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农机博客>>农机世界>>农机新闻>>
金秋十月,又是一个稻香飘溢的季节。屠甸镇石泾粮油农机合作社里,理事长糜学江正认真地在日记本上记录着对收割机添加润滑油等事宜,为下阶段的收割作准备。
“从2001年第一次种苗木起,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到现在已经记了10多本。”糜学江告诉记者。
厚厚的一摞日记本里,不仅记录了糜学江多年的务农纪实,也成为我市撤县设市20年以来农机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沧桑二十载,农机织阡陌。桐乡撤县设市20年,见证着桐乡农业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的历程。
1993年,桐乡还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生活较为贫困。“秧田里没有水泥板田塍,秧盘全靠人工运输。”糜学江回忆,建国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一时期是机械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大中型机械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业生产逐步脱离单靠手动进行劳动的阶段,迅速发展到以大中型机械为主的田间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关数据显示:1978年,全县只有联合收割机12台,进行推广示范。1994年后,联合收割机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截至2007年,全市联合收割机增加至57台,另外引进外地收割机跨区作业533台,机收晚稻面积24.94万亩。
“那时的农业与现在相比,完全是不同的面貌。”糜学江举例,以前在农忙时得花钱雇人来帮忙,**多的一次,仅拔草就雇上80多人,而且那时自己承包的稻田面积远远少于现在。现在基本实现了机械化,1100多亩稻田,10多人就已经足够了。
时间在慢慢流逝,农民种田的方式也在悄悄地改变。
从收割机到插秧机、从育秧机到烘干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漫长的呈现一定阶段性特征的过程。
这几年,老糜陆续添置了插秧机、收割机等20多匹“铁牛钢马”,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他笑着说:“我现在连喷药都用上机器了,种田基本实现机械化。”
新时代农民种粮需要的是啥?就是省心、省力、省钱的全程化服务。考虑到农民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再加上他的这些“钢铁宝贝”作“靠山”,老糜牵头搞起了农业机械合作社,这也是《合作社法》颁布后,我市成立的第**家服务型合作社,形成了集多种作业类型农业机械于一体、涵盖粮油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也使得该合作社成了广受农民欢迎的“科技保姆”。
“社会发展这么快,光翻老皇历种不好田,现在已经是机械化生产的时代。”老糜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带动,离不开产业化的发展。抓住科技的力量,农民种地一样可以发家致富,干出一番事业来。
发表于 @ 2013年10月21日 10:10: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