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东方农机>>个人原创>>
拷问篇--农机补贴藏“问题”收藏
农机补贴藏“问题”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自2004年中央将农机具购置补贴专项纳入国家“三补贴、两减免”的支农惠农政策以来,短短6年时间,资金规模已由**初的7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然而,随着农机补贴政策资金规模“水涨船高”,各方利益团体的种种违规动作也随之“层出不穷”。搭农机补贴政策“便车”借机谋利的行为开始浮出水面。农机补贴遭受众多“拷问”,几大拷问难以服众。
问题一:披着羊皮的“狼”?
有人称农机部门是披着“补贴”的外衣,干着“敛财”的勾当,各级农机部门借鉴定、推广、展示会、博览会之机,疯狂从农机企业处敛财。
问题二:越富的越补,越穷的越不补?
越是富裕的农机大户、个体户、有钱的农民越补;越是没钱的农民莫想补。
问题三:有关系的补,没关系的不补?
想享受补贴吗?先送礼再说。和农机部门或当地政府部门要有关系,没关系的想享受补贴越没门。
问题四:有实力品牌的企业补,没钱的企业不补?
有实力的能送礼的企业品牌能够享受补贴,送钱少或没钱送的企业产品品牌质量再好也享受不到农机补贴。企业到处公关,耗费大量心力人力物力。
譬如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销售基本是走农机部门路线,因为有政府“补贴”。因此,各家企业都只有拼命往农机部门送钱或许以高额返利,哪家企业送的钱多或给予返利高等好处越多,其产品就越能享受“补贴”。
甚至有企业称,补贴把他们搞惨了,还不如直接与经销商打交道,农机部门人员比经销商要难缠得多,耗费了他们无数不必要的心力、精力、物力,同时本来可由企业之间的正常有序的竞争演变成了由农机部门掌控的无序竞争。即使你的企业产品质量好、服务好,由于黑中介的作用,也不一定卖得好。“还不如不补”,即使那些因补贴而销售量提高的企业都如是说。
问题五:企业、农民共为农机部门买单?
实际上,“享受”了农机补贴的产品售价大大提高,本来正常市场竞争状态下几万元的产品,但企业销售时为了摊去公关费用(钱、返利、实物等和其他公关成本),而不得不将这笔费用算在售价内,结果几万元的产品一下会涨到十几万元,农民要多掏几万元买同样的产品,如此一来,相当于在正常市场竞争情况下没享受补贴。而多掏出的钱却进了某此主管人的腰包。
问题六:挂羊头,卖狗肉?
大量农机部门办的展销会、推介会层出不穷,参展会上企业却比农民多,企业疲于奔命。农机部门则直接挂上“农机补贴”的名头,间接或直接向农机企业捞钱。其目也就是捞钱!企业不参展怕得罪当地农机部门,参展又没有什么用,而滑稽的是,有时参展企业比农民、经销商还要多,企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光布展和运输,就要花费企业很多成本!企业是两头做难。
问题七、农机市场提前透支,虚假繁荣严重?
不可忽视的是,如果不根据各地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其他因素做出科学的规划和决策、科学的实施步骤,将会出现由于农机补贴的“刺激”和“催化”,本来由正常情况下的市场竞争、正常的市场供给需求变成了畸型的市场竞争、无序市场供给需求。这样会造成市场的空前“繁荣”,同时对市场的提前预支造成了市场过早进入萧条,从大的方面说,也间接促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小结:在补贴政策下如何保证市场的有效性?如果购机补贴破坏了市场的有效性,或者说,扭曲了市场,那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遗症,是各方面都不愿看到的,更偏离了农机补贴政策实施的初衷。市场的**大功能是对各种资源进行相对合理的调配,一个被扭曲的市场,必然造成资源的不合理流动,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还有,在一个扭曲的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无法公平地展开,这不但会影响单个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而且整个产业也无法在竞争中正常地进化
文章转载于慧聪网: http://info.machine.hc360.com/2010/01/220904108266.shtml
发表于 @ 2010年01月22日 14:0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