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王超安>>本人观点>>
“发展”之惑
作者:王超安
连续十年快速稳健发展的农机市场,给农机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2年,尽管在惠农政策支撑,总体向好的经营环境中,仍有部分传统农机企业感受了市场的压力,出现了负的增长。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些行业大腕竟然流露出激流勇退的心态,发展的意愿大不如前。即使黄金十年的机遇仍在,但企业转型、产业更替、模式创新、战略突破现实问题,仍是中国农机企业实现新一轮发展所面对的难题。
从机械工业看,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遭遇了金融危机以来**为严峻的挑战。与上年相比,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实现利润、出口额、产品产量等经济指标均呈下滑态势。从农机工业看,在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实现利润、出口额、产品产量等方面也出现了结构性调整和规律性的发展趋势,大中型及战略新兴型农业机械产品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推动行业持续发展;落后型产品市场份额逐步萎缩、淘汰,低端产品靠规模发展的模式得到了冲击。
农机市场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战略聚焦。业内很多企业纷纷植入优势资源,提升发展能力,拓展产业空间;也有一些知名农机企业在积极推进兼并重组步伐,表现出合作的强烈愿望。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机械行业中一些企业谋求进入农机行业,寻找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纵观全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继续向好,2013年农机市场发展具备惠农政策、市场需求旺盛等有利条件以及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和风险。
首先,是理念的转变与落地。目前,同质化竞争逐步被差异化竞争所取代。领先企业的营销理念由价格布局向价值输送转变,市场竞争由单一的产品竞争发展为体系平台下综合实力的较量,为用户提供**具价值的农机具解决方案是领先企业的重要选择。在产品发展上,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动力换档及其配套农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高速插秧机、大型时针式喷灌机等得到快速发展。一些新兴企业开始实现了战略资源的全球配置,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产业层次、增长方式得到不断提升和优化。实现了产学研用模式的常态化发展,研发投入逐步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取得积极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值得关注的是,传统农机企业和新兴农机企业开始形成各自特色的差异化技术体系和产品平台,但与国外先进农机企业的水平差距仍有较大的差距。
其次,是区域的转移与发展。由于我国不同区域耕作模式、土地集中、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艺要求不同,农机产品逐步向粮食主产区域、重要农时和经济作物全程化区域推进,且特色显著。冬麦区是我国传统的农机目标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运行状态,南方水田及丘陵区域对小型农机具需求旺盛,东北、西北是我国大中型农机具的主要需求区域,特别是黑龙江和新疆已经成为高端、重型农机具成为重要目标市场,代表着行业的风向标。我国一些农机企业产品线单一,功能、性能跟不上区域农艺需求配置,满足不了垄作、平作、套作等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产品的发展。
再者,是用户的诉求与现实。用户需求已经升级,由传统的产品价格、质量、服务主导向价值、品牌、品质主导演变。驾驶舒适性和盈利能力成为购买农机产品的首要考量因素。随着用户物质能力的提高,对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智能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用户驾驶产品“一身泥土满手油、腰酸腿疼手抽筋”的现象将成为历史,农机购买的意愿向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发展,高效率、安全化、舒适化和自动化成为用户的迫切需求。动力换档拖拉机、静液压中拖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目前,我国农机市场的主流产品多是中低端产品,市场化配置作用正在发挥,一些落后的产品正在逐步淘汰。农机市场能够保持发展的企业,多是产业结构调整、品质提升较快的新兴企业。由于受制约行业发展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工艺管理水平落后、知名品牌缺乏、发展方式粗放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制约了一些传统企业的发展。
趋利避害是企业克服危机把握机遇的主要举措,理清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依据外部环境,实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力布局,以商业模式和战略举措,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千万别让发展之惑,和“温水效应”融合,演变为发展之祸。
发表于 @ 2013年01月23日 16:05: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