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eplay888备用网址 跨区作业新的赢利点在哪里
跨区作业新的赢利点在哪里
——对江苏省金湖县农机手收益情况的调查
金湖是全国有名的农机大县,目前,全县稻麦联合收割机达2196台,大中型拖拉机2896台。针对稻麦联合收割机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相对饱和以及单机作业效益下滑的情况,金湖县农机手收益情况如何?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走访了金湖县农机部门和部分镇村农机大户,了解农机手的经济收益情况。农机手纷纷表示,眼下机收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机手如何走出拐点,寻找新的赢利点呢?
单机作业效益下滑
有资料显示,去年全国投入的联合收割机达44万台,仅参加“三夏”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预计就超过28万台,是10年前的十五倍之多。金湖县去年组织外出跨区作业2200台次,全年服务面积达179.4万亩,收入8400万元。“眼下,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作用日益显现,稻麦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等各类农机具呈现爆发式增长,机收、机耕作业市场竞争加剧,单机作业面积下降,效益减少。部分机手特别是一些新机手可能会放弃跨区作业,转向垄断地方作业市场,导致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金湖县农机局局长吉文化在分析去年夏收所遇到的问题时说。笔者了解到,小麦的种植面积就那么多,机具增多了,作业价格回落在所难免,前年农机手平均机收面积在720亩左右,收割一亩作物价格在50—65元之间,去年平均机收面积在600亩左右,约在60—80元之间,机手以机收为主的传统跨区作业项目收益有所下降。加之交通运输、燃油、人工等成本的增加,“三夏”跨区作业市场日益紧缩,机收大军相互间竞争异常激烈,“三夏”小麦收获由过去的半个月缩短到现在的一周时间,单纯依靠传统的跨区作业方式,会很难在小麦机收市场纷争的状况下分得一杯羹。
银集镇跨区作业行家能手李仁富告诉笔者,跨区机收小麦的收益逐步下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如果盲目外出,很难像过去一样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能轻松地赚上三四万的,以前买一台收割机2年差不多回本了,现在要4年才可以回收本钱。李仁富是金湖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全县“三夏”小麦西进东征明星跨区作业队领头雁。目前合作社拥有会员220人,大中机械150多台套,20多年来,他所带领的跨区作业队远赴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开展小麦机收。去年,他们夏季跨区作业单机仅收入1.5万元左右。
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抱团求发展
年前不久,银集镇淮建居委会农机手姜勤等4位农机手结束了2万多公里跨区作业行程,从黑龙江凯旋。提到收入,姜勤嘿嘿一笑:“我和伙伴们从海南、过山东、湖北、河南、江西、黑龙江及本省的20多个县市,单机跨区机收4000多亩,纯收入14.8万元。”2006年,姜勤自筹资金购买了1台久保田588型联合收割机,开始从事农机跨区作业。他主动了解市场信息,认真梳理作业区域稻麦成熟时间,确定科学合理的外出跨区作业线路。每年4月中旬他就外出抢收三麦,12月上旬才结束作业,时间长达6个多月,他与相关作业区域建立点对点的长期协作关系。
笔者了解到,跨区作业一定要依靠群体优势,不能单打独斗。组团跨区,一般5-10台车集体行动为好,到一个村后,对方好安排。现在都是家庭承包为主,大块地少,小地块多,车多了进不了地,一、二台的,中介机构又不愿意接机。而且,合作社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对机械作业都有严格要求,特别是要做到严格执行收获留茬高度和秸秆切碎长度等作业标准,配套秸秆粉碎还田机,这样,会受到农民的欢迎,组团跨区仍然会有市场。就跨区作业这一问题,金湖县前锋镇同兴村农机手韩康新感受颇深。他认为跨区作业一定要有计划性,实现订单作业,不可盲目外出。“去年要不是合作社给我们订了几千亩的作业合同,我还真不敢外出了。我的2台机器,一台准备外出跨区,一台放在家中,在本地进行作业。万一外面形势不好,在家里的这一台还能挣出本钱来。再说,我们周围不少地方都进行了土地流转,在家门口进行一条龙机械化作业要比跨区方便得多,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还能省去外出跨区作业的那种艰辛。”
陈桥镇新丰村六联组的农机手吉文钟兴奋地对笔者说:“自从加入了镇农机合作社,我就算是进了保险箱了。包括机器维修等事项都是由合作社代为办理,我只要到指定的地方按规定的标准做,省心得很,收入也有保障”。
为了增加机手收益,近年来,金湖县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至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39家,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拥有资产额达4000万元,辖会员2229个,拥有机具1160台(套),农机跨区作业收入递增到5700万元左右。全县有9家农机合作社已创建成“三星”、“四星”级农机合作社。在县农机局的引导下,各合作社按照正规的渠道操作运营。为了让机手安全、放心作业,在跨区作业中,合作社还配备人员为其全程跟踪服务,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跨区作业顺利进行。2010年,全县39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1160台套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外出组织跨区作业1500台次,服务面积达90万亩,机手人均创收28000元。
拓宽作业领域农机手增收新亮点
如何寻找新的赢利点呢?“从单项作业向“耕、种、收、植保、运”一条龙服务发展,是近年来跨区作业的一个新趋势,一些有市场头脑的机手紧紧抓住这一趋势,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这是金湖县前锋镇农机服务站长李成浩的思考。
同李仁富一起外出参加跨区作业同样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农机大户刘涛告诉笔者:“要不断寻找新的跨区作业突破口,将跨区作业的重点从夏季转向秋季,把机耕、机播也列入到跨区作业的计划中来。同时,充分利用目前玉米机收市场刚刚起步的特点,打通来自四面八方的机收市场通道,将跨区作业向多季节、多作物、多环节扩展。这样,每年跨区作业收入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逐渐增加。”
“要寻找新的赢利点,重点应转移到机插秧上来,推广工厂化育秧!”前锋镇友帮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伏道建告诉笔者,他的合作社现拥有插秧机12台,去年机插秧面积达到2200亩,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整田、统一机插、统一价格、统一服务,展开“一条龙”工厂式服务,每亩全过程仅收费130元。农户省时又省钱,尤其适合在外打工的农户。伏道建告诉笔者,今年初,本镇的东滩、阮桥、合意等村的农户纷纷上门和他签订单,预计,2011工厂化育秧面积将达到3500亩,甚至还要突破,纯收入在16—18万元。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金湖县通过农机补贴,全县增添的水稻插秧机达到1560台。推广工厂化育秧,农机户获利究竟如何?该县农机局副局长何信荣告诉记者,这两年来,金湖县整体推进机插秧技术推广,突破机插秧全程机械化瓶颈,建成水稻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村25个,整体推进镇6个,去年,金湖县被评为全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机插面积25.1万亩,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机手搞工厂化机插秧,从落种到机插,仅需要25天时间,每亩纯收入在50元以上。伏道建去年机插秧面积达到2200亩,合作社仅机插秧一项纯收入就达10万左右,因此,推广工厂化育秧农机手增收新亮点。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