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eplay888备用网址 优强普弱早稻市场分化将引领供给侧发力
优强普弱早稻市场分化将引领供给侧发力
8月初,早籼稻主产区的收获工作基本结束。为保护农民种植收益,江西、湖南、湖北及安徽等早稻主产区已经陆续启动**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展望后市,稻谷**低收购价已经演化为市场参考价,稻米市场将呈现优强普弱态势,亟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单产面积双下降出米率降低
农业部农情调查显示,6月份以来的强降雨已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7700多万亩,其中早稻受灾面积达1000多万亩。在田间持续降雨、湿度较大的期间,又出现高温天气,给病虫害滋生创造了环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病虫情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在南方稻区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1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3.0亿亩次,病害发生1.1亿亩次。进入7月,强降雨影响了早稻收割,加之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早稻收获整体推迟5~7天。根据农业部稻米全产业链调度,湖北、安徽以及江西部分地区早稻单产面积双下降,稻谷出米率也较往年有所降低。托市价成为早稻市场参考价格
“七下八上”期间,南方产区早稻开始陆续上市。据农业部稻米全产业链对江西的调度,晾晒后普通早稻到厂价格在1.20元/斤左右,比2015年同期低0.05~0.10元/斤,降幅在6%~10%。为保护农民种植收益,江西、湖南、湖北及安徽等早稻主产区已经陆续启动**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由于近年来**低收购价政策连续启动,南方主产区的早稻除了农村居民自留口粮外,多数进入各级粮食部门政策性储备,稻谷“政策市”已经运行多年。在这一过程中,**低收购价逐步演化为市场参考价,甚至土地流转也以**低收购价乘以一定数量的稻谷进行标价。进口库存“双高”挑战国内市场
2015年,中国与老挝、越南、柬埔寨和缅甸建成自由贸易区,从这些国家进口大米执行自贸区优惠关税。另外,根据中国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承诺,大米关税进一步降低,因此进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2016年1~7月,泰国25%破碎率大米到岸税后价比国内标一晚籼米全国批发均价低24.6%。我国稻米进口直接原因仍在于价差劣势,而价差主要来自于单位生产成本,但是这一单位生产成本差异根源在于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国家总体物价水平大幅低于中国,加之这些国家地理上的便利性,因此成为我国大米的主要进口来源地。
2013年以来,粮食市场价格偏弱,巨量库存经由托市收购进入国有粮库及其委托存储粮库,给国有粮食部门库容带来巨大压力。当前,主产区粮库基本高仓满储。与此同时,高库存问题开始向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蔓延。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对1172个稻谷种植户的专项调查,2016年4月底,农户户均储存稻谷1379.05斤,比去年同期增加10.7%。另据相关部门对106个合作社的调查,目前大部分合作社储粮为稻谷,截至2016年4月底,社均储粮达到70374斤,其中稻谷占84.4%。
稻米消费倾向于优质化
与整个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相似,稻米消费也出现了升级趋势。然而稻谷**低收购价政策曾经一度与优质稻推广产生了矛盾。由于近年连续启动托市收购,而托市收购以普通品种为主,优质稻送至粮库无法保证优质优价。从生产环节看,优质稻抗性不及常规稻,单产一般低于常规稻,因此,在**低收购价连年提高的情况下,优质稻亩均收益低于常规稻,优质稻推广速度受到一定影响。但是,自2014年开始,情况出现了变化。由于米厂走货较慢,倾向于采取以销定产、按需采购高质量稻谷的策略,这一市场特征一直持续到2015年。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粮食收储政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优质稻与常规稻的市场价格分化将会更为明显。
要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早稻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甚至整个粮食市场的调控制度,都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而是需要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进行谋篇布局。
把握好粮食“去库存”的时机和力度。当前粮食巨量库存给财政带来了较大负担,也对库容造成很大压力,因此,亟待去库存。但是在新季粮食上市期间,如果“去库存”力度和实际把握不好,将会对粮食市场形成“砸盘”,从而造成粮食卖难,谷贱伤农。因此,“去库存”需要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坚持实施稻谷的**低收购价,完善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科学制定粮食储备轮换制度。
长期内“补短板”需要构建融合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要大力培养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意识,指导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结构、提品质,提升农民市场营销能力,从源头提高粮食产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进一步,促进粮食领域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粮食生产与加工流通、食品安全等结合起来,甚至与生态保育、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等结合起来,向大农业要效益。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