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山东枣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枣庄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收藏

  近年来,枣庄市各级农机部门按照“建设一批、规范一批、壮大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部门指导、重点培养、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典型带动等多种有效措施,引导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机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枣庄市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全市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71家,入社社员4730余人,共拥有各类机具7710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75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060余台,玉米联合收获机690余台,水稻插秧机5台,配套农具3540余台套),资产总额已达30350余万元,其中农业机械总值26230余万元。服务农户27万余户,服务领域涉及农田作业服务、农机修理等方面。2012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完成农机作业面积299.7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114万亩,订单作业120万亩,代耕代种作业面积14.5万亩),服务总收入约为13739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为13200万元,农机修理服务收入360.5万元,其他收入179万元)。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情况

  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成立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健全了章程、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民主决策、盈余分配等管理程序和制度,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及监事长、监事,并分别按照职责要求与分工开展工作,呈现了多元创建、规范发展的趋势。从创办形式上看,全市农机合作社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机大户联合型,有102家;二是村干部、农村能人带动型,有43家;三是村农机作业队改制型,有24家;四是基层农机管理机构牵头领办型,有2家。从合作方式上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劳动合作型为主,有83家;二是劳动资本合作型,有55家;三是农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结合型,有33家。从服务模式上看有五种形式,一是从事跨区作业的,有154家;二是从事订单作业的,有157家;三是从事代耕代种的,有42家;四是从事土地经营的,有49家;五是从事农田托管的,有1家。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枣庄市农机部门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规划,强化指导服务,推进了全市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

  一是优化环境,“质”“量”并重,合作社规范建设明显增强。市、区(市)认真贯彻《农机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了支持规范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扶持意见,为农机合作社提供优质、全方位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全市农机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数量持续增加,发展步速度明显加快。据统计,2008年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12家;2009年达到63家;2010年达到114家;2011年达到136家。到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已达171家,全市平均每个乡镇(街道)达到2.6家。各级农机部门根据“五有”、“五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对农机合作社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规范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提升发展质量和规范化建设水平,在全市初步建成了一批依法办社、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农机合作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全市基本达到“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农机合作社达47家。

  二是强化扶持,合作社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各级农机部门积极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倾斜,优先对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予以补贴;对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优先由农机合作社承担。部分区(市)还对一些农机合作社进行了累加补贴,有力促进了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三是市场运作,服务领域逐渐拓展。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田机械化作业、生产资料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机合作社通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有效地开辟了作业市场。农机合作社由过去单纯的机播、机收服务,开始逐步向全过程机械化服务发展,向土地流转、农机规模化作业拓展,向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整机销售等多种经营领域延伸。同时,充分发挥自身资金集中、作业机械齐全、市场信息快捷等优势,依托作业市场,拓展服务领域,走上了市场化运作道路。

  四是协调配合,服务发展。全市各级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动与发改、财政、工商、税务、金融、土地、石油、石化等部门协调沟通,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提供信贷支持。各级还对农机合作社机械挂牌、办证、年检、年审,实行电话预约和上门服务,并通过网络、服务电话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农机合作社提供作业市场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信息。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劳动观念、生活质量的改变,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方式、服务模式恰好满足和适应了千家万户开展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农田作业的份额逐年增加,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以种粮大户、农机户为主体,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手段,以土地流转或委托管理为规模化生产模式,已成为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趋势。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数量的快速增加,提高作业质量、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改善服务态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将成为抢占农机作业市场先机的“金钥匙”,订单作业将成为合作社的主要服务模式。农机合作社必须创立农机专业服务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才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获得市场利益的**大化。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这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建设质量不高,特点不明显。虽然全市已建成了部分较为规范的合作社,但仍有部分合作社仅仅是完成了注册,成立了机构,挂上了合作社的牌子,没有真正按照合作社的有关要求运行。普遍缺乏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仍处于“农机协会”的运作状态,没有真正将技术、服务、维修等融合在一起。

  二是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我市虽然有些合作社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整体上规模偏小,经济实力较弱,服务内容单一,与市场结合不紧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如库房建设还未达到一机一库的要求,仍有部分合作社的机械露天放置。大多数合作社缺乏社员学习、培训等活动场所;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主要是农机田间作业,部分农机合作社虽然流转了土地,但依然从事的是农机作业,还没有真正跳出农机这个单一的服务行业;合作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由于个别地方对发展农机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导致了区(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发展数量看,有的区(市)已发展到50多家,而有的仅有10余家。从发展速度看,有的区(市)平均每年发展10多家,而有的仅几家。从发展质量看,有的区(市)每年都涌现出一批建设标准高的农机合作社,而有的年年都是老面孔。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除了省里实施了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外,地方尚未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用地难问题依然严重。由于国家对建设用地控制越来越严格,多数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困难,合作社缺乏库房、办公场所,造成了社员机械露天存放,极大损害了机械性能,影响了村容村貌,还存在被偷盗的不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

  四是业务指导不够。部分区(市)存在着“重发展轻规范、重建设轻指导”的问题,真正深入农机合作社的时间不多,不能帮助农机合作社及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总结不够。

  为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全面发展,市农机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加快发展,提升水平,注重规范,完善管理,运转高效”的要求,多元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优质、快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是切实加强宣传引导。各级要切实把农机合作社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先进典型案例,以此来增强农民对农机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修配、安全监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形成抓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合力。加强工作督导,搞好调查研究,及时跟踪了解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新情况,解决农机合作社发展中的新问题,正确领导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合作社建设典型。对这些示范合作社,要在精神上重点鼓励,政策上重点优惠,资金上重点扶持,业务上重点指导,及时总结他们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宣传,引导带动周围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给予支持,并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优先对农机合作社场院、机库棚建设进行补助;在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要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做到应补尽补,有条件的区(市)可进行累加补贴;在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农机化推进工程、深松整地作业等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要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承担与实施;要加强信贷和融资方面的支持,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是加强业务指导,推进规范建设。要坚持“质”“量”并重的原则,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把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作为农机管理的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全市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要努力丰富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创建内涵,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合理确定利益分配,逐步达到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财务制度健全、服务领域宽泛、积极效益显著、利益分配合理的规范化建设标准。

  四是建立服务体系,促进快速发展。明确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管科室,建立专职指导机构,配齐人员,确保为合作社及时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大力推行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及“一条龙”作业模式,促进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作业水平;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通过配置信息网络设备,为合作社抓好生产、搞活经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把农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管理及技术人员纳入到全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中,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开展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机具维修、驾驶操作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善管理的合作社发展带头人,一批会经营的合作社理财专人,一批懂技术的合作社技术能人,全面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动与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税务、金融、土地、石油、石化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合力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www.geroptin.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