推广人员;六是农机场库棚建设量大,标准高,任务重,迫切需要增加投入和政策扶持。 二、认清新形势,抢抓新机遇,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机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尽管有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仍然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惠农政策不断增加。农机化处于历史**好发展时期,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使用机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也拉动农机制造业稳步发展;中央提出要夯实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预计今年农机补贴还会增加,有关农机化的项目也会增多;继续鼓励农机化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 我省加快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建设规划》,重点加快《农机化工程》建设,一方面不断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大批更新装备先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另一方面多加强农机“场县共建”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和要求。 目前,垦区也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大好时期。2009年11月召开的总局党委(扩大)会议,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于2009年6月到黑龙江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提出垦区今后要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实施“三步走”的百年垦区发展战略,对垦区2010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具体措施都做出了部署和要求,总局农业工作会议对垦区2010年的农业工作,也包括农机化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和要求,为我们农机行业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需要现代化大农机。现代化大农机也是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垦区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总局党委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以发展为主线,以农机节本提质促进粮食增产、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核心,以农机改革和科技进步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为目标,加快推进“一个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使黑龙江垦区农机化走出一条适合国情和垦情,具有农垦特色和追踪世界先进水平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一个转变”:就是指实现由农业机械化向农机现代化的转变。也就是由传统的农机装备向现代农机装备的转变,由追求量的增长向追求质的变化方向转变。虽然近些年垦区装备了一大批先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但还没有达到“全覆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还有许多性能落后、机型陈旧的需要尽快淘汰。今后要按照水旱田装备的不同标准,本着“缺啥补啥”和“啥落后淘汰啥”的原则,继续进行换代更新和换旧更新,全部实现农机装备现代化。 “六个发展和延伸”:一是由旱田装备向水田装备发展和延伸,实现水旱田全面积机械化;二是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等非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全作物的生产过程机械化;三是由农业生产的产中向产前和产后机械化发展延伸,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四是由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种养业全面生产机械化;五是由地面机械作业向空中发展和延伸,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生产作业;六是由垦区内向垦区外发展和延伸,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也要实施“三步走”的百年垦区农机化发展战略。初步设想是: 第一步:实现跨越。到201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50万千瓦以上;田间作业生产综合农机化率达到97%,其中经济作物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产前产后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主要畜牧养殖生产环节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年航化作业面积达到2000万亩;年实现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到5000万亩。总体农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农机化发展水平保持国内领先,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发达国家先进行列。为建设“本体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步,奋力超越。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达到700万千瓦以上,实现农机化“一个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的目标,基本实现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个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完成“影子垦区”建设任务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步,追求卓越。到2047年,农机装备水平、农机管理水平和农机化发展水平更高,综合实力更强,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更强,为完成“域外垦区“建设任务,实现建设“三个垦区“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三、勤奋务实,努力开创2010年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根据总局党委确定的2010 年工作要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和农业提质(“一提两增”)、场县共建提升的工作指导方针,确保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装备示范区建设和促进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2010年农机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农机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和总局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区和实现粮食总产350亿斤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机,以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加快农机更新步伐,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农机新技术与新机械,强化农机标准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创新体制与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农机“场县共建”提升和垦区现代化大农业装备示范区建设,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2010年,实现农机更新总投入15亿元以上,力争突破20亿元,新增国内外各类机械4—5万台(件);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其中旱田达到97%,水田达到95.8%;航化作业面积超过1500万亩;确保农机跨区作业3000万亩。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1、以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为重点,加快农机换代更新,进一步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发展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加大更新投入力度,继续从国外引进先进大型机械,新建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40个,使垦区现代农机装备区总数超过300个,负担旱田耕地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进一步更新装备一批水田机械,同时也要装备一些经特作物机械和畜牧机械,还要从国外购买农用飞机10架,使整个农机更新总量和质量进一步突破历史。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制定适合垦区情况的补贴方案,完善购买机械招标、选型的竞争机制。进一步严格纪律,规范操作,努力做到“三个禁止”、“八个不得”和坚持“五项制度”。启动应用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补贴政策、内容、操作程序和办法家喻户晓,保障农场职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还要加强监管,防止、避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生和发现一定要严肃处理。 2、坚持农机更新与推广相结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机更新与推广相结合,紧紧围绕垦区农业生产和推广的农业新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十大农机新技术:(1)精密播种机械化技术,在垦区掀起新一轮的播种机械更新的革命,重点是玉米、大豆高性能精密播种机; (2)保护性耕作技术,重点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整地机,深松机,耕耘机,免耕播种机;(3)水稻全程机械化关健环节技术,推动垦区水稻生产登上新台阶,重点是水稻集中浸种催芽设备,自动精密播种机、高性能插秧机、大型收获机和割晒机、半喂入收获机;(4)精准农业和农机信息化管理技术;(5)旱田节水喷灌技术;(6)经济作物关健环节机械化技术;(7)畜牧机械化技术和饲料搅拌饲喂技术,榨乳与保鲜储运技术。(8)农作物秸秆还田与收集、打捆机械化技术;(9)植保机械化技术和航化作业技术;(10)重点突破水稻钵育机插技术,要在垦区较大范围示范推广。 3、坚持农机管理创新,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提升农机管理标准化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继续推广红星农场等“现代化农机服务中心”的经验。要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入2亿元,新建“场库棚”130万平方米。新建的场库棚要统一规划、高标准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4、坚持创新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发展农机大户;鼓励走联合投资、联合经营、股份合作之路;鼓励和引导成立农机合作社等农机专业经营服务组织;加强农机维修保养和销售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以跨区作业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农机推广工作有机构有人员。积极支持、扶持和促进垦区农机流通、生产加工制造和农机服务业的资源整合、合作与发展,推动垦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5、以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强农机安全监管,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机安全水平。2010年要开展深入学习《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的活动,举办相应培训对象的学习班。要牢固树立和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千方百计减少农机重大事故发生。要加强农机监理岗位培训,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奖罚制度。加强农机安全法规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实现拖拉机、收获机登记率96%以上,驾驶员持证率98%,拖拉机年审合格率95%以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6、以打造“影子垦区”为目标,大力提升农机场县共建、跨区作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农机“场县共建”步伐,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拓展跨区作业项目和作业范围,大力推广整村、整建制,生产全过程托管代耕服务。2010年农机场县共建提升的重点就大力推进与地方共建农机合作社,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机制与模式。鼓励到农村承租土地,农场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有机户或机车和去周边农村和省内外承租土地给予鼓励和扶持政策。确保实现全年跨区作业面积3000万亩的目标。 7、积极开展农机大培训,加强农机队伍和北大荒农机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农机大培训,适应发展现代化大农机的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加强垦区农机人才队伍培训,提高垦区农机人才队伍素质。同时,还要为农村、农机“场县共建”培训农机人才。加快农业航空驾驶人员培训学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北大荒农机文化建设,全面推行着装北大荒农机工人标志服和“北大荒集团”企业形象标识。完成《铁流2》电视专题片和北大荒农机60年画册的录制与出版发行。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农机化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成果,加强农机队伍的自身建设,坚持用北大荒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武装北大荒农机人。 8、认真组织承办好国际农机博览会。省政府拟定在8月下旬主办“2010第五届中国黑龙江•北大荒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由省农委、农垦总局和哈尔滨市政府三家联合承办,由农机局和北大荒农机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抓好落实。力争办成国内规模较大、水平**高、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农机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北大荒和北大荒农机在国内外影响。
|
发表于 @ 2010年01月15日 11:0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