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陈栋栋>>默认类别>>
——记者眼中的中国一拖
2010年,中国一拖迎来了他55岁生日,历经三年建设期的新工业园区也将于投入使用。55年风雨路,这位“共和国长子”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轨迹,是否有必要去梳理和反思这部民族工业史?是否能总结一些或实战或理论的经验教训?
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来到中国一拖,试图解剖麻雀,展示一个“笔者眼中的中国一拖”,并以此审视中国农机工业的现状和未来。不过显然因巫术尚浅,这只能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愿望,算是再次抛砖头,引玉石吧。
记者来到中国一拖时,该公司厂门上方的时钟指向9月9日7:58分。正是该公司早晨上班时分。员工形成偌大的人流,鱼贯而入。其实,这样的场景在中国的很多老国企,尤其是制造业国企并不鲜见。记者此前曾在辽宁沈阳铁西区采访北方重工,北方重工宣传部部长刘晓东就回忆到,沈阳是我国老工业基地,聚集了我国一大批重装企业,如沈矿、沈变等等,那时候,员工上下班就形成一股人潮。
而中国一拖所在地,河南洛阳,同样聚集着一批优秀企业。洛拖、洛矿、洛耐等等。当然还有一大批科研院所,享誉海内外的二炮也在这里。不过如今鱼贯而入的场景或许无法再现当年初建时侯的恢弘气势与汩汩人流。
中国一拖初建时是什么场景?
熟悉中国一拖的人都知道,中国一拖是毛老头亲自号召组建的。那场面,锣鼓喧天,彩旗飘飘。记者来到中国一拖时,中国一拖东方红文化中心宣传科科长张智磊正忙着为即将开馆的中国农机博物馆(名字还没**终定下)做**后的紧张筹备。他翻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民日报,里面关于中国一拖的报道可谓是屡见不鲜。
当然,我们无意去渲染彼时场面的宏大。只是我们知道中国一拖刚刚研制出了200马力级拖拉机及复式作业装备与技术,据说将可以替代进口。
对技术知之甚少的记者曾就此问过中国一拖总经理赵剡水一个外行的问题。
“中国一拖现在研制出200马力技术,从时间上来看,是早还是晚?”记者问道。
“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赵剡水毫不犹豫地当即回答道。
这样的回答应该说是诚恳的也是朴实的,这与赵剡水给我的印象相吻合。
事实上,中国一拖这些年在农机产业链上的竞争并不占优势。一拖股份的掌门人屈大伟在9月10日上午引领记者参观他们的三装厂等车间时,记者问屈一拖未来的定位是什么?屈说,农装有14个领域,而一拖现在才涉足3个领域,未来的空间巨大。
显然,未来的中国一拖应该定位在“综合性农业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
发表于 @ 2010年09月13日 21:06: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