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eplay888备用网址 农机“美好时代”由什么构成
农机“美好时代”由什么构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55亿元),我国农机市场明显活跃,尽管这主要是从产值规模上来体现的。缘于此,有人把农机行业称之为进入了一个“美好时代”。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国内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2283.18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10%;2010年国内农机工业完成总产值2838亿元。如此算下来,“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这看上去的确很美。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美好是由什么构成的,行业或者企业在其中又收获到了哪些呢?
事实上,如果深入产业进行细致观察,也许很容易发现:农机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不断产生的需求新变化,与农机行业创新能力“荒漠化”程度未见改观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的确使这种美感大为失色则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在“茫茫黄海之中”,农机购置补贴眼下已成为惟一还能让市场产生些许兴奋的一剂药。在这一点上,业内人士的认同度应该是比较高的。但在记者看来,任何长期以外力刺激或者是靠“药物滋养”,才能保持一定增长幅度的产业,都不会是很具竞争力和很健康的。何况,长期依赖外部条件支持下的繁荣是否会对产业的进取心以及整体机能造成损伤也未可知。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产业的兴衰主要是受外部因素主导,而不是由内在因素起作用,那么,这个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令人担忧的。
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存在
2010年农机市场从产销规模上较上年有较大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但以此就做出一个在未来可持续上升的结论,并不具有说服力。农业结构的调整将使市场对装备的需求发生相应变化,在制造环节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情况下,市场不确定性的存在也就不奇怪了。从2010年行业的销售情况看,行走机械的市场前景就变得越来越不明朗。
首先是小型拖拉机。2010年被采集数据的141家企业累计生产小拖228万台,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9.14%。当然,这与上年销售情况严重疲软有直接关系,应该属于恢复性反弹的性质。但毕竟算是表现不错。不过即使如此,这个数字与上世纪90年代末小四轮的年产量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这说明,小型拖拉机在总体需求上越来越接近于一个衡量。而且,随着乡村道路和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生代劳动力的进入,主要用于运输的小拖产品(耕深欠缺),很可能会受到低速载货汽车以及轻卡的挤压。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像新乡一拖、山潍拖、石拖等一些曾在小四轮行业中颇具影响力且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已陆续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对于那些新进入者来说,在仍以价格为市场主要竞争手段的背景下,能否指望其通过产品升级以创造出新需求这一点上,或许并不令人乐观。
数据显示,2010年,18家企业累计生产低速载货汽车107.8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55%。这还是在部分地区将三轮农用车纳入补贴范围的情况下所取得的业绩。而这一产品系列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生变数的可能同样存在。这其中包括受政策性的(强制实施新排放标准)以及其他行业的挤压等因素影响。
2010年1~11月,51家企业共累计生产大中马力拖拉机437718台,同比增长4.71%,但11月的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2%。目前,大中拖是农机购置补贴的主要受益对象,同时也是行业中竞争强度**大的产品之一。近年来,迪尔、纽荷兰、爱科、久保田等国外农机巨头纷纷到我国投资设厂,并在大中拖产品的高端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而与之相比,受国内配套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少国内大中拖产品的表现仍差强人意,特别是在大马力段,高端产品几乎就是一种象征意义。因此,受购置补贴影响的大中拖市场需求增量选择的不确定性,使国内的制造商很难成为补贴市场中的**大受益方。据了解,近年来进入中国农机领域的美国爱科集团等企业,主要就是受到中国政府给予农机市场补贴的吸引而来。
在收获机械方面,95家企业2010年共累计生产收割机80.19万台,同比增长了9.49%。而表现抢眼的玉米收获机则在增长中作用显著。
据了解,2010年,麦稻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市场表现低迷,主要生产企业的销售业绩都不尽如人意,与2009年同期相比大幅走低的情况相当普遍。这表明,购置补贴主要是对玉米收获机、半喂入机以及全喂入稻麦机的更新部分起作用。
在统计报表中,各产品项目中增幅排名第二的是汽车用发动机,55家企业在2010年1~11月期间,共生产发动机889136057千瓦,同比增长42.99%。而这部分增量对于农机行业而言,统计意义显得更大些。
企业满足和创造需求不给力
严格讲,近20年来,农机行业自新疆–2后,再也没出现过有一定规模且能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产品。虽说近年来国内企业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研发生产上已有所突破,但联合收割机的半喂入时代好像仍是一场梦。对此,有人说,也许玉米收获机将是那下一个。
事实上,目前从事玉米机收获机生产的企业已经不下几十家。之所以尚无占据压倒优势者,也说明玉米收获机很难做成一种格式化的产品。从**初的背负式机型,到单行、双行、三行自走机,玉米收获机总是以一种细分市场的产品形象出现。由于受农艺、收获期、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只有在种植面积成规模的地区具有推广潜力。比如北京的某企业2010年就成功地在吉林销售了600多台玉米收获机。而在另一些地区,比如西南,广泛应用玉米收获机的可能性并不大。考虑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山东玉米机收面积已超过70%的现实,再对玉米机市场抱有过大的期待,似乎有过于乐观之嫌。当然,特色企业在细分市场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受历史原因影响,农机制造行业长期在微利中运行,这使得企业在产品研发的投入能力上严重不足,加之市场购买力的相对疲弱,就造成农机市场上少有新的兴奋点产生。在记者看来,也许每年需要30万采棉工进疆收获棉花这样的信息还有些价值。不过,十多年前,天津拖拉机厂就曾研制出采棉机样机,以后却未量产。粮食加工机械是2010年前11个月农机产品生产统计项目中增长幅度**大的。188家企业共生产粮食加工机械3194536台,同比增长48.17%。也许,这是农机市场需求增量中的**真实部分。那么,从中是否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即:农机市场对装备的增量需求,正逐渐从种植环节向后加工及深加工领域转移呢?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促使农业生产与经营结构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眼下,特种养殖业,比如饲养两栖爬行动物、珍禽走兽、淡水鱼类、滩涂海产品等已经成为致富的一大新兴产业,而且有向规模化和后加工、深加工延伸的趋势。但是,对于各类养殖业所需要的成套设备、深加工设备以及包括果园机械、畜牧及草场机械、蔬菜种植机械等特色需求的服务能力,目前在国内农机行业中还多属空白。2010年,农机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94家。但真正具备“专、精、特”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相信这些特色需求的潜力和空间,将会逐渐为行业所重视。建立差异化的服务能力,也许是企业之间打破目前同质化竞争的一种必然选择。
走出去是企业做大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端之年,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提倡培育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集团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农机企业特别是那些强势企业,对做强做大的主观诉求无疑会是强烈的。这一点,在不少企业新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可以得到明确印证。而事实上,目前,在农机行业中也的确出现了像中国一拖、山东时风、山东五征、常发等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更大的产业抱负也同样能够达成吗?换一句话说,单靠“内需”能够实现企业对做强做大再进一步的意愿吗?显然,没有人可以简单给出答案。
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由于对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几乎丧失了对新产品的研发热情,而无休止的低层次的价格战,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不利于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这样下去的后果,只能是同类产品的利润不断被压缩,在高端产品领域的高额利润则被国外企业垄断。今后几年,中国高端农机市场能否成功突围,对于整个本土农机工业来说尤为关键,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从另一个层面看,低端做得再大,与强则是无关的,也是难以维继的,只要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大的闪失,都足以让一个看似强大的企业在一夜中倒下。这样的事例在农机行业中已无数次上演过。
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国内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实施“走出去”战略也许是国内企业对做大诉求的一个有效途径。纵观国际农机强势企业,全球化经营是一种常态,比如迪尔、纽荷兰、久保田等,无不如此。
山东福田雷沃重工就提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农机中端市场竞争的全球化战略,并着力予以推进。
积极参与全球农机资源的整合,再造供应链及研发平台,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以逐步兑现做强的目标,应该是农机行业中强势企业引领产业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
购置补贴能否成为创新抓手
自国家推出农机购置补贴以来,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是与非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说一些人能借此寻租;有人说补贴中有一些不正常的衍生物滋长。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农机购置补贴这份“免费的午餐”对激活农机市场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十一五”期间农机行业产值规模快速增长中就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不过,在新的形势下,有关方面能否以创新性思维,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积极推动农机行业的升级以及服务新能力的形成,应该是很有必要和很值得去尝试探索的。
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受益者应是产品购买者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是当传统产品或者说是饱和性产品,已无法给购买使用者带来正常的经济效益时,这种补贴的边际效益是会逐渐降低的。而市场所显露出的新需求,对于农机行业来说,也许恰恰是行业调整结构,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的绝佳契机。通过抓手,引导企业向新领域去大胆尝试,以形成双赢甚至是多赢的市场局面,对于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利民的措施而言,岂不是善莫大焉。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