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礼好

行业资深媒体人、产业评论员。现任某行业媒体执行主编。如需转载,务须署上作者姓名。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朱礼好>>商业评论>>

理性看待农机产品的涨价与降价收藏

每年农机补贴目录招标之际,是一些企业忐忑不安的时候,生怕报得高了,会被取消招标资格;报得低了,企业获利降低。
这时候,有些企业会得意洋洋地说:我们补贴产品决不涨价。不过,我们理性地分析,对于某些产品该不该涨价,需要辩证地看待。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的一个惯常手段就是打价格战,不仅是我们农机行业。而不从产品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营销差异化、满足细分市场等方面来下功夫。同时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缺失的大背景,企业不敢或无力搞技术创新,因此大多产品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陷阱,打价格战理所当然成了**为常见的手段了。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社会的进步、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逐年上升。农机行业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产业,它涉及石油、钢铁、橡胶、机械、电子、化工等多个产业,每个厂家上下游的配套商、供应商和服务商都多达成百上千个,不论涨价还是降价,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大多农机厂家历来都是只敢说降价,极少敢公然涨价,因为在目前的消费环境下,谁先涨价就是自甘市场份额旁落,就是与消费者为敌。谁率先涨价,就可能导致销量下滑的苦头,无异于自讨苦吃。
我们应该看到,很多农机制造与营销的刚性成本并不会因厂家的咬牙坚持就自行消失,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巨大压力并不是厂家完全能自行消化的,这时候,许多厂家便打起了变相涨价的主意,或趁推新车抬高身价,或在降价的同时缩减配置,或是在降成本的堂皇理由下改用更次的零配件糊弄消费者。于是我们看到,本该90马力的发动机变成了80马力,原本某个部位1毫米的钢板“轻量化”成了0.8毫米。农机鉴定总站一位专家就曾告诉记者,某著名 拖拉机厂家为了缩减成本,领导明确指示把钢板的厚度变薄。真是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消费者表面上从降价中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实际上他购买的农机的质量与品质也不知不觉地下降了,**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同时,产品降价让有实力的、具有垄断优势国际品牌更具有竞争力,本身他们的高利润率就具有可以降价的空间,而我们的农机自主品牌却就显得举步维艰了。 久保田、迪尔的利润相对很高,这两年发展迅速,与许多与其同一领域的自主品牌相比,距离更加拉大,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对某些时候有可能发生的农机涨价,既要容忍,也要理解。
对于农机企业来说,也要理性谨慎的运用价格武器,把握好扩大市场份额与企业盈利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发表于 @ 2010年01月31日 21:09:00 |点击数()

旧一篇:山东巨明2009年十大亮点|新一篇:下一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品牌

博客信息
朱礼好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03月22日
今天点击:403
本周点击:255
本月点击:2183
点击总数:359297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文章分类
商业评论 商业评论(167篇)
农机人 农机人(60篇)
行业观潮 行业观潮(36篇)
公司报道 公司报道(23篇)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13篇)
朱眼观象 朱眼观象(7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