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eplay888备用网址 当前我国农机产业发展进程中亟待破解的6大课题
当前我国农机产业发展进程中亟待破解的6大课题
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富民政策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国农机产业也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内农机工业总产值从当初的823.03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3382.4亿元,8年间增长了3.11倍;全国农机总动力已突破10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也由2004年的33.5%左右发展到2012年的57%;全国小麦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由当初的不足7%提高到30%以上,玉米机收率也从4%提高到40%以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国土地增产、农业丰收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和农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在经历了8年的高速增长期后,当前,我国农机化事业又将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十年”,伴随着农机化的持续发展,预计未来十年间,国内农机产业也将进入一个持续稳步发展的“黄金期”。但是,在未来我国农机产业发展进程中,已经或将面临一些问题与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当中,不论是改革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抑或是历史性沉积下来的固有矛盾,都将与农机产业发展形影相随、相克相生,成为未来我国农机产业发展进程中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而且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向前发展,这些问题和矛盾将会越来越凸显,成为制约农机化事业和农机产业发展的负能量和背心力。要确保农机产业又好又快和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破解这一系列难题:
一、农业装备大型化与耕地集约化发展相对迟缓问题
当前,农业机械市场需求大型化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从拖拉机行业报表所反映的数据分析,这个趋势非常明显,行业销量由25马力以下小型产品向30-40马力中功率产品延伸和60-70马力段产品向70马力以上产品延展的趋势逐步加快,尤其是100-130马力和160马力以上大功率产品连年以30%以上的增幅发展,更加准确无误地反映了我国农机市场需求向高端化、大型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农机需求大型化与土地连片开发既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又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互为因果、相伴而生。一方面,土地集约化经营和耕地连片开发是农机大型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土地实现了连片耕作,大型高端农机产品的作业效率才充分展现出来。反过来,农机大型化正是由于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以及实施推广土地集约经营、耕地连片开发拉动的直接结果,土地连片开发为大型高端农业机械开辟了用武之地和生长与发展空间。
鉴于我国土地产权关系错综复杂,各地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巨大,因而可以预见,全国范围内普遍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连片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还将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也就是说,未来国内农机市场需求大型化的进程将有可能因土地集约化的速度、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但是,困难归困难,我们应当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看到未来的光明前途。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积极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几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预计未来三至五年间,随着全国范围内城镇化战略的快速推进,广大农村土地集约化、合作化经营将达到一个新高度,伴随着大批农业劳动大军向城市转移,耕地连片开发将成为主流态势,这必将为农业装备大型化提供更为广泛的市场空间,农机产品大型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提速。农机行业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精准把握并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科学预判未来市场需求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动态积极开展产品研发与组织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大限度的满足市场的现实需求和适时激活市场潜在需求,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环保节能、适用高效的产品和热情周到、快速便捷的服务保障。在具体操作层面,尤其要把握好两点,一是产品开发要体现安全、效能、环保等关键要素,确保大型装备发挥大的作用;二是在营销服务上要关注合作社、农场、庄园、农机专业户等各类合作组织的差异化需求,突出强调时效性和便捷性,让用户使用无忧。
二、基础性研发薄弱与产品同质化问题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单从规模总量上讲,已经跃居全球第**,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然而,从技术发展程度乃至农机化总体水平上看,国内农业装备的发展层级还比较低下,不仅与西方农机发展强国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就是与我们的亚洲近邻日、韩相比,差距也在10-20年左右。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生产企业众多而综合实力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技术应用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创新力不足。探寻其根源,我们认为主要因为我国农业装备产业长期以来主要以零星分散的个体农户为服务对象,由于农民用户自身经济实力贫弱,再加上国家长期奉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从而导致农机产业发展相对迟缓,经济积累长期偏低,缺乏基础研发的经济基础。不仅如此,农机产业发展环境相对混乱,尤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空白和漏洞,尾随仿冒现象十分普遍,龙头骨干企业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犯而得不到维护,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这些企业进行基础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要想破解这对矛盾,首先要求业内企业必须高瞻远瞩,有所作为。先进优势企业要想持续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必须要持续不间断地加大投入力度,不仅要紧跟市场需求积极研发适销对路产品,而且还要准确把握未来市场需求动向,提早介入基础性研发,不断推出个性化、前瞻性产品,引领未来市场需求。对于众多中小型企业而言,必须想方设法闯出一条适合自身持续发展的路子,比如走专业化、配套化道路。而非亦步亦趋,拾人牙慧,总是步先行者的后尘;更不是仿冒甚至偷窃别人的成熟技术和现成产品。因为总是跟风追随的企业,犹如失去灵魂的空壳,自身永远也不可能获得超越和重生。
从另一方面讲,解决农业装备基础性研发薄弱与产品同质化的矛盾,各级政府部门不仅负有责任,而且大有作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装备工业水平作为当前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对于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战略意义,农业装备作为整个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持续稳健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方面,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可以从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财力与政策上的扶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贷款等倾斜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技术研发,对符合国家发展导向的新技术、新产品实施差别税收或者销售补贴等等,让积极和勇于承担基础性研发项目的业界企业和科研机构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二是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手段构建良性竞争的社会环境和产业秩序,通过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的逐步健全和完善,营造和维护健康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让守法经营者的权益得到伸张和维护,让业界不正当的竞争得到有效遏制,让侵权仿冒者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农机服务水平低劣与服务社会化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的持续高速发展,农机产品的社会保有量越来越大,广大农机用户对农机产品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服务诉求也开始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高端化的时代特征。从现阶段我国农机服务业的主体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县乡农机站改制前附设的农机维修服务站,二是大型生产企业自建的服务保修站点,三是农机经销商设立的维修服务站,此外,还有一些社会人员自行开办的农机修配门市部等。由于上述农机维修服务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经济主体或部门,不仅服务政策五花八门,服务条款千差万别,而且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低下的现象。再加上网点分布分散,经营环境条件简陋,行业管理长期失位,从业资格掌控不严,因此导致整个行业服务水平低下,服务效能不高,服务投诉案件越来越多,广大农机用户的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破解农机维修服务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农机服务社会化,即依靠政府、企业与社会三方力量,共同营建农机服务网络渠道,合力开展服务能力建设,然后通过强化细化行业管控与约束,促进全社会的农机服务资源对所有农机用户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打破购机者地域、身份、产品品牌及经销商界限,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农机具就近及时服务,实现全国农机产品维修服务联保网络全覆盖。推行农机服务社会化不仅可以**有效的调动全社会的服务资源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效能,更好地体现厉行节约精神,而且还能对广大农机用户提供**高效、**及时的服务保障,**大限度地维护广大用户的利益。
推行农机服务社会化,不仅需要广大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积极配合支持和身体力行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及组织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的发挥各自的作用。比如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扶持政策制定以及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务必尽职尽责;行业组织机构在产业发展探索、行业规范制定、行业标准出台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业界生产经销企业和维修服务机构作为农机服务的承担主体,应当积极响应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倡议,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恪守行业道德标准,为所有有需要的农机用户提供及时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尽职尽责的满足广大用户多样化的服务诉求。
四、行业产能过剩与地方保护主义问题
近年来,受益于逐年大幅度增长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中国农机市场持续高位增长,已经成为全球规模**大、**活跃的重要市场,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广阔的市场预期引来了大批海内外资本和产业巨头(如爱科、迪尔、道依茨、奇瑞等)的抢滩登陆。在这些新进入者携带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在中国市场掀起一场投资狂潮的同时,国内市场传统品牌为在新一轮市场拼争中不落下风,也开始了一场从规模性扩张到内涵式提升的军备竞赛活动。如东方红一口气在黑龙江、新疆、吉林、四川等地区投资兴建了多个生产研发基地,雷沃重工也紧随其后,相继在哈尔滨、新疆等地设立新厂。这场新一轮资本性扩张导致的必然结果是行业产能过剩。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仅规模以上拖拉机生产厂家就在200个以上,其中,大中拖拉机品牌就多达80余个,已经建成投产的能就在90万台左右,几乎是年销售量的2.5倍。麦稻收获机,甚至玉米收获机的产能也都远远超出了年销售规模。
一方面是产能过剩,一面是地方保护主义日益严重。近年来,农机行业地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大有从地下转为公开、从局部席卷全国之势。一些省市、地区为了地方利益,常常假借发展农机工业、振兴地方经济之名盲目审批项目,乱上农机产业。有的地区为了吸引投资,在批地、税收等方面随意乱开口子;有的地方则在产品市场准入资格、补贴资金安排等方面更是乱设藩篱,随意出台地方政策,有的地方为保护地方品牌人为设限,刻意限制甚至拒绝其它品牌在当地销售,有的地方在农机购置补贴操作上实行差别政策,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对地方品牌追加补贴,有的地方甚至明目张胆地将中央补贴资金定向安排用于补贴地方品牌。凡此种种,地方性保护政策可谓是五花八门,但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维护地方局部利益,甚至是维护某些小团体利益,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全局利益。从小处讲,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了落后产能,导致了行业的无序竞争,不利于产业优化升级。从大出讲,它肢解了国家的产业总体规划,挑战了中央和国家的权威,妨害了公平正义原则。
虽然不能把当前农机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说成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直接后果,但二者的确存在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要彻底整治当前国内农机市场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局面,必须从源头上彻底铲除地方保护主义。
五、丘陵山区农机化与农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经过连年持续高位增长,我国北方和东部农机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机市场近年来已经开始显现刚性需求不足的现象。而在农机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南方市场,得益于国家促进土地流转、耕地连片开发以及农机农艺结合等政策的强力支持,农机化进程也已开始提速,市场空间正在逐渐被拓宽。特别是当前国家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及农机化薄弱地区农机化发展的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的出台,已经正式吹响了农机化向南方丘陵山区进军的冲锋号。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丘陵山地面积大约占44%,几乎是平原面积的4倍,而且大多分布在南方地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因此,实施丘陵山区宜耕面积开发,发展农业经济,对于落实强农富民政策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就农机行业而言,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投身丘陵山区农机化事业,为丘陵山区提供适用的农业装备,不仅是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
由于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地块狭小而且分散,大型机械通过性差,机械化耕作难度较大,因此,在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方面,尤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力戒盲目开发和一哄而上;二是农田基本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统筹兼顾,小流域整治机械与农田耕作机械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科学先进,安全环保,节能高效;四是科研机构、大型骨干企业要把关注点向南方市场转移;五是坚持政府扶持与企业资助、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六、全额购机与农民购机难问题
继去年湖南、江苏等地开展农机补贴“全价购机”试点以来,这种补贴资金兑付方式已经受到农机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的广泛认可和追捧。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201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倡导各省继续开展“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资金兑付方式试点。据此推断,2013年,这种全价购机、直补到卡的补贴资金兑现方式或将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普遍展开。
全价购机政策是把双刃剑。这一新政虽然对于加强补贴过程监督管理,杜绝不法分子骗取补贴资金现象,缩短补贴资金结算周期以及减轻企业资金结算压力等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施全额购机势必会增加农机用户的现金支付总量,造成短期内购机用户资金难问题。尤其是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前提下,让用户先支付全价购买,然后再结算领取补贴,购机用户对于购机后能否顺利领到这部分补贴心存疑虑,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农民用户购机积极性的发挥。2012年的农机市场增幅滑落以及今年一季度的市场低迷,与此不无关系。
破解全价购机困局的关键在于解决用户购机缺资金和购机后能否得到补贴问题,而突破此困局需要政府部门、生产经营企业、农机经销商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密切协同,共同发力。政府部门要在政策解读、补贴操作环节程序设计与监管方面把工作做细,重建和修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让用户放心大胆购机。银行等金融机构,尤其是那些涉农的金融机构要本着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精神,创新性地开展金融工作,不断推出适合广大农户尤其是购买农机具的农户的金融品种和信贷形式,**大程度地支持农民购机。生产企业和农机经销商作为农机行业的主体,更应当积极主动的加强与金融、保险、投资担保等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买方信贷、融资租赁等新金融工具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并且要加快其推广应用步伐,尽可能多做业务。此外,在新金融工具应用方面还必须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手续办理一定要简化,让农民真正体会到方便、实在;二是强化宣传和讲解,让用户短期内观念上认同,方法上接受。
上述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我国农机化和农机产业发展历史进程的衍生品,也是我国地域结构、资源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发展不平衡性等各种矛盾在农机装备产业中的高度浓缩,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机产业乃至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屏障。希望能够引起各级政府、业界同仁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呼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机构和业内生产经营企业协同配合,积极应对,早日破解这些问题和矛盾,确保我国农机产业和农机化事业始终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