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安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

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王超安>>本人观点>>

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履拖的作用发挥收藏

  履拖作为我国农机工业的奠基者,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对国家不断加强“三农”建设、完善惠农政策、推进现代农业等一系列利好因素,履拖继续发挥传统优势,加快产业转型,满足现代农业建设需求,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一、着力服务“三农”是履拖的发展之基

  新中国制造的第**台拖拉机就是履拖,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一拖下线,开始改变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田耕作模式,标示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开始。履拖在上世纪曾耕作过中国机耕田地的60%以上。本世纪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市场不断萎缩。履拖的独占性技术优势仍是其他产品无法代替的,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比较优势,是履拖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用户赋予的殷切希望。

  (一)满足了耕作的需求。解放初期,我国机械化程度很低,基本上靠人力、畜力进行农田耕作。随着中国一拖履带拖拉机的建成投产,开创了国内成批生产拖拉机的历史,成为中国农机工业的标志性符号。履拖自投产以来,累计生产45万余台,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对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增产增收、改善生产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履拖从1970年至1980年属于黄金发展阶段,1979年达到年产2.6万台的高峰。进入80年代,履拖销量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1987年,产量仍然达到1.3万台;90年代总趋势呈上升态势,年均产量为1.8万台。90年代中期,履带拖拉机在农田作业方面依然占有主导地位,但优势日趋减弱。2000年以来,尽管履拖市场不断萎缩的趋势,由于其综合优势较高,仍是农田作业和农田基础建设的主要产品之一。

  (二)市场竞争较为激烈。90年代后,随着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农村运输作业量迅速上升。从事农田作业的用户主要是希望产品定位在“农”字上,对产品的专业化要求强烈,而从事经营的用户在希望产品增大功率的同时增加使用性能,具有农田作业、特色服务、运输、简单的农用工程机械等多种功能和性能,能够满足不同经营条件下的经营需要。由于大中功率轮式拖拉机在技术水平、运输性能等方面优于履带拖拉机,农民对轮式拖拉机的需求在市场上逐步显现出来。从1994~1998年短短的5年中,履带拖拉机比例下滑了26%,而同期全国大中拖的市场需求增长强劲,产量相对于前10年增长了26%。进入21世纪,市场进一步细分,随着轮式拖拉机的马力谱系不断健全,功能不断完善,加上挖掘机、装载机、工业推土机大中型工程机械施工效率比履带高,履带拖拉机一些传统市场被取代,市场销量逐年下滑。

  (三)市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世界农业大国履拖销量保持在大中拖销量的15%左右,中国市场履拖销量不及大中拖总销量的1%。美国近年来仅履拖进口量一直保持在1013-15000台之间,保持刚性需求趋势。从市场上看,履拖销售主要以甘肃、湖北、新疆、广东等目标市场为主,在农田基础建设方面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从用途上看,90-130马力段履拖主要以农用为主,70-90马力段履拖基本上农用和工程兼顾。由于履带拖拉机接地性能较好,对土地板结等副作用较小,据测算,农田作业工作效率比替代品提升10%,出苗率提高5%,得到用户的好评。有专家分析,尽管新世纪以来履拖销量呈现持续下滑趋势,这是结构性问题,并非阶段性问题,有关区域应该重新认识履拖节能、环保等独特效能,避免出现违背市场规律减弱补贴的现象,应增加补贴的力度,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更需要履拖的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和市场发展。

  二、推进产业升级是履拖竞争的成长之道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品质升级、产业转型构筑了竞争的核心力。履拖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按照市场趋势,加快产业转型,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频共步。

  (一)加大技术投入,推进产业转型。一是加大技术投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快提升研发、制造、销售能力,推动传统产品尽快升级,达到用户使用要求;新兴产品加大技术投入,引领行业发展。二是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按照客户需求,全面提升履拖核心技术。发挥平台优势,开发变型履拖,以适应目前市场形势的需要;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由农业机械产品向农田工程机械产品、动力机械产品方向延伸、发展,如农田推土机、果园型履拖、移动电站、履带挖穴机、运泥车等产品。三是完善产品配置。采用轿车驾驶室平台技术,结合人机工程原理,进行人性化设计,提高驾驶、操作的舒适性,减轻操作疲劳程度。增加空调设施,改善机手工作环境。加强橡胶履带的配套力度,减轻用户转场负担,增强工作便利。

  (二)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品价值。一是比较优势明显。与其他农机产品相比,履拖拖拉机具有独特、稀缺性的产业价值。履拖牵引力大,适合重负荷作业(如耕、耙等),接地比压小,工作效率高;对农田压实、破坏程度轻,适合保护性耕作;在低、湿地作业优势明显,同时除田间作业外,还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中,综合利用程度较高,深受用户欢迎。我国履拖生产企业应持续提升产品性能,继续发挥在节能、环保、工作速度分配、比重量、操作性、舒适性、安全性上的优势,进一步适应市场、满足用户。二是坚持质量兴企。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按照“精品车”的要求,用**流的技术和质量造就**流的履拖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用户购买轮拖或履拖的类型。国产履拖应同国际行业接轨,缩短质量方面的差距,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求,拓展国外市场空间。三是延伸产品功率。坚持从价值链寻找比较优势,从产业链拓展发展机遇。着力开发中小型履带拖拉机,满足国外用户和国内用户田园管理和设施农业的耕作需要;今后的技术开发将向功率大型化、履带橡胶化、用途工程化的趋势发展。跟上变化趋势,加大大马力履拖的开发力度,满足深耕作业、复式作业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需要。

  (三)创新经营方式,开拓新的市场。一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两种资源,推进业务突破。统筹长远目标和当期经营,注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快推进企业转型,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业层次,为市场开拓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客户价值体验。确立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区域、地域市场、用户的特点,了解用户需求,寻求突破力点。在国内重点开拓东北、西北、华中等重点目标市场,挖掘潜在需求市场区域,抓住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及农场、农垦客户等大客户需求。三是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对履拖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开拓新市场与挖掘传统市场潜力并重,深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潜力,深化双方在制造、销售、服务等传统领域合作。

  三、实现客户价值是履拖谋胜的再造之源

  履拖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作用,就要抓住政策机遇,以资源和能力平台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客户价值,构筑适应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一)抓住政策机遇,推进产品突破。一是强农政策的机遇。几年来,国家购机补贴规模逐步扩大,到2012年国补达到215亿元,2013年补贴资金继续增加,对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适当扩大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二是用户购买能力增强的机遇。近年国家一直把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粮食已经实现了“九连丰”,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年增速超过6%,用户购买能力增加,对农机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三是国家惠农政策对大型、节能环保型等产品予以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适用的农机产品将得到重点扶持。履拖企业应按照产业导向和用户需求,在抓住、用好惠农政策的同时,坚定不移地用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用优势资源投入到大马力、节能型、盈利性高的重点产业和关键产品之中,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引领产品,提高产品的经营能力和价值内涵。

  (二)实现客户价值,满足用户需求。一是满足市场需求价值。据调研,产品的经营性成为用户购买农机的决定因素。农机企业应从用户的盈利需求和使用的具体状况出发,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链之中,按照用户需求和实际工作特点,研发和制造产品。二是体现价值传递能力。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是农机企业取得持续发展的不二法则。现代农业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用户,对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履拖企业应根据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发展、新要求,为用户提供全套装备解决方案,以优质产品传递客户价值,满足用户的实用要求。三是做好服务保障。农机企业应主动做好服务跟进工作,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坚持产品销售与服务一体化推进,做到服务、配件全覆盖,解决购机、培训、维修等用户的实际问题,让用户买得放心、用的安心。

  (三)创新战略思维,再造商业模式。一是实施战略创新。当前,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较大,产品与替代品的优势不断缩小。履拖企业应注重战略创新和业务突破,明晰新的发展目标和路径,突破发展瓶颈,培育自身经营优势。加快聚焦资源、提升能力,解决发展难题,开发领先与替代品的拳头产品。二是坚持品质兴企。从使用技术性能看,替代品尽管有轮距调整方便、轴距长、质量分配均匀、充气轮胎有减振性,行驶中地面仿形性好,振动小、运输速度快,综合利用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接地压力大,易形成土壤硬底层,接地面积比履带拖拉机小,接地压力较大的缺点和不足,经数年耕作后,在土壤的耕层下面将生成硬底层,不利于土壤的蓄水保墒和作物的生长。为此,履拖产品应坚持品质兴企,构筑自身优势,加快建立产学研联体机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克服自己维修费用高、作业满和转场不便的缺点,培育技术研发领先路径,形成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生产一代的格局,形成超越于替代品的优势。三是推进自我突破。发挥管理禀性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建立完善采购、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战略转型节点,以价值链聚力推动产业链转型,构筑适应自身的发展模式。着力寻求战略联盟的集聚效应,通过主机和农机具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形成价值增值的资源共享、互动的格局,提高主机和农机具的互配性,增强发展的主导力。

发表于 @ 2013年06月19日 17:38:00 |点击数()

旧一篇:农机市场发展之惑二 :市场竞争呼唤企业重视蓝军机制|新一篇:集聚正向能量 实现中国农机梦

博客信息
王超安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今天点击:967
本周点击:294
本月点击:1965
点击总数:251528
[发私信] [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民日报、中国工业报等媒体发表作品3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杂志发表作品40多篇。目前就职于一拖股份公司。 本博客除注明“原创”作品外,其余作品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以便删除。
文章分类
本人观点 本人观点(12篇)
播种机械保养 播种机械保养(14篇)
柴油机市场 柴油机市场(6篇)
柴油机维护保养 柴油机维护保养(72篇)
产业研究 产业研究(104篇)
迪尔天拖板块 迪尔天拖板块(2篇)
个人观点 个人观点(13篇)
购机补贴 购机补贴(11篇)
管理故事 管理故事(114篇)
管理文萃 管理文萃(13篇)
宏观走势 宏观走势(74篇)
农机具园地 农机具园地(39篇)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1篇)
收获机技术 收获机技术(10篇)
收获机市场 收获机市场(9篇)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48篇)
首长讲话 首长讲话(3篇)
拖拉机技术 拖拉机技术(37篇)
拖拉机市场 拖拉机市场(29篇)
拖拉机维修保养 拖拉机维修保养(109篇)
写作天地 写作天地(2篇)
行业亮点 行业亮点(100篇)
一拖公司板块 一拖公司板块(1篇)
油价上涨 油价上涨(21篇)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26篇)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1篇)
专家访谈 专家访谈(13篇)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0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