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专业维修合作社:更贴近机手也更有市场

作者:何苗 本站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7日 收藏

  农闲将至,农机维修、保养工作必不可少。农机合作社作为基层维修力量在整个维修体系中力量虽弱,但作用不可忽视。

陈云在维修农机莫锁龙/摄影

  11月16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农机专业维修合作社理事长陈云仍旧在地里忙碌。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常州市农业作业季普遍延后一个月,因此,陈云的维修工作周期也要延后一个月,基本上要在12月份才能歇下来。

  陈云的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是以维修为主的农机合作社。说是合作社,陈云说自己的合作社是松散型的,农忙的时候大家回来搞维修,农闲季节大家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其实,陈云的合作社,从每年3月开始,一直到11月,基本都在忙碌。一年下来,除去进配件的资金之外,他和伙伴们的平均年收入近10万元。“上回省里举办技能大赛,我和同行了解了一下,像我们专门做维修的合作社很少,大多数都在经营土地。”陈云说。

  合作社维修力量小,但作用不可忽视

  目前,农机维修市场的目标指向是企业+经销商+社会服务力量,也就是说,农机生产企业在原有维修人员和经销商维修人员的基础上,通过经销商在市场中布局社会服务网点,以稳固服务质量和速度。这种社会服务网点,既可以包括农机合作社,也可以是个体户等。

  “专职维修合作社数量少,区域特点也比较明显。”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维修与职业技能指导处处长温芳说。比如,陕西的一家以维修为主的农机合作社,是借助当地是跨区作业集中区域的特点,与往来的跨区队伍达成协议,以会员制的形式进行维修和保养。

  陈云表示,自己之所以成为专业的维修合作社,是因为当地农机化程度较高,在耕种收和植保环节上,基本都利用机械来作业。很多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在农忙季节既不愿意将资金放在零件储备上,在农忙季节对机具维修时间又有一定要求。因此,陈云就开始从经销商那里批发零件,建维修厂房,干专职维修。

  众所周知,**大限度缩减维修时间,就是合作社维修力量的终极目标。但是,这样的一句话却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陈云从一开始干维修,就向客户推广“以养代修”的理念。一直到现在,每年3月开始,在插秧之前,他和同事就要把客户的机具保养一遍。功能简单的插秧机收费100元,收获机等相对复杂的机具收费100-150元不等。客户交过这一次费用后,在农忙期间出现机具故障,则无需再向合作社交纳人工修理费。

  与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的服务相比,陈云的维修服务不仅快,而且人工费较为优惠。**重要的是,通过长期接触同一客户的同一机具,陈云能无需用户费口舌就大概明白机具哪里出现了毛病,有效地缩短了维修时间。

  扶持政策,推动合作社维修能力快速提升

  陈云说,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政府和农机部门给了很多扶持,才能让他平稳过渡,快速发展。合作社现在还在使用通过农机部门项目资金购置的维修设备。自己现在200平方米的维修车间也是农机部门通过多方努力为他争取下来的。

  温芳说,近几年,为了提升农机合作社维修能力建设水平,不少地区通过财政项目、购机补贴等政策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扶持。比如江西省新建县恒伟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部门通过先建后补的形式鼓励恒伟农机服务合作社提升维修水平。当前,恒伟农机服务合作社既能保证自身的机具维修,还能服务周边农户。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提升维修水平,合作社当前还能承担一部分农民技术和维修培训。

  2014年,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在黑龙江、山西、安徽、湖南、江西5个省份共44家农机维修服务主体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农机合作社作为维修服务主体的数量虽然少于企业和社会维修服务力量,但维修能力却高于社会服务力量,仅次于农机企业。

  温芳表示,经过调研和各省汇总的情况,通过扶持,农机合作社的维修设备、场地建设、人员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培训:“专业人士一点拨,茅塞顿开”

  说起维修行业,陈云的有一肚子的话,但要说起维修人员从业的关键,他就说了两个字,培训。

  陈云说,当前很多农机维修人员仍然靠的是“传帮带”的方式掌握维修技能,这不可缺少,但还不够,“在实际维修中,只有了解理论方面的知识,才能一通百通。”陈云说,“有时候,有些难题,只要专业人士指点就茅塞顿开。”抱着这样的想法,陈云与常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建立合作关系,陈云的合作社成了学院的实习基地。而陈云则成了学院的“插班生”,有什么问题,就能及时同学院老师讨论,讨教。

  温芳说,在农机鉴定总站近几年举办的维修能力培训反馈上来看,很多学员都表示,“传帮带”经验再丰富,没有理论作为支撑和基础,维修能力终究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记者观察

  农机维修合作社生命力在于专业

  近段时间里,中国青岛国际农机展和德国汉诺威农机展让业内人士大开眼界,新型的农机装备令人耳目一新。很多农机企业表示,明年开春,第一批新农机装备有可能开始推广。欣喜之余不由让人开始忧虑:新机具的维修,怎么办?

  当前,乃至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和经销商主导的农机售后服务网点仍旧是主流。为了更快地缩短维修时间,很多企业开始筹划利用科技远程进行服务指导和维修建议。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等相关职能部门也开始做相应准备。这一切的实现,却并不意味着农机合作社的基层维修人员“失业”,反而会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合作社维修人员是否能准确向企业售后服务人员描述故障,和零件需求?

  在农机装备科技附加值越来越高的今天,同样是一个零件故障的发现和更换,也许考察的是维修人员的农业机械理论,更有可能考察的是电子、液压方面的知识。

  当前,农机合作社的维修人员之所以有用武之地,不仅因为他们具备维修技能,能快速地到达维修地点,排除故障、更换零件,也因为他们能代替农机手与企业售后人员进一步沟通和联系,以防止因沟通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未来,基层维修人员在农机手与企业售后人员沟通渠道的构建中则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amn.agri.gov.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