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奇瑞重工:打造农机农艺融合先行者

作者:朱礼好 宋成会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 收藏

  尽管隆冬时节万物萧然,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心里却仿佛怀揣着一团火,一路精神饱满,兴致盎然。不久前他再次来到了自己为研发超级稻而日夜“战斗”的安徽芜湖市南陵县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袁隆平在百忙之中来到芜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参加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机农艺融合项目启动暨交机仪式。据了解,这一项目是由袁隆平院士牵头、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参与方共同启动的,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出席了项目启动仪式。
  “这一中心所使用的农业装备全部采用奇瑞重工产品,奇瑞重工现已交付了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等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王金富说。
携手攻关
  农机农艺融合是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我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块明显“短板”。正因如此,在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领导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农机农艺融合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农机农艺如何才能真正的融合?
  袁隆平和王金富对记者表示,农机农艺真正的融合需要从业务链的源头种苗的培育开始统筹思考,借助袁院士在种子、农艺方面的权威指导和奇瑞重工高性能、高质量的农业机械一同来推动从种子、栽培到收获后处理农机农艺全业务链融合。
  据了解,在2012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上,奇瑞重工与袁院士牵手推动水稻生产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被来自各方的评委一致推选为其中之一。
形势紧迫
  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没有农机农艺融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机械化。
  长期以来国内农机与农艺的脱节引发的恶果,让农机化工作者深感教训深刻。
  40多年前,我国农机工作者就发明了水稻插秧机,但没有注重与农艺结合,未研究如何适应和体现农艺要求,更多地去机械模仿手工插秧动作,加上其他原因,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展缓慢。后来,日本搞机插秧技术,注意了育秧与机插秧结合,成为了当今水稻机械化程度**高的国家。此外,美国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更称得上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典范。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快速发展的阶段。不过,目前农机农艺相对滞后矛盾凸显。”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宪对记者说,在粮食作物中,水稻低成本规模化育秧技术、杂交稻和超级稻的少本、稀植型插秧技术始终是机插秧技术发展的难题。丘陵山区等欠发达地区适应农艺要求的农机具推广应用缓慢,仍是影响和制约全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另外,在设施农业、林果业、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农机农艺融合问题研究的还不够,农机作业的潜力和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实践证明,生产粮食所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农艺措施尚不能通过机械化手段加以实现,比如杂交水稻制种仍延续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益低、供种保障难度大。一些双季稻区,由于稻作机械化水平低、用工量多,已经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为保证‘十二五’粮食有效供给,农业部提出2015年总产量增加200亿斤以上的发展目标,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推进粳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我国粮食耕、种、田间管理和收环节的稳产高产措施对机械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农机农艺融合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刘宪说。
产业链优势
  行业专家表示,要解决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加强生产调研、售后服务与信息收集,加大适应农机农艺融合要求的新产品研发力度,努力形成产、学、研、推齐攻关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内在质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奇瑞重工在小麦、水稻、玉米收获机械和拖拉机领域全线发力取得不俗的表现,一些业内人士把奇瑞重工誉为“中国农机行业新领军者”。在收获机械方面,奇瑞重工更是在业内****获得袁隆平院士“全球收获真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2年,为了真正实践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理念,奇瑞重工进一步在产业链纵向一体方面大力推进,不断延伸产业链内涵,对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进行了科研攻关。
  其中一个重要举动是与韩国大同工业株式会社正式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和供应链方面展开合作。王金富表示,通过与韩国大同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奇瑞重工在插秧机、半喂入收获机等水田装备领域内的研发和工艺水平。双方将抓住中国农业机械需求升级、产业技术升级和全球化的机会,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构筑新型战略关系。
  据悉,这项举措使奇瑞重工成为了国内农机行业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方面**具实力的企业,从种子加工、插秧、耕、耙、播、收到烘干整个粮食生产的产业链条上,奇瑞重工都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这无疑使得奇瑞重工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