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东方农机>>北京弗雷森拖拉机>>
价格越补越高
进入令农机企业“痴迷”的全国补贴目录,对这些企业来说还仅仅是个开始。
“按照省部两级选型做法,接下来还要过地方筛选这一关。”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参选文件开封仪式上,一位企业代表告诉记者,往往就是在这里,企业要被“剥层皮”。
按照他的说法,即便受农户欢迎的农机产品,即便在《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但如果企业不拿农机推广费,农机部门照样以他的产品不适合本地生产为由,把产品排除在当地市场之外。
“市里面有几十家农机企业,全部进入补贴市场不可能,由农机局选择一两家,这一两家谁做?就看谁推广费多。”山东临沂的一家农机公司的市场部刘经理一语道破。
以一千元的机器为例,国家补贴30%,原本农民可以700元的价格拿到,现在是农民需要出900,这多出来的两百元包括运费、经销商费用以及进入地方补贴的推广费,其中推广费的比例大概在农机价格的10%左右,这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山东省阳信县检察院曾经结合农机系统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对该系统案件类型、案发特点、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农机主管部门或个人收受、索要农机经销商的商品回扣,以及收受购机农户的“好处费”,已经成为农机补贴领域的潜规则。
在被他们调查的农机主管部门中,从2005年至2008年间,每年都有10余家经销商给予农机主管部门或个人回扣。
也就是说,按照农机价格30%的补贴,购机农民享受一部分,经销商一部分,给地方农机局推广费一部分,另外还加上运费。
从去年开始,农业部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派出33个联合督导组对各地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的规范性、信息的公开性以及补贴机具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可以算一算,全国有2000多个县,一个县里面有十几个乡镇,假定一个县里面有五六个农机具销售点,农业部农机司那么十几个人,不可能随时盯着价格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这样做从机制上保证不了对农机价格的监控。
离普惠制还有多远?
“补贴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这是发改委农经司一位官员对中国补贴制度的切身感受。
2009年购机补贴历史性地突破了130亿元,大约占农机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的6.5%。从4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相当于一个信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补贴政策将一直存在。
目前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为50%,按照农业部每年增长两个百分点的计划,达到80%至少需要15年。而补贴已经影响到农机生产、流通、农业机械化乃至几亿农民的农业生产。
“农机补贴是国家财政出钱让农民享受到实惠,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是目前这样一种机制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农机部门,而给农民的权力太弱。”郑风田表示。
目前,针对补贴改革的思路之一是取消目录中的企业,只做一个产品目录。
“这样可以减少审批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防止创造权利寻租的机会,国家政策可以规定农机技术标准,不合格的不得上市,把市场的主动权交给企业,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农民的需要由农民、厂家、市场共同满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室主任党国英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专家们普遍认为普惠制是解决农机补贴问题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补贴额度的不断增加,实行普惠制补贴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
简单讲,普惠式补贴就是农民只要购买农机具,就可以凭发票领取一定额度的补贴,这样从根本上解决补贴过程中利益链条过长的问题。
采访过程中,购机补贴实施普惠制是企业的普遍愿望,也是众望所归,亦被认为是解决现行问题的彻底可行办法。但是,目前实行普惠制仍有难度。
“普惠制”推广难的主要理由就是:补贴资金不足,难以满足需要。
以2009年为例,根据前10个月数据,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达到1872亿元,按照30%的补贴比例,如果施行普惠式补贴,仅10个月的补贴资金就达到560亿元左右。
“普惠式补贴可以限制在一部分地区,比如在某些粮食主产区先推广,事实上农机补贴开始就不是全国性的,也是在部分地区先搞起来的。”党国英认为,普惠式补贴可以试点推行。
从现有补贴资金规模上看,与完全达到普惠制仍有较大距离,有学者认为,如果扣除一些市场非理性行为,在局部产品上实行“普惠制”应当是水到渠成。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信号,130亿补贴至少是个底线,2010年农机补贴只多不少。
发表于 @ 2010年03月02日 08:15: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