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陈栋栋>>默认类别>>
笔者从农业部6月21日在北京广西大厦召开的补贴座谈会上了解到,工信部、农机协会等部门(笔者称其为维新派)有关人士,再次强烈坚持提到了普惠制,不过农业部(笔者称其为顽固派)对此持反对意见,双方形成对垒形式。在笔者看来,这种论战,颇似戊戌变法前,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农业部一位副司长在这次座谈会上说,随着补贴资金的增加,部分人士建议参照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方式,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普惠制。但实际上,农业机械与普通的消费品不同,在我国国情下,还不宜实行农机购置补贴的普惠制。
这位副司长雷语一出,便遭到了工信部、农机协会、以及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等维新派人士的反对。
维新派人士认为,不能以政策的连续性为由,拒绝改革,“我们所说的普惠制,不是所有的农机产品都普惠。而是根据我国农机化发展所处的阶段,有选择的侧重补贴几类或几种农机产品,在国家补贴方案的指导下放开市场,把市场营销交给企业,把选择权交给农民。”
该观点得到了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的支持。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也表示,可以考虑先对某种机型实行普惠,并在某些地区实行试点。
事实上,两派论战的焦点还集中在:一旦实行普惠制,资金是否够用。顽固派测算,普惠制共需资金300多亿元,这吓坏了财政部;而维新派测算,普惠制至多需要资金200亿元就够了。究竟需要多少资金,这个问题并不难找到答案,通过全国购机补贴信息系统完全可以解答。坊间传言称,顽固派反对普惠的理由也不少(见下文),并总是提到“农民。
笔者注意到,这次座谈会上,并没有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不知何故,估计是发改委不太愿意管这些小事,或者是农业部为避嫌,没有邀请。此前,家宝总理对补贴问题的几次批示已不让农业部参与,而是直接批到国家发改委。应该说,国家发改委已经在补贴问题上,参与了不少工作。如果发改委出来谈普惠制,其意见将成主导,并超越农业部,正因如此,一个撇开农业部的小型会议今年将在北京秘密举行,会议将围绕补贴的制度层面展开小型会商.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已经参与了农机行业的多项工作,如上文提到的:对总理批示补贴的调查,以及参与起草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在多次会签后,已经以发改农经<2010>1143号机密文件的形式报送到了国务院。
在公元1898年前后,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内容,集中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如今要不要实行普惠制成为两派论战的焦点,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农机协会等部门就是这场论战的主角。
谁会成为这场论战的赢家,历史功过又有谁人评说?我们翘首期待!
农业部反对普惠制的三大雷人理由
在我国国情下,还不宜实行农机购置补贴的普惠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补贴资金有限,应突出补贴重点。近年来,虽然补贴规模逐年增加,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民购机需求。经专家研究,若实行普惠制,仅2009年补贴资金就需要360亿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应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调结构、上水平上,**大限度发挥补贴政策效应。
二是每家每户都买农机,既不经济也没必要。我国人多地少,农民收入低,应鼓励联户购买,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发展,开展合作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提高机具利用率。同时,享受补贴后,农民购机成本降低,也将间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通过社会化服务,使没有直接得到补贴的农民也能间接享受到农机补贴实惠。
三是对所有机具都进行补贴,不利于促进农机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所有机具都补贴,没有体现出扶优扶强、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导向。
关于是否可以通过降低补贴比例来解决补贴资金不足的问题。这种做法确实能够扩大农民的受益面,让更多购机者享受到补贴,但补贴比例过低会影响补贴效果。根据有关研究和近年的实施情况看,30%的**高补贴比例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如果补贴比例过高,农民申请购机人数会很多,供求矛盾突出,且购机后转手倒卖可能性增加;如果补贴比例过低,难以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达不到既定的政策目标。另外,影响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会造成农民间相互攀比,认为国家政策不公或随意性太大,农民得到的补贴实惠缩水。
这些雷人语言,让笔者感觉挺雷人。笔者觉得,应该围绕“要不要,能不能”,展开系统论战,从而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发表于 @ 2010年06月30日 19:41: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