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河南夏邑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夏邑县农机局 程杰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7日 收藏

  在当前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个阶段,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开展产业化服务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引导机车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土地适度流转、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粮食增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使我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更好的发展,更符合我县当前农村和农业现状,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对我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运行情况做了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具体调查与分析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夏邑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全县耕地140.7万亩。地势平坦,土壤优良,田间工程布局合理,适合大型农业机械作业。2012年底,农机总动力171.2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2.87万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46台,联合收割机2100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大、位置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自2007年起组织建设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截止2012年底,全县共建成农机合作服务组织6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农机合作社的运行模式

  1、组织形式。64个农机合作社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商丘市农机合作服务建设规范》要求,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在工商局注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建立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营管理体制。

  2、经营方式。当前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大都统一管理,部分合作社,其成员采取单户管理,分散经营,个体自主市场化运作。

  3、服务内容。主要开展耕、种、收以及植保、施肥等农机作业服务,在完成本村、乡、县作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区作业,到外地进行跨区域作业服务。

  (二)农机合作社的组织规模

  全县6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均为农机大户联合型,其成员主要为农机户,农机户以自己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860人,注册资金11520万元,拥有联合收割机602台,大型拖拉机513台及其配套机具1057台。

  (三)农机合作社的效益

  2012年,64个合作社共完成作业量170万亩。其中机耕52万亩,秸秆还田面积51万亩,机收面积60万亩;播种、植保等其它作业面积7万亩。在本地完成作业面积150万亩,跨区作业20万亩。实现收入17532万元,纯利润3129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4612万元,纯利润1960万元。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型机具作业,在小麦机收、玉米秸秆还田等环节上减少了损失、节省了费用,每亩可减少损失、节省费用15元左右。由于合作社采用标准化作业规程,每亩可增产20—30公斤,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节本增效效果明显。

二、农机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发现,农机合作社是农机新机具的实践者,是农机新技术的开路先锋,是农机经营的领头雁,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推动农机发展的生力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只重要新生力量。他们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产,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形势而快速发展,是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在引导农机投入、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发挥农机基层服务体系功能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引导农民增加农机投入。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装备都是大型农业机械,科技含量高,标准化作业水平高,作业质量好,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本乡本土具有很强的农民致富典型的示范效益,能够带动其他农户投资农业机械,从而增加农机投入。

  (二)促进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作用。农机合作社具有一定的农机专业知识,对农机新技术、新知识要比一般群众认识快、掌握快、使用快,从而成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实践者、传播者。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大都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效果,如深松作业、秸秆还田作业,具有蓄水、保墒、增肥地力等效果,深受群众青睐。合作社对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认知,促进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发展。

  (三)是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近年来,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功能发挥不理想,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基层农机服务站不复存在,造成了农机管理服务棚架现象,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完善。正是农机合作社的出现成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成为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解决了政府和一般农户都无法实现的机械化作业需求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直接投资机械开展作业服务不现实;一般农户购机自用,大型农机较贵,生产成本过高,且造成资源浪费,机具闲置。而农机合作社装备齐全,可以有效地满足农户农业生产各环节作业需求。另一方面,农机部门在开展农机管理、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以及农机调查研究等工作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社机械多、科技意识强、作业面积大、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代表性等优点,辐射带动群众和农机户,推动了农机化工作在基层的落实。

  (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以高性能的农业机械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而且解除了土地对农民的束缚,促进了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土地逐步向大户手中集中流转,推动了土地规模化、集中化经营。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农机合作社可以有效增强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放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应,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然而,经调查发现,农机合作社在其服务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问题。农户、农机户对农机合作社不够了解,入社积极性不高;有关部门促进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够具体,合作社的外部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群众对股份经营的新型所有制形式及互助合作、提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农机合作社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

  (二)经营问题。虽然按照产、权、利分配的原则,制订了农机合作社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建立了自愿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但在实际农机作业中,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却无法采取统一经营管理、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费标准的管理办法。由于农机户以完全自有的农机具入股,对农机具有自主权。农机户缺少必要的学习和培训,合作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淡薄,把握市场和服务市场的能力较低。入社农机户大都采取各自为战,自主作业,使农机合作社无法按照现代企业的方式正常运营。

  (三)作业问题。大型农机具与小地块的矛盾突出。当前农村,每家每户的耕地地块小,且分布零散;生产路过窄。特别是近些年,生产路及耕地地头栽树过稠,影响大型农机具进出耕地,也增加了作业难度,无形中加大农机具空运转时间,增加了农机费用,影响了作业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作业范围不宽,服务领域仅限于农田作业,作业量低。就农田作业而言,机车普遍存在“吃不饱”现象,农机具闲置时间过长,导致经济效益不理想。

四、发展前景及建议

  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看,随着农村土地适度流转,农机服务产业将与其他农村服务业一起,成为农村的新兴产业。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搞好社会化服务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就要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而其**佳组织形式就是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因为,农机合作社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一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了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有效的提高农机具使用率,弥补了农机公益性服务功能的不足,促进了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经营,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农机合作社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其服务和发展过程中,仍需要政策、资金扶持,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在当前落实中央、省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市、县级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农机合作社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购机补贴力度,特别是大型联合收获机,这也是合作社农机户期望发展的机械。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管理、经营、技术人才培训,切实提高农机合作社的实力。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县部分农机合作社,在不同程度存在无场地、无机车库房或机车库房、维修车间、办公室面积不足、简陋等现象,像维修、储油等设备不够健全,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有的合作社农机具分别由农机户各自存放。建议各级政府要增加资金投入。每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社,政府要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机合作社迅速状大。

  (三)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助于土地租赁承包经营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生产,各级政府应重视并加大劳动力转移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作业市场。

  (四)创新机制。一方面实施订单作业机制。由乡、村协调解决土地连片作业问题,整合地块,逐步实现连片作业,解决小地块与大机械的矛盾,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实现农户和农机户双方受益,改变合作分散经营的现状;另一方面,鼓励发展农户以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以及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切实符合自身实际的运行机制,发挥合作社积极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www.geroptin.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