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长拖农装:借力农机产业集群构建重燃腾飞之火

作者:王跃生 本站发布时间:2008年09月17日 收藏
2007年末,长春 拖拉机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拖农装”)揭牌仪式在长春市九台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举行。沉寂了多年的长拖农装再次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

  然而,过去的几年中,从鼎盛时期的供不应求,到低谷时的停产,从艰难的改制到今天的新面貌示人,曾经步履维艰的长拖农装牵动着成千上万个人的心。

三大包袱拖后腿 老长拖由盛变衰

  长春拖拉机(集团)有限公司有40多年生产拖拉机的历史,1958年建厂,1959年生产的上游牌拖拉机参加过建国10周年大典,曾是国内**大的轮式拖拉机生产基地之一。上世纪60~70年代生产东方红28型拖拉机,产品畅销东北、华北、西北、中原等地区,并作为援外产品出口阿尔巴尼亚等国。80年代,老长拖为适应农村改革**先推出小四轮拖拉机,12型是部优产品,曾获国家金牛奖和牡丹杯,150型是省名牌产品,250型在波兰获国际金奖。

  实际上,长拖自1958年建厂到2002年停产时为止,共生产中型拖拉机109230台,小型拖拉机733216台,出口亚、非、拉美等国家和地区1.2万台左右,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长拖的这种辉煌未能持续上演,遗憾地止步于1997年。

  据一位曾经在长拖工作过的职工介绍,长拖**兴盛的时期,共有国营职工一万人,集体职工2000余人。长拖当年兴盛时的景象,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窥见长拖当年兴盛时的景象,但另外也能够感受到老长拖由此背负的沉重包袱。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拖拉机市场还是卖方市场,长拖的竞争对手只有洛阳拖拉机厂一家,产品供不应求,农民想买拖拉机,要给“好处费”才能拿到批条。可是在90年代后期,拖拉机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农民的收入又不高,长拖遭遇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第一次也是致命的一次困难。

  1997年后,老长拖实际上处于半停产的状态,连职工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出,仅1998年就有2000多名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站,到社会上自谋职业。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长春市政府也不是没想办法。起初,政府想把长拖给长春一汽,让他们帮忙带带,可是一汽的领导班子硬是没同意。后来,长春市政府计划从浙江引资重组那些急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的国有企业,其中包括长拖。

  1999年后,在长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长拖进行了两次较大的改革,先后成立了长春拖拉机企业集团、长春唯亚拖拉机有限公司,但是都由于资金短缺,没有形成规模,终归流产。

  之后,由于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和不良资产的三大包袱的重压,从此走向衰落,直至停产。

  2000年,“长拖”与上海唯亚公司合作成立了长春唯亚有限公司,尝试股份制改造。然而,由于没有在管理、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重组不彻底,没多久,新企业再次被拖垮。长拖农装一高层负责人在谈及此次重组时曾坦言:“当时确实没给重组的新企业创造一个好环境。”

  2002年,新成立长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政府出资,通过银行贷款把老长拖的设备买过来,并偿还老长拖的银行贷款。但由于包袱太过沉重,这种办法**后也以失败告终。

  但政府下决心解决长拖问题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滞。

  很快,政府又利用投资合作的方式对长拖进行了新一轮的改制,但还是因为包袱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再一次胎死腹中。

  “如果后期的包袱没有卸掉的话,还是走不出这个怪圈,长拖的改制就不会顺利地进行下去。”新任长拖农装集团公司总经理的于涵在谈到老长拖改制时这样说道。

  2002年末,长春市政府再一次下定决心对长拖进行改制,不过,此次采用的则是通过让长拖走破产的路线来解决的方法。

  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长拖的改制一直按照政策性破产程序在进行。2006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但长拖仍然需要和银行进行协商,因为其当时的银行贷款高达6亿之多。

  2007年7月24日,负债达13亿之多的长拖正式进入破产程序。这为解决老长拖的包袱问题迈开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骏升投资农机 老长拖重获新生

  2005年5月,香港骏升机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升”)在长春正式进军农机制造产业。

  6月18日,东北**大的农业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始实施。该项目也是吉林省和长春市的重点支持项目。

  2006年,在吉林省和长春市政府的支持下,骏升与长春拖拉机集团展开全面合作。

  2007年末,长春九台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和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的揭牌仪式。

  长春九台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为吉林省农机工业集中区建设示范园区。按照当初对该园的规划,计划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年产值300亿元、利税30亿元,全力培育和构建吉林省农业机械的产业集群,进而将其打造成全国**大的农业机械装备生产基地。

  而长拖农装便是处在基地的**有利位置。

  新组建的长拖农装是由长春市国资委与长春骏升长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主要生产大、中、小型拖拉机和低速载货车。

  据吉林省农机制造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组老牌大型农机企业长春拖拉机厂,组建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和兴建长春九台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并将以上两户大型农机企业统一集中安排在园区内,实际上是吉林省正在计划构建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核心举措。

高起点打造 投资过大再遇尴尬

  到2007年底,骏升与长拖合作的2年间,小拖共生产了1万多台,大拖四个品种产销了20台,中拖基本上没生产。

  实际上,从上边的数据看,没有涉足过农机的骏升,在投资长拖后并没有把市场做好。要知道,2006、2007年两年中,由于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拖拉机市场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大中马力拖拉机的发展速度明显提速。2006年,全国大中拖产量高达201712台,与2005年相比增长达24.2%。其中,一拖产45503,同比增长54.8%,在行业的占有率达到了22.6%。2007年,大中拖的产量仍然保持在20万台以上。但长拖却错失了快速发展并扩大自己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绝好机会。

  事实上,骏升对长拖装备的打造,标准高,投入资金额巨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拖之后的发展。

  也许是因为骏升的主要投资项目之一是房地产,总想把新厂的房子盖得漂亮,东西都弄全,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的新厂区,投资达3亿之多。但是,这样的决策加大了新企业的成本,企业的包袱也相应地加重,后期运行中资金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仅如此,骏升开始运作的时候,起用的是曾经在汽车行业的人。由于汽车和农机在社会中的不对等地位,一般做汽车的人看不起做拖拉机,但实际上,拖拉机要比汽车复杂的多。因而,人才利用的策略失误为新长拖的战略发展增加了不利的元素。

改制尘埃落定 新长拖放眼未来

  2007年,吉林省被定为全程农业机械化的示范省,四年的规划,1000万亩的农田要实现机械化。国家和吉林省的财政投入,加上用户的投入,大约会有高达23亿以上的资金用于购置农业机械。

  长拖毕竟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又是吉林的本土企业。如今,拥有了这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长拖的发展无异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但此时的长拖,只是以装配为主,研发能力较为薄弱,还不能给市场提供好的产品。但如果不做,又实在可惜。**后决定由长春市政府来投资,利用基础,把长拖改制以后的资源整合进来,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然后重新成立一个公司。

  2007年11月15日,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2008年1月2日正式投产。而在同时举行的两个揭牌仪式当中出现的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则是新成立的长拖装备和中国农机院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

  新成立的长拖装备,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长春市政府一个亿,占50%的股份,绝对控股。骏升则占有47.5%。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农机院,长拖装备是第二大股东。

  于涵认为,中国农机院在配套农机具的研发方面有着极强的实力,与农机院的合作,将在长拖装备的后续发展、尤其是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方面给予鼎力帮助。这样,长拖装备主要做主机,中机北方以做农机具为主,在产品上形成互补的局面,从而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经过了几番沉浮之后的长拖,终于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完成了对其自身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制。

  按照长拖装备对2008年的目标规划,将还有一定东北三省市场占有率的小拖的目标产量定为2万台,而中拖500台和大拖100台的目标,则需要吉林本省的市场需求来消化。

  很明显,长拖装备就是要立足于吉林省,并借助吉林打造农机产业集群的优势,获取再次崛起的动力。

  然而,此时的大中拖市场的硝烟味道已经浓到让竞争者感到窒息至少是很不舒服的境地了。如果没有补贴政策的支持,换句话说,如果谁没有进入补贴目录,就很难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长拖装备在重新准备起跑的时候就要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多少有些尴尬。可在于涵看来,长拖装备当初成立的时候,吉林省就非常支持他们的产品,并给予了一些特殊政策,包括补贴政策也与别的企业略有不同。但要求长拖装备在2到3年内尽快做大做强,让广大农民知道长拖,不但能做小拖,也能大批量地做中拖,还有能力做大拖,而且也要大批量地做。

  于涵认为,长拖装备目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迅速把长拖的产品推向市场,把长拖的品牌重新建立起来并大力推广出去。

  其实,长春市政府对新长拖有三个要求,是让长拖装备在3到5年的时间内,一是得做出一定的产品,二是要有一定的市场,三是有一个很好的团队。

  但这何其难也。在于涵的眼里,长拖装备自身薄弱的地方很多,特别是研发力,以现在的实力与国内的实力品牌和国际品牌去竞争,还不可能。所以,长拖还需要通过吸引投资者,在三年以后输入新鲜的血液,凭借外力的支持来获得可持续发展。

  作为临危受命并寄托着政府期望的总经理于涵对长拖装备的规划是,3年以后的长拖装备要达到10亿的产值,中拖产销5000台,大拖1000到2000台,小拖3万台左右。果真如此,长拖在吉林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左右。而下一步,则是完善自身的问题了。

  **迟在2009年上半年,新园区的各方面建设将基本完善。据长拖一高层人士透露,长拖还将创建4个子公司,并在2008年年底全部搬迁至新厂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要树立长拖的新形象,二是将产品和各种资源等整合到一起。

  实际上,目前的长拖装备,底盘装配和一些大件制约着他的发展能力,装配的水平和质量还达不到管理者对长拖发展规划的要求。

  不只如此,由于长拖装备成立的比较仓促,虽然有老企业的底子,但毕竟是全新的厂房,而且很多员工也是新聘的,需要一些技术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培训,规范的过程必不可少。

  于涵说,长拖装备的产品定位主要是中端产品,如果今后有跨国公司愿意与长拖合作,不排除会提高长拖产品的层次。而跟国内的自主品牌合作,则围绕中端产品来做。除此之外,跟其他的企业合作,一是技术的引进,二是合资,控股、参股都可以。

  显然,长拖急需要发展,因而寻求合作的步伐一直未曾停下。据长拖某高管介绍,曾经与白俄罗斯的一个企业商谈合作100马力以上的产品。而在上海的纽荷兰,由于受产能和运输成本高昂的制约,对与长拖装备的合作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100马力以下的,长拖也曾与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研究合作的可能。

  其实,长拖的一系列寻求合作的对象和方式,其目的是想把各种拖拉机产品的档次都拉开,高端和低端的全都有,以解决其目前品种单一的问题。

  正如于涵所说的那样,长春市政府对长拖如此大力的扶持,不是再造一个国有企业,而是通过政府的扶持,把吉林省的农机产业做起来。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bbdb00100auiu.html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