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竞争日趋激烈 农机市场进入转型深水区

作者:叶 红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2日 收藏

  我国农机市场在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十年发展黄金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度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机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农机制造大国。这些标志性变化对农机市场产生了强大冲击波,竞争的日趋激烈,关键元素的变化和市场的洗牌加速,使我国农机市场已开始进入转型的深水区。

农机化迅猛发展农机市场进入转型期

  中国农机市场在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基本面分析,2012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17%,其中机耕水平74.11%,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播、机收水平也分别达到47.37%和44.4%。纵观我国三大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早于2002年,我国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目前,与三大作物相关联的市场仅存两个热点:水稻插秧机市场和玉米收割机市场,即使这两大热点,在可以预见的5年左右的时间,也会步小麦机后尘,进入饱和期,农机市场深水区特征暴露无遗。

  微观层面分析,农机化水平的加速推进,一方面推动了农机市场的高速运行,另一方面产生了三个结果:一是大量资本涌入农机行业,进一步刺激了农机市场的高位运行,催熟了一些热点市场,诸如伴随着我国耕作机械化的实现,导致拖拉机市场刚性需求逐步逼近“冰河时代”。二是与小麦与水稻相对应的收割机市场也逐渐呈现饱和迹象。三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利润缩水,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农机市场红海博弈初露峥嵘。

关键元素变化农机市场面临新的环境

  农村城镇化迫切需要农机化。农村城镇化是我国21世纪初前20年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经途径和结果,2011年是中国城镇化的转折点,城镇化率为51.27%。按照城市化规律,城镇化率在30%~70%的区间是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15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2020年将达到60%,2030年将突破67%。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将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转移浪潮将造成农村空壳化,客观上要求农村走机械化发展的道路。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因务工收入比较高,吸引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2012年农民工的总量超过了2.6亿,相当于平均每户家庭就有一位青壮年进城务工,从而直接导致农村空壳化,老人和妇女承担了土地种植的劳动,农业机械化成为农村的迫切需要。

  土地流转将深层次触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激活大型农机市场。土地承包制曾激活农村经济,带来我国农村30余年的繁荣。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承包制下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已经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成为农业现代化、土地规模化、作业集约化发展的羁绊。在农村土地改革已经滞后城市的情况下,未来农村土地改革的力度将更大,农村改革在经历第一次土地承包制之后将进入第二次改革浪潮,而这次改革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和重大意义是土地由分散到集中,即在保证农民的既得利益不损失的前提下,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经营流转制度。到2012年6月底,家庭承包经营中就有四千多万户流转承包。目前流转耕地占全国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0%左右,而大部分是流转给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将实现全面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存在的土地投入与产出效益低,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以及农村劳动力匮乏的现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这种变化从微观层面分析,将直接引爆我国大型农机市场。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随着新一轮政策改革的推动,农机市场主体正在发生深层次结构性调整。尤其是农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中国的合作社数量已达73万家,涉及5300多万农户。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大3.44万个,同比增长23.63%;农机大户和年末人数分别达到4192.34万个、5208.91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98%、2.37%,他们成为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厚组织基础,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营模式、土地耕作模式、机械作业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动摇自1979年形成的单个农机消费主体基础,对我国未来农机市场的需求、经营模式等产生实质性影响。

  基于以上诸多关键元素的巨大变化,笔者得出的基本结论:农村多重元素的深刻变化将**终改变我国农机市场需求方向,冲击传统的农机市场消费模式,引爆新的需求。

需求转移农机市场迎来新契机

  市场需求呈现出“哑铃型”。随着我国土地集中以及山区丘陵地区农机化水平很低,将催生我国农机市场新的需求模式——“哑铃型”模式。即从需求量分析,呈现出两端大,中间小的形态。首先,市场需求趋于大型化。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带,随着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的迅猛崛起,在一些经济发达区域,将出现类似于欧洲庄园经济模式的新的农村模式,这种模式直接推动我国农机需求向大型化、复式作业方向发展,中小型农机将回归田间管理的角色。另一方面,从我国农机化发展分析,随着中原区域逐渐实现机械化,作为农机化薄弱环节的山区丘陵区域必将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惠农政策将进一步为之倾斜,这些区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而适合该区域需求的小型机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经济类作物机械化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市场的蓝海。今后几年,我国农机市场的重点将开始由三大作物为重点向经济作物转移。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必将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经济作物的收获机械化,包括甘蔗、棉花、马铃薯、油菜籽、甜菜等,而作为种植面积较大的甘蔗收获机械化将成为重点之一。

  “大众产品”向“小众产品”转移,由共性需求向个性需求转移。从未来农机市场基本发展方向分析,我国农机市场的个性特点将更加凸显,突出表现为由过去的大众产品向个性突出的小众产品转移。这种需求特点突出表现为:第一,需求数量较小,但质量、性能、配套等均具有特殊要求。第二,配置高、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第三,价格高,利润丰厚。目前我国农机生产企业利润差距较大,普通小型产品的利润率不足10%,甚至更低,而高端产品的利润率高达2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这种差距在今后农机市场将变得更加普遍和突出,蓝海与红海的差异将进一步彰显。第四,农机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第五,节能型产品将受到政府的支持。第六,深松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譬如烘干设备市场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在大型农场、家庭农场,高端产品将更受青睐。这些变化已经不是梦想,越来越逼近现实。

竞争日趋激烈农机市场洗牌加速

  与中国农机市场同时生变的就是行业竞争,随着农机市场诸多元素的变化,我国农机市场竞争重点将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技术研发能力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其次,品牌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再其次,市场竞争层次将进一步提高;**后,农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中国农机市场已成为中国机械工业的热点市场,无论是国内企业的不断扩容产能,还是国际农机巨头的相继进入;无论是非农机行业(诸如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的参与,还是金融资本市场的介入,都提升了农机市场竞争的层次,进一步推动了农机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我国农机市场竞争度分析,虽然诸如大中型拖拉机市场的竞争度较大,但并不能改变农机市场集中度偏低的现实,近1万家农机制造企业中每年生产3000多亿元的农机工业产值,产值具有前五位的大型农机企业产值之和仅仅占22.9%。而近年实施的农机补贴政策又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竞争的强度,成为部分小型企业生存的**后一根稻草,随着农机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市场竞争将变得的更加充分,部分中小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成为必然。

  有鉴于此,面对市场需求的重大转移,国内企业只有顺应市场的变化,适时进行战略转移和产品结构调整,才能渡过转型期,迎来发展的“第二春”。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inn.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