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eplay888备用网址 “签约医生”多 农机少“趴窝”
“签约医生”多 农机少“趴窝”
编者按
“趴窝”常常被业内人士用来形容农机因各类故障而停机的情况。在农机集中使用的大忙季节,农机手**担心的就是机器“趴窝”,如不能及时维修,将严重影响农活的进度和农机手的收益。农机维修不仅是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状态投入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农机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期我们选择安徽省、山东省茌平县、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看看他们是如何着力应对农机维修难题的。
多方协作缓解农机“看病”难
12月7日,安徽省农机部门和中联重科共同举办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培训班,80多名农机维修人员齐聚芜湖接受提升培训。而就在10天前,全国农民职业技能竞赛(农机修理工竞赛)刚刚在此成功举办。近年来,安徽省借助企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解决农机“看病难”问题,走出一条行政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道路。
行政引导建章立制结网布点
2004年起,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政策拉动下,安徽省农机数量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对这些机具维修服务需求的增长。
为解决农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2年1月,安徽省农机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年”活动,并在此后几年延续这项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全省农机及相关部门组织了重要农时机具检修,推广了农机维修新技术,建立健全了维修应急机制,强化了农机维修市场监管。为规范维修网点建设,2013年8月,安徽省农机局制定出完整的农机维修管理系列制度。《安徽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若干制度》包括了农机维修网点安全生产制度、农机维修质量承诺制度、农机维修诚信服务制度、农机维修环境保护制度、农机维修网点进货台账和维修台账管理制度、农机维修行业自律制度等六项制度。
通过多年努力,目前,分布安徽全省、多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农机维修网络已基本形成。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共有农机维修厂及修理点10190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5624人,全年维修农机数量589.26万台次,实现农机维修收入15.8亿元。
市场主导生产维修两头挣钱
从省级到县级农机部门,安徽省的农机工作者有一个共识——农机维修是一个市场化领域,不应过多干涉。
谢好学,全国农民职业技能竞赛安徽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获得者,濉溪县百善支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农机维修领域从业十几年。他说,目前合作社里就设有二级维修点,共6名专业农机维修人员,近70平方的维修车间,能够满足全社机具维修保养需要。“农机维修行业季节性比较强,维修人员只有半年有活干,剩下时间可以出去打工,我这儿每年发2万元工资,社外机具维修另有提成,打工也能赚不少,他们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谢好学说。
谢好学的爱人曾燕是一名农机经销商,她经营的濉溪县曾番农机有限公司销售多种农机产品,她介绍了另一种农机维修方式:“农忙时节,各家农机企业会派维修人员在我这儿驻点,吃住我全包。到‘三夏’大忙那几天,这儿能有30多名维修人员!”曾燕说,企业派出的维修人员大多是厂里的工人,平时在厂里从事农机生产,到农忙季节就南征北战忙维修。曾燕觉得,厂家的“三包”服务及维修人员驻点制度基本可满足农忙季节周边购机户的维修需求。
在皖北农机大县阜阳市颍泉区,负责农机维修相关工作的区农机局管理股长刘标认为,未来合作社从事农机维修行业将有很大发展,而小维修网点会慢慢淡出市场。他分析道:“目前农机维修途径主要是企业、农机维修网点、合作社和机手本人。其中,合作社遍布多个乡镇,现在很多合作社吸收维修网点加入,将两者优势结合;而企业主要依托经销商,大都在县城周边,具有局限性。因此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出了问题还是找合作社**便捷。”
而在安徽南部的宁国市,农机维修则有了另一种选择。宁国市农机局管理科科长孙进军介绍说,由于地处山区,宁国市场上以小型机具为主,且农户居住分散,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型维修网点依然是该地市场主力。
难题待解多方协作有望破题
“农机维修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些是市场可以解决的,有些则必须要借助多个部门、多方力量协作才能解决。”安徽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全国劳模、安徽省人大代表严德敏深有体会。严德敏是肥西县德敏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该合作社以农机维修为主要业务。作为省人大代表,严德敏多次提请政府重视农机维修难题,在2014年省人大提案中他这样表述——“维修用地是难题,少钱买不到,多钱买不起,甚至有钱买不到(国土部门不批准)”。
为解决维修用地这件大难事,严德敏奔波多年。目前,老严花300万元盖起的上千平米维修库棚已启用,但土地是租用农户的,只有10~15年使用期限。“你说,土地租期到了怎么办?维修用地无法拿到长期固定地块,成了我心头的顽疾。”老严苦恼极了。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把农机合作社库棚、农机维修用地作为设施农业用地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获批维修用地依然难度很大。
对农机维修市场进行监管时,同样要涉及多个部门。《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5条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维修和维修配件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两个部门没有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农机主管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直接掣肘着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开展。
在农机维修公益性培训中,安徽省大量借助了企业的力量,进行政企合作的尝试。2012年10月,安徽农机化技术培训基地在奇瑞重工(后被中联重科并购)挂牌成立,依托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化农业装备资源,开展了多次全省乃至全国的维修人才培训。对这一合作方式,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欢迎,同时建议整合社会、学校、政府、企业多方资源开展此项工作,让更多农机手获得接受公益性维修培训的机会。
织起农机维修网
云内动力、玉柴机械、四方机械、玉柴动力、全柴股份、新柴动力、锡柴机械等十几家厂家的特约维修点;福田雷沃、沃得、艾禾、柳林、龙舟、东风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特约维修点;在附近多个县区建立农机快修点35个;拥有多媒体培训场地、机具车库、维修车间共计2000多平方米……这些都是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林华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身上的“标签”。
今年4月,广丰区排山镇王坑村农户汤四海的拖拉机停机后发动机无法启动,通过农机服务热线电话联系到广丰区林华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客服部。汤四海是新用户,不太了解机具性能,无法顺利启动。广丰区林华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了解到该用户很心急,下午机具就想下田作业,迅速调派技师,中午饭也没吃就饿着肚子赶往王坑村,经过详细认真的检查,及时为该用户维修机械,确保了下午下田作业。
像这样的“急活”林华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经常接,饭顾不上吃是常有的事,对他们来说,农户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该服务中心实行配件统一供应,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成本支出,做到了配件品质可靠、配件价格实惠。如联合收割机每更换一次机油保养,在专卖店需要300~350元,而在该中心或其下属的农机快修点只需要200~240元。不仅如此,由于农机快修点分片区、全覆盖设立,能够及时快速为每一位用户提供服务,原来远程需保证4小时内无条件上门服务的变为保证2小时内无条件上门服务,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效。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农机用户“维修难”问题,打通农机服务**后一公里,广丰区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2013-2015年全区有5家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列入了江西省农机维修服务财政“以奖代补”项目。广丰区林华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于2014年实施了江西省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财政“以奖代补”建设项目,获得奖补15万元,2015年实施江西省农机维修服务流动站财政“以奖代补”建设项目,获得奖补1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该维修服务中心已达到二级维修点的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农机维修服务水平。
农忙不误事农闲有活干
12月6日凌晨,急促的手机铃声“唤醒”了熟睡的张建军,他是山东省茌平县博平镇“建军维修部”的农机维修师。
“张师傅吗?我是博盛农机合作社的李殿宇,我的拖拉机在路上突然‘趴窝’,打不着火了!”“你在什么地方?车啥型号?”张建军边接电话边起床。
眨眼功夫,张建军穿衣、开门、钻仓库、找配件、拿工具,忙不迭开出一辆白色五菱面包车——车后玻璃上醒目地印着“建军流动服务车”及电话号码,一溜烟儿朝“事发地”驶去。
不一会儿,面包车就来到了博平西关路口那台“趴窝”的拖拉机前。那是一辆红色东方红1000,拉着满满一车斗小麦。结束秋季耕种作业后趁冬闲搞运输的拖拉机主人李殿宇,正围着拖拉机来回踱步。
“开着开着就熄火了,再打就打不着了!像是油路问题!”李殿宇见到张建军像见到了救星。
了解“病情”后,张建军从工具箱里拿出扳子动手维修,拧下油箱螺丝只瞅了一眼,就开了“药方”:天冷柴油管冻住了,加个助力油管增温器就行!
半小时后,拖拉机又“突突”响起来。李殿宇禁不住夸奖:“这‘签约农机维修师’水平就是高!”
啥是“签约农机维修师”?原来,今年初张建军就跟李殿宇所在的博盛农机合作社签订了3年期服务协议,“合作社”的21台收割机、20辆拖拉机、100多套农机具的维修保养全部由张建军负责,维修实行24小时随时“待命”。往年忙过秋季,张建军就处于“失业”状态,而“签约”后的这个冬天,农闲也不愁活干,仅来自“博盛”的收入已有一万多元。
县农业局副局长邢善全说,农机维修季节性矛盾特别突出:农忙时候人手不够,农闲时候大家都愣着。推行“签约农机维修师”制度,让全县的“博盛”和“张建军”们对接,初衷就是为了破解这对矛盾,实现“农忙不误事,农闲有活干”的**佳匹配。
去年秋,茌平县开始试行“签约农机维修师”制度:从全县1174名维修从业人员中挑选出200多名“维修师”与83家农机合作社对接,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合作社的农机全部由“签约维修师”维修保养,“签约维修师”维修电话面向全体社员公布,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配件全部为厂家直供,维修保养费享受六到八折优惠。
邢善全说,“签约农机维修师”实行1年来,带来的**大变化是农机手们由“重维修”转为“重保养”。目前,全县5471辆拖拉机、2933台收割机,按期保养的已达到八成以上。
谈到全县农机维修的难点,邢善全**大的忧虑是维修人员青黄不接,200多名“签约农机维修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他们干不动了找谁啊?他建议,把农机维修纳入政府免费培训范围,加大对农机维修设备、店面的补贴力度,给予更多信贷支持,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农机维修行业中来。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