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农机时事要闻>>

不断创新 不断进步 以农机化技术推广为现代农业发展加油提速收藏

不断创新 不断进步 以农机化技术推广为现代农业发展加油提速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6日 信息来源:农业部农机推广(监理)总站

不断创新 不断进步
以农机化技术推广为现代农业发展加油提速
丁翔文
二00九年十一月四日
同志们: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优化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六十周年大庆献上了一份厚礼。这次站长会的主题就是回顾总结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农机推广的成就和经验,研究探讨实现农机推广工作新突破的思路与对策。下面,我就六十年来农机推广的成就和经验,今后的形势和当前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六十年主要历程回顾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长为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成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依法促进阶段和构建新型体系阶段。
1 、初创阶段
新中国初期,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解决吃饭问题,全国开展了农具改革和新式农具推广运动。新式步犁、双轮双铧犁、马拉圆盘耙、畜力播种机等都是在那个时候推广使用的。农业部于1950年制定了《农具站设立办法》和《农具站代耕办法》,并开始建立新式农具推广站。1951年,关内旱作平原地区共建立69个农具推广站,成为我国农机推广**早设置的机构。到1957年,全国共设立新式农具推广站591个。陕西省于1972年**早成立了省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1977年福建省也成立了省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1978年后,其它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农机推广机构。到1981年底,全国有专职推广机构363个,兼职推广机构1456个,共有推广人员15239人。
农机推广体系的初创阶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2年10月,农牧渔业部发文设立了农机化服务站(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的前身),负责全国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到1986年,全国共有省级推广站11个,地市级推广站59个,县级推广站460个。三分之一的省、五分之一的地市,六分之一的县有了农机推广站,初步形成了农机推广体系的框架。
2 、快速发展阶段
农机推广体系的迅速发展是从1987年开始的。1986年农牧渔业部商国家科委、财政部同意,将全国1722个县级农机研究所统一改名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一部分地市级农机研究所也逐渐改为农机推广站,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初具规模。1989年国务院发布“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为使农机推广系统理顺体制,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业部农机化服务站正式更名为“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1992年,农业部和人事部联合下文,将原带有推广职能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列入农机推广机构。至此,形成了我国部省地县乡五级架构的农机推广完整体系。
3、 依法促进阶段
1993年7月,《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我国农技推广工作的法律地位,成为我国农机推广事业依法快速发展的里程碑。各地加强了农机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机构,理顺了体制,改善了经费保障。农业部、财政部、人事部等六部委发布了“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为农机推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
到1996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三定”(定性、定员、定编),进一步推进了各级农机推广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走上了农机推广机构主导,科研、教学、群众组织和农民广泛参与的发展道路,促进了农机推广机构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推动了农机推广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推广体系进入了改革调整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推进改革。通过积极推动落实“三定”,在地方机构改革中明确农机推广体系的性质和相关要求,稳定农机推广机构。在改革方面,主要措施是国家扶持和政策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经营性服务和经营职能分离,在“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的思想指导下,农机推广系统在运行机制、推广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强了农机推广体系的发展活力、服务能力和经济实力。这一时期,省市县推广站的数量增加、能力增强,乡镇推广站机构和人数减少。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省农机推广站29个557人,地市农机推广站285个3501人,县农机推广站2122个17093人,乡镇具有推广职能的农机管理服务站19997个68503人,全系统8.9万余人。
4 、构建新型体系阶段
2006年6月,国务院发出(2006)30号文件,对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指导思想,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农机推广体系进入全面构建新型体系阶段。
目前,农机推广体系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兵团及农垦系统,有省级推广机构31个(713人),地市级推广机构296个(3661人),县级推广机构2160个(17280人),乡镇级推广机构30041个(78918人),总数达10.05万人。。其中县级以上农机推广机构中科技人员占63%以上。基本形成了以县站为前沿、乡(镇)站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推广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技术服务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机推广体系集网络、技术、职能等优势于一体,已成为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服务农机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六十年主要成就和经验
(一)主要成就
1 、促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从推广新式农具开始,迈出了新中国农机推广工作的第一步,历经60年,从双轮双铧犁到大型多功能联合整地机;从简易播种机到精量播种机;从马拉收割机到高性能联合收获机;从单一的耕作机械化到耕种管收生产全程机械化;从产中机械化到产前准备和产后加工全程机械化;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到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等大农业范畴的机械化,农机推广工作始终是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开路先锋,在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发展壮大,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普及逐步得到加强。农机推广系统在全国先后组织实施了“丰收计划”“科技兴农推广计划”、“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一大批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实施项目,将一些成熟的单项农机化技术集成组合应用于农业生产,使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及农机化技术得以推广和普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收益和提升生产效率、增强抗灾减灾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明显发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积极推广了优粮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科技攻关计划、跨越计划、农业科技示范场等重大项目,以及保护性耕作、旱作机械化、节水灌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油菜生产机械化等一大批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技术,大面积推广机械化耕整地、机械深施化肥、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植保机械化、小麦跨区机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成熟和适用的机械化技术,加速了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在水稻机械化栽插与收获,油菜机械化移栽、收获及烘干,棉花机械化育苗、移栽、植保及收获,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牧草机械化播种与收获,甘蔗、柑橘和苹果的机械化生产、商品化产后处理与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上有了较大突破。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60年来,一大批推广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数以万计的各级农机推广人员受到表彰。如: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插秧技术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和国家经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深施化肥技术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农户笼养鸡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机械化旱作少耕技术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500个项目获得国家和部省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技术进步奖、丰收奖等成果奖励。为表彰在生产第一线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技术干部,1984、1985年农牧渔业部颁发了荣誉证书和证章,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有1799人获得表彰。仅自1997年以来,就先后有113名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和70名农户获得每人1~3万元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
2 、宣传普及科技知识 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随着推广工作的不断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在全国的宣传普及和技术培训逐步得到加强。广大农民群众在享受现代科技文明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着他们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文化素质。“八五”以来,农机推广工作紧紧围绕国家“丰收计划”等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执行和落实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大目标,从加强对项目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入手,通过层层培训、重点宣传、科技入户以及现场示范、效益对比、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措施,使农民群众对农机化新技术上逐渐认可和接受。
“八五”以来,全国农机推广系统还先后组织编写了《农机化技术推广适用手册》、《农机化适用技术读本》等数百种技术推广书籍和技术培训资料;拍摄制作了《化肥深施技术》、《精少量播种技术》、《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等几十种农机化新技术的录象带、VCD等声像宣传资料,通过在各级电视台、各种技术推广现场会、培训班播放和在基层发行等形式,有效地开展了农机化新技术的宣传普及。部总站创办的《农机科技推广》杂志和各省市区创办的各类农机化杂志以政策导向、科技导向、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宣传典型、交流经验为己任,服务行业,服务系统,成为农机化行业和农机推广系统重要的宣传阵地,发挥了科研院所、农机企业与用户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农机推广网”和各省市区以及行业内各种农机宣传网络,以信息海量和动态及时的特点宣传服务于技术推广事业,服务于用户和农民,受到好评。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每年多次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通过课堂集中授课、现场演示、机具作业表演、散发宣传资料或开办广播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有力地宣传普及了农机化科技知识 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意识,加快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步伐。
3 、形成完整推广体系和优势 建立系统理念和标识
从1951年我国**早专门建立的69个农具推广站,到199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再到200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在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机推广事业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等社会团体力量共同参与、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推广体系,确立了中国农机推广系统在体系、技术和网络上三大优势,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普及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成为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服务农机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服务手段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了“中国农机推广”标识规范,“中国农机推广”标识在基层许多地方开始广泛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机推广系统的形象和文化建设,以及执行力的提高。
60年的发展和改革历程,培养了一批立志献身我国农机推广事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锻造了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情系三农、服务三农、造福三农的队伍,建设了一个完整的推广体系网络。
4 、在改革中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随着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先后出台,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农机推广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部总站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加强省级站、完善县级站,因地制宜发展乡镇级农机推广中心站或区域站的体系建设思路。努力引导各地推广机构,探索“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推广机制创新模式,探索以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推广服务模式。发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装备与工程技术分会的职能优势,在工作中发挥项目带动作用,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来引导和推进推广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提升推广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素质,促进了推广机制的创新。一批省、市、县级的农机推广站建立了服务展示中心,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推广服务机制的新形式;一些农机推广站组织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机作业组织、种养大户、农机大户成立农机推广协会,发挥优势互补,构建了新的农机推广联合体;一些基层农机推广站加强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农机技术服务队,在加大各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力度的同时,也为农机推广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部推广总站近年来与国能公司合作开展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模式研究和与珠海风光公司合作推广的耕水机(健康养殖的生态耕水)技术,充分利用总站的龙头作用,发挥了农机推广系统的优势,既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水产业的健康养殖,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江苏省农机推广站发挥全省农机推广系统的技术优势,与 插秧机生产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既推动了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增强了农机推广系统为三农服务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同时还锻炼了队伍;推广部门利用协会与企业和院所联系紧密的优势,还先后组织开展了 玉米联合收获机和水稻插秧机的综合性能对比测试,不仅激发了机具生产企业欲尽快树立推广品牌而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性能对比测试,促进了农机产品的技术进步,为农民推荐了先进适用的机具产品。这种推广方法上的创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强了“产、学、研、推”的结合,充分发挥了高校、科研院所、农机骨干生产企业和推广系统的优势互补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农机推广系统跨地区、跨行业横向协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
同时,农机推广系统不断创新推广服务模式,充分利用购机补贴、保护性耕作、优粮工程、科技示范场等中央和地方项目,以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开展机具选型配套、技术组装集成的示范和推广。以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大集、技术培训班、现场展示演示、农机热线咨询、农机服务网站、技术服务队进村到地头、农机示范场、农机作业承包及农机跨区作业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服务,拓展服务模式向纵深发展,切实为农民提供了更实际、更广泛的服务。
建国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是农机推广体系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实力的发展历程,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我们锻炼了推广队伍,提高了服务的能力,扩大了社会影响,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主要经验
在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工作思路到推广实践,从体系建设到机制创新,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创造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1 、坚持围绕中心抓推广是宗旨。
围绕农业生产中心工作抓推广,这是我们农机推广系统一以贯之的做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农业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农机推广系统长期以来,以“情系三农、服务三农、造福三农”的推广理念,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的三农工作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技术优势,想农业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干农民之所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周密准备、措施完善、服务到位,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如山东省农机推广站多年来 按照 “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拓宽大领域,实施大推广,服务新农村”的工作思路和贴近农民、贴近全省农机工作中心、贴近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三贴近”原则,以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为重点,深入扎实地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为全省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江苏省农机推广站利用全省农机推广系统的技术优势与企业结合,为农民开展技术服务,在推进全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黑龙江省农机推广总站始终坚持以抓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坚持以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为重点,坚持以农机生产合作社、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大户为重点,在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获得显著成效,多次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带领自治区农机推广系统立足全区农牧业生产,在保护性耕作和畜牧业机械化方面坚持技术推广常抓不懈,技术服务常抓不懈,技术宣传常抓不懈,使自治区的保护性耕作和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等等。
60年的实践证明,紧密围绕政府的三农中心工作战略,使农机推广工作和农民需求目标保持一致,科学运筹谋划、周密准备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农机推广工作就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认可,方向正确,才能出效果、出成绩,才有发展的天地。
2 、坚持加强体系建设是基础保障。
体系建设说到底,就是建设阵地、机制、队伍和人才。近年来,部总站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加强省级站、完善县级站,因地制宜发展乡镇级农机推广中心站或区域站的体系建设思路;引导探索“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推广机制创新模式,和以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推广服务模式,推进了推广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农机推广系统要想立住脚跟长远发展,就要内练基本功,外树好形象,通过坚持不懈地层层开展技术、业务和思想培训,提升农机推广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和整体素质。黑龙江省农机推广总站在全省农机推广系统开展评级建设活动,山西省通过在全省农机推广系统开展旗帜县建设活动,调动了基层推广站争当一级站、旗帜县的积极性;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农机推广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提升队伍的素质和树立农机推广系统的形象提供了经验。科技的竞争**终是人才的竞争, 6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断地培训人才,增加人才资源的积累,才能紧紧跟踪科技成果的转化动态,不断掌握新的技术,结合生产需要有的放矢的开展推广。多年来,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培养了一些人才,但和实际需求相比,还是相差很远。应选择那些有理想、有信念、有知识、善钻研、会总结、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的人加强培训,为事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既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丰富的实际操作技术;既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农艺知识和技术,还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既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还应有对农民群众的满腔热情;既要善于学会和掌握灵活创新的工作方法,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工作精神和奋斗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依靠过硬的技术和思想作风完成好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推广任务,发挥好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作用。我们这次推选出的60名推广功勋人物也都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的楷模。如山东省嘉祥县瞳里镇农机站站长朱庆来,不但有一身过硬的技术,更有一颗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赤城热心,他36年如一日,常年马不停蹄的奔波在田间地头,和同志们运用示范引导、宣传推广、提供服务等多种方式,先后推广了小麦精少量播种、小麦机收、玉米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深耕、秸秆还田、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等多项农机化技术,1996年就实现了当地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曾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全国农机系统****的北京奥运火炬手的朱庆来,今年不仅当选为全国农机推广功勋人物,而且作为全国农机系统的****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的农业成就彩车游行,再次成为我们系统的骄傲。
3 、坚持改革创新,是推广工作活力的源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现代农业形势的发展要求,农机推广系统开阔思路,不断拓展农机推广服务领域,改变过去推广工作与产、加、销脱节,农机与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分离的状况,大力推进农机农艺的结合,推广环节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内容由单项技术向组合技术发展;内涵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林果类扩展;范围由以种植业机械化为主向大农业的种养业、加工业机械化拓展。面临不断深化的改革形势,我们不断总结,在思维方式、推广机制和方法等方面,坚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例如“加强产、学、研、推”结合,这种机制上的创新,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化和规律,充分发挥了高校、科研院所、农机骨干生产企业和推广系统的优势互补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农机推广系统跨地区、跨行业横向协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农机推广事业才有不竭的动力和生命力,才能为强盛国家的农业根基不断提供生产技术进步的支撑。
三、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农机推广面临的新形势
1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要求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当前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且不可逆转,而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增多,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的空间有限,所以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建立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科技支撑力量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依然十分严重,比如:农产品价格下行,农业效益下滑,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困难加大;农产品进口冲击严重,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统筹农产品进出口、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挑战加大;家庭经营收入增速放缓,农民外出务工困难增多,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等。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充分认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计划的机遇,坚决落实中央“首先要把农业稳住”的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2 、农机化中级阶段对推广工作的要求
一是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二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进入中级阶段,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步伐正在加快,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增加,农业生产对实现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机推广工作的压力和责任也将越来越重;三是我国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战略任务,这就意味着农机推广工作应逐步进入大力发展全程机械化的新阶段。对我国而言,依靠扩展耕地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已基本不可能,只能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不能仅仅依靠某个作业环节的机械化,必须发展包括耕、种、收、植保等环节在内的全程机械化,突出以收获为主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发展思路。农机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方式要向节能、环保、农产品安全等方向转变;要进一步加强“硬技术”与“软课题”的结合,比如,进入中级阶段以后,农机化受制于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对此应进行重点研究和突破。
3 、市场经济形势的要求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机推广体系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也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是农村体制环境的新变化。一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带来的基层政府组织职能和结构的重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这一改革对包括农机推广在内的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非常深远。使我们面临职能转变、阵地收缩、总量削减局面。另外,农机企业和民间服务组织逐步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如何准确定位农机推广机构的功能,在多元化的服务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二是农民自主经营地位得到巩固,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享有很大的自主决策权,这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推广工作的动力机制,即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农民需求拉动,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干预+技术示范”的技术推广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农机推广需要探索有效的新方式。
其次,是农民对科技需求的多样性。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经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农业生产由追求产量**大化转向追求效益**大化;农业的经营形式由单纯的原料生产逐步转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农民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反映为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延伸,因而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不仅需要增产技术,还需要提高品质、安全环保的技术;不仅需要生产技术,还需要加工储藏技术,需要市场信息以及产品营销服务。推广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推广技术的目的要逐步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服务形式要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内容要由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和产后服务延伸。
第三,是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市场获得了较快发展,多元化市场主体逐步形成。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机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中介服务组织广泛参与农机推广。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外农机产品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当然国内农机产品也在不断走向国际市场)。这些变化,一方面充实了农机推广力量,丰富了农机推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机推广力量的不足和工作的缺位,另一方面对我们的农机推广机构形成了压力和挑战。市场优先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市场能解决的问题由市场解决,经济组织能做的事情让经济组织去做。因此,农机推广机构必须要在市场经济中重新定位,把该做的公益性工作做好,同时,在竞争性领域中不与市场经济组织抢饭吃。
农机推广系统要按照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县乡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创新模式,探索以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推广服务模式和机制创新模式,坚持机制创新与方法创新相结合,加强“产、学、研、推”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农机骨干生产企业和推广系统的优势互补作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以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大集、技术培训班、现场展示演示、农机热线咨询、农机服务网站、技术服务队进村到地头、农机示范场、农机作业承包及农机跨区作业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服务,拓展服务模式向纵深发展,解决技术推广“**后一公里”和“**后一道坎”的问题,切实为农民提供更实际、更广泛的服务。
(二) 当前和 明年的重点工作
2010年农机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以推进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为重点,以推进山区机械化为突破点,以推广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为主攻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一是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 显著进展;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 明显提高;三是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要得到有效保障;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联系我们的农机推广工作,还有非常丰富的发展空间。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期待、新要求下,农机化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作用会更加凸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离不开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撑和助推;反之,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必将大力促进我国农机化的发展,对农机推广工作产生新的需求,使农机推广工作获得新的发展良机。
1 、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改革
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我们农机推广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为:公益性职能定位要准,推广的领域要更广、推广的方式要更新、推广的机制要更活。只有通过改革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些要求,农机推广体系才能在新的环境下更好的发挥作用,才能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第一,明确改革基本思路。农机推广体系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今后的改革和建设的基本遵循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衔接。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农机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多元化的基层农机推广体系。
第二,研究细化公益性职能。作为国家设在基层的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是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立足的根本。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国务院文件做了原则界定: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这些职能的描述很概括、很原则,有必要根据农机推广的特点进行细化。在农业部推进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就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十项主要职能:1.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2.开展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3.开展农机安全作业监督管理和组织安全教育;4.负责农业机械驾驶员管理,组织年度审验;5.负责农业机械管理,组织年度检验;6.负责农机使用技能培训与生产技术指导;7.负责农机作业的组织协调和作业质量监督;8.负责抗灾救灾机具组织与调度;9.负责农机公共信息的提供及服务;10.负责农业机械化情况统计上报工作。这虽然是初步的设计,但这十项职能作为公益性职能是站得住脚的,而且在推广站过去职能的基础上有较大扩展,目前尚未成为定论,大家还可以研究,根据各地情况进一步充实、细化。
第三,合理设置农机推广机构。在明确公益性职能的基础上,要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进行合理设置。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特点不同的地方,选择的改革模式不一样。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特点相近的地方,由于推广工作原有基础不同等原因,推广机构设置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推广机构的设置上,不能过分强调单一模式,而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实际需要,可以在乡镇综合办站,可以按经济区域设立综合站或专业站,也可以在一些乡镇设立专业站。目前,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主要有独立站、区域站和综合站这三种形式。全国3万个乡镇农机推广站中,独立设置的约占29%,区域站约占3%,综合站约占67%个。不同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地方财力以及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要等因素。在选择本地的主导形式过程中,要遵循有利于业务指导、有效管理和公益性职能履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农机推广机构。
第四,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方法。要进一步加大推广机制和方法创新的力度,增强农机推广体系的活力、能力和实力。一是加强与农机企业的合作。总站和一些省市县站在这方面创造了成功的范例。要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利用我们农机推广的技术、人才及体系优势,在机具的示范推广以及新产品试验、适应性评估、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以电视、网络、手机为代表的现代媒体,为农机推广提供了新的平台。快捷、海量、动态是现代媒体的主要特征。在推广农机技术的过程中,要更多、更广泛地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效能。三是以示范引导为主。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拥有生产决策的自主权,要以农民易于接受的形式,通过技术和机具的示范,用增产增收的效果说话,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和新机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队等新型组织正在逐步成长,对于农机技术推广而言,这是**具活力和影响力的载体。要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机化服务组织,引导农机共同利用、合作经营,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要加强与农机大户、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联系,联系一批农机大户或农机作业队作为科技示范户,通过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划,结合农机推广工作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在改革过程中,认真总结,发现好典型,树立好样板,促进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深入开展。
2 、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适用技术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结合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11项农机化技术和相关项目,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适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全面发展,协调推进。加强农机农艺的有效结合,加快发展粮食主产区、主要粮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山区机械化和各种大宗农产品、各个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适用技术组合集成,探索适合区域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实现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引导各级农机推广机构积极参与保护性耕作技术、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玉米机收,畜牧业生产机械化等重点推广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广棉花、茶叶、甘蔗等大宗经济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贮运装备应用水平。通过项目执行,在提升推广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素质的同时,加大推广力度,使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
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经济条件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推进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适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本着安全高效,环保节约的原则,加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的推广,不断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装备水平。不仅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还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升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
3 、加强项目储备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稳产高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项目储备工作,树立推进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战略意识。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划,针对目前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引进、示范、引导先进、适用、高效、安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技术集成,加强农艺农机结合,着重进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水产健康养殖、种子产前等离子体处理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储备。各地要立足本地,跟踪世界农机化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做好技术即将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前的准备,及时与总站沟通项目储备情况。
4 、加强队伍的思想和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执行力
大力加强农机推广队伍的思想和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农机推广队伍的自身素质和执行力,是推进我们农机推广事业向前发展的保障和基础。目前,全国共有10.8万多名农机推广人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约40%;专业技术人员占52.7%,有高级职称的约5%,有中级职称的约38%。应该说,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们的队伍结构、人员素质还有较大差距。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根本。要在人员的录用、上岗、培训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员进入农机推广队伍。努力达到专业人员占总编制数的比例不低于80%的要求。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定期举办推广人员业务培训班,重点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宣传推介能力的培训。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队伍,提高素质。结合重点项目的实施、组织科技下乡、开展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等活动,让专业技术人员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要通过我们上下一致、坚持不懈的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更好得担负起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任。
要继续积极开展中国农机推广系统的标识宣传和规范使用活动,提升农机推广系统的形象,推进全系统的文化建设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未来10-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化生产规模将不断扩大,现代生产要素将进一步替代传统生产要素,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所占份额会越来越大。同时,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这些都对农机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机推广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和普及,让农民群众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新时期的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于 @ 2010年01月15日 14:52:00 |点击数()

旧一篇:国务院法制办就《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答记者问|新一篇:加大农机更新投入 高性能机械备春耕

博客信息
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今天点击:3558
本周点击:924
本月点击:5204
点击总数:940604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红兴隆农垦农业机械化、北大荒雁窝岛集团农业机械化,向全国农机行业的各位领导同仁致敬。 小荧屏,大舞台,为传播媒体,增进友谊交流,提升全民知识素质,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平台。
文章分类
“三农”致富经 “三农”致富经(39篇)
八五二农场版块 八五二农场版块(126篇)
八五三农场版块 八五三农场版块(138篇)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 八五三农场植保机械厂橱窗(18篇)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136篇)
宝山农场版块 宝山农场版块(16篇)
北大荒人物 北大荒人物(97篇)
北大荒岁月 北大荒岁月(89篇)
北大荒英雄谱 北大荒英雄谱(35篇)
北大荒之最橱窗 北大荒之最橱窗(11篇)
北大荒志 北大荒志(57篇)
北兴农场版块 北兴农场版块(37篇)
迪尔系列板块 迪尔系列板块(53篇)
二九一农场版块 二九一农场版块(111篇)
国内农机  橱窗 国内农机 橱窗(47篇)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 国内实用小型农机新产品(34篇)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 国外农业机械新产品(2篇)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兴垦忠进贸易有限公司(6篇)
红旗岭农场版块 红旗岭农场版块(51篇)
红兴隆分局版块 红兴隆分局版块(118篇)
江川农场版块 江川农场版块(3篇)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 农机安全监理橱窗(99篇)
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31篇)
农机化年鉴 农机化年鉴(2篇)
农机会展 农机会展(1篇)
农机技术交流 农机技术交流(117篇)
农机人物 农机人物(51篇)
农机时事要闻 农机时事要闻(146篇)
农机世界  橱窗 农机世界 橱窗(39篇)
农机市场 农机市场(98篇)
农机事故预防 农机事故预防(58篇)
农机维护使用 农机维护使用(120篇)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 农机新技术改装应用(30篇)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 农机信息管理橱窗(10篇)
农机装备标准化 农机装备标准化(69篇)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农垦农机安全监理总站(12篇)
农垦农机局 农垦农机局(141篇)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 农垦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20篇)
农垦文化橱窗 农垦文化橱窗(110篇)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 农业机械故障“义诊”橱窗(116篇)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橱窗(87篇)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 农业机械停放管理标准化(23篇)
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14篇)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7篇)
饶河农场版块 饶河农场版块(5篇)
时事要闻 时事要闻(124篇)
曙光机械厂 曙光机械厂(4篇)
曙光农场版块 曙光农场版块(6篇)
双鸭山版块 双鸭山版块(3篇)
双鸭山农场版块 双鸭山农场版块(9篇)
五九七农场版块 五九七农场版块(111篇)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119篇)
友谊农场版块 友谊农场版块(121篇)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4篇)
杂谈 杂谈(54篇)
政策、法规、条例 政策、法规、条例(102篇)
政要时事 政要时事(8篇)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11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