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beplay体育官网app 首页>>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
第四章农机管理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1949年冬,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机械农场管理处召开第一届技术会议,对提高农机技术,特别是对农机管理提出了要求:第一,要制订驾驶员工作日记及拖拉机作业记录簿,并逐月汇总上报第二,实行定员、定额、定量制度第三,把修理厂和油库尽快建设起来。会后,永安农场很快建起了油库,有……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创建于 @ 2008年06月29日 15:00:00|评论(0)|收藏
第四章农机管理 概述 概述 国营农场农机系统长期实行行政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其规章制度综合了行政、技术经济、法制的管理手段。各级农机机构健全,形成了农机管理和维修体系,保证了各项技术规章及农机修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结合生产实践,开展田间作业及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机管理水平。 国营农……阅读全文>
创建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59:00|评论(0)|收藏
第三章机械化作业 第七节 运输 田间作物运输和上交农副产品的运输,建场初期,主要由畜力胶轮大车负担,机动车辆很少。1947年,松江省营第一农场宁安农场组建时,省里拔给一台烧木炭的汽车。通北、赵光、查哈阳等农场主要使用胶轮拖拉机。随着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逐渐由机动车替代了畜力运输,到70年代后期,畜……阅读全文>
创建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58:00|评论(0)|收藏
第三章机械化作业 第六节 粮食处理中心 长期以来,农场收获的粮食靠自然晾晒,由于得不到及时干燥,造成粮食霉变的严重损失。黑龙江垦区每年因此而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23。 粮食处理的机械化,早在50年代中期曾引进苏联烘干机,进行粮食干燥的研究试验。1965年,由农垦部交给友谊农场组织农机科研人员,与各研究所、……阅读全文>
第五节 场院 建场初期,场院作业以手工劳动为主。1949年,只有北安地区有2台扬场机,直到1955年友谊农场从苏联引进扬场机后才逐步增加。当时的小麦选种机是大型的,几个生产队合用一台。大豆选种有圆桶式螺旋选种机。玉米脱粒机大都用木制轧草机代替,带皮脱粒。直到1963年才有玉米脱粒机,必须光棒脱粒,班效不如轧草……阅读全文>
创建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57:00|评论(0)|收藏
第三章机械化作业 第四节 收获 1948年,垦区主要使用马拉收割机及苏式脱谷机。1949年,使用接收的哈利斯联合收割机和苏联进口的C6、C4联合收割机直接收割。 1955年,友谊农场采用分段收获方法,先割晒、后拾禾,可提前收获,减少晒场压力,增加千粒重,被全面推广。宝泉岭农场创造了割晒架、拾禾台,后被工厂采用为定型……阅读全文>
创建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56:00|评论(0)|收藏
第三章机械化作业 第三节 田间管理 初建时,由于不懂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田间管理不善,杂草丛生。通北农场建场当年开荒播种的1万亩作物,收割的草比作物还多,产量极低。 1953年,红星农场草荒严重,技术人员发现钉齿耙拖过的豆地,杂草明显减少,得到启发,他们用苏联引进的钉齿耙并加以改进,头年整好地,来年待春……阅读全文>
创建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54:00|评论(0)|收藏
第二节 播种 1949年,播种大多实行条播,由于机械不足,也有撒播的,还有试验交叉播的,播种量不易掌握,浪费种子,也影响作物生长。如小麦垧播量自20525公斤到79公斤大豆由113公斤到40公斤,相差悬殊。1950年,试验使用播种机,使掌握播量较为合理,小麦每平方米粒数400450粒,大豆每垄米间粒数1823粒。在早期播种不误……阅读全文>
第一节 整地 创建之初,机械整地主要是圈耕作业,杂草覆盖不严,时有立垡、回垡、落格子漏耕,质量差。以后采用直线行走,内外套耕法,并延长犁铲,增加延尾板,在犁壁后部安装支撑杆,解决了立垡、回垡和打斜问题,并定期延展犁铲,减少土壤阻力,使质量逐步提高。见附图 1950年,查哈阳农场拖拉机手王世林,驾驶斯大……阅读全文>
创建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53:00|评论(0)|收藏
概述 概述 39年来,随着农机装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广大机务干部和农机工人,以几代人的努力实践,对原有的农业机械进行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技术改造和改装,不断革新作业技术,使之适应垦区自然特点和农艺技术的要求。同时,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新的农机耕作技术,进行综合性的农业机械化试点,使农业……阅读全文>
创建于 @ 2008年06月29日 14:52:00|评论(0)|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