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农机排放标准升级不能遗漏农民“表情”

作者:赵洁 周鹏飞 本站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6日 收藏

资料图

  因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汽车排放标准的每一次升级都会成为舆论焦点;同样,随着柴油机排放“国二”升“国三”“大限”将至,这一话题也不断升温。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经销商围绕技术能力、库存消化、购机补贴、成本提升、市场供求、新机稳定性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众声喧哗中,处于终端、相对弱势的农民群体鲜有发声,标准调整导致的成本上涨有多少要由他们承担?他们的切身利益如何保护?笔者认为尤其值得关注。

  国家施行新的柴油机排放标准,符合农业机械化战略发展的需要。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包括量的增加,同样需要质的提升。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农机化水平和许多农业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机行业推行“国三”标准,一方面能够循序渐进减少农机使用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鞭策和倒逼农机企业勤练“内功”、更新换代、做大做强。

  当然,任何一次政策调整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对旧有体系必然会有冲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和代价,此次农机排放标准升级也不例外。首先,在库存消化方面,“国二”排放标准的农机无法通过改装达到“国三”标准,据估计,到明年4月1日前“国二”排放标准的农机库存量约为40万台,要在目前至明年4月这一农机销售淡季中消化掉,难度很大。第二,在生产成本方面,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测算,“国三”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制造、生产、维护、使用成本都会比“国二”机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些成本一部分**终会直接转嫁到农民头上,或者导致机具品质下降间接转嫁给他们。第三,在使用和性能方面,“国三”排放标准的农机研发、试验时间相对不足,不少产品目前还存在动力输出率低、稳定性不强、维修难度大、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再加上对终端消费者前期宣传不足,短期内要得到农民的理解、认同和接受比较困难。

  柴油机排放标准的调整利国利民,势在必行,但对于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好应对预案,特别是对于农民利益的保障要提前做好准备。笔者建议,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三”排放标准农机的质量检测,督促生产企业严把质量关,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农民买到排放达标、质量可靠、品质放心的农机。第二,与时俱进更新购机补贴政策,综合考虑农机成本变化、农民购买能力、补贴资金总量等因素,制订适合“国三”排放标准农机的购机补贴办法,避免新机增加的成本完全由农民承担。第三,加强对“国三”排放标准农机的宣传介绍和知识普及,尽快开展相应的农机使用、维修培训,让农民真正认同、主动接受“国三”排放标准的农机,争取在各方努力下,顺利完成“国二”向“国三”的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高效率、农民多增收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farmer.com.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