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变与不变的秋粮“三部曲”:结构成本收入调整

作者:赵洁 李国龙 本站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7日 收藏

  “今年我种的是青贮玉米,牧业公司直接从地头就拉走了。”寒意渐浓,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黄河口镇,种粮大户李佃全早早结束了秋收,“去年这会儿,还忙着晾晒烘干脱粒储存哩,根本闲不下来。”

  缺少晾晒场地和烘干设备,玉米价格下跌效益低,这是李佃全去年遇到的两大头疼事。今年,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他结合实际“粮改饲”“种养对接”,改种青贮玉米,与牧业公司对接,这两个问题迎刃而解。

  和李佃全一样,千万种粮农民感受了玉米价格下跌带来的阵痛;和李佃全一样,一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奋力因地制宜调结构、转方式,力争使阵痛期缩得更短;和李佃全一样,让种植户们倍感振奋的是,各级农业部门纷纷出台细化措施,帮助农企碰头、产销对接,让结构调整中的种粮农民收入始终保持稳定。

  与“十二连增”期间相比,今年粮食生产的曲调蕴含了许多变与不变。如果把它比作“三部曲”,可以这样总结今年的秋粮生产:“结构调”上扬,“成本调”在降,“收入调”求稳。

  “米改豆”“粮改饲”,“结构调”上扬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大豆面积增加超过900万亩,杂粮杂豆面积增加超过700万亩,饲草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超过600万亩。

  “在巩固提升玉米优势产区的基础上,我们调减的主要是非优势区。不仅主产区调减了,非主产区也调减了;不仅调减了春玉米,也调减了一些低产区的夏玉米。调减的玉米面积改种有市场需求的优质蛋白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青贮玉米、优质饲草等作物。”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调整为相关地区农民调结构留足了时间。去年11月,农业部发布《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黑龙江省通河县富盈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强敏锐地嗅到了变化的味道,利用冬闲的两个月到处寻找可订单生产的作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拿到了1.5万亩红小豆订单,而且订单价每斤比市场价高0.3元。

  今年4月农业部出台的《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则让有12年大豆收割经验的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绪峰等来了机遇。他所在的合作社是鲁西南第**家专业收获大豆的农机合作社,今年订制了10台大豆收割机。作为合作社的服务客户,嘉祥县纸坊镇申村种粮大户王允春今年尝到了种大豆的甜头,他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亩产可达420斤,而且不炸荚、底荚高、抗倒伏、易机收。

  种植结构的调整能带动整个玉米产业链升级换代。“玉米是养殖业的基本饲料来源,我们通过用它发展畜牧业,发展加工业,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瓶’+‘糖罐’+‘燃料箱’。”今年5月初,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农业结构调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形象地向参会记者比喻。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东查干村就是远近有名的“肉库”,这里的羊“膘肥体壮,肉质鲜美”。改种青贮玉米、发展“种养结合”是适合当地的发展道路,玉米种植户可自产自销给本村养殖户,有富余的也可销售给附近一家肉羊养殖场。青贮玉米加工的饲料是羊非常喜爱的优质主食,通辽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润英这样形容:秸秆是皮、籽粒是馅,羊吃这种饲料就如同吃饺子。

  机械粒收、技术集成,“成本调”在降

  秋收时节,全国玉米主产区竞相上演机械粒收现场会。在价格“天花板”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机械化降低成本“地板”、进而为效益腾出空间成为普遍共识。

  在产粮第一大省河南举办的黄淮海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观摩活动上,专家表示,玉米当前仍以机械或人工收穗为主,收获后运输翻晒脱粒费工费时,必须转变生产方式,实现机收籽粒,推动玉米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东北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筛选及生产模式创新活动上,有专家讲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大面积种植的测算结果:“籽粒机收可以节省人工、运转、脱粒三个环节的成本每亩约100元,又因避免霉变、晾晒、虫鼠等损失而减损约100元。”

  2014年农业部会同科技部启动了玉米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适宜玉米机械粒收的品种筛选是联合攻关的重点方向之一。玉米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汇聚了17家科研院所和27家种子企业。据玉米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天宇介绍,联合攻关就是为了快速筛选出符合产业发展、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使好品种尽快通过审定、应用于生产。

  安徽省天长市冶山镇高巷村稼农家庭农场陈宏平是种田的老把式,老把式不“老”,相信新技术。当地植保站会及时发布病虫害的测报信息,老陈就严格按照这些信息来防控,该用药的时候用药,不该用的时候坚决不用:“算盘打得精细,少打一次药,我这700亩地就能省下七八千元。”

  顺应生产需求,针对各个主产区、多种作物,中国农科院牵头组织的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在全国遍地开花。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召开的玉米绿色增产增效综合技术集成模式现场会上,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黄长玲介绍,应用集成技术,玉米亩减少化肥使用量10%、农药使用量10%、人工1个左右,可节约成本120元。

  价补分离、政策配套,“收入调”求稳

  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优势产区的大豆生产。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大海现代农机合作社的2.5万亩耕地,有1.8万亩种大豆,让理事长邹德海感到欣慰的是今年有两份补贴可领:“亩产200斤,一斤一块八,能卖360元,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和玉米轮作大豆试点补贴有280元,这样一亩地的收益就有640元,保证不赔,价格再高点还能赚。”

  《黑龙江省玉米改种大豆轮作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稳住了广大大豆种植户的军心。《方案》规定:2015年在合法农业用地上种植籽粒玉米、2016年种植大豆合理轮作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亩150元。

  和大豆一样,今年,玉米也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进行改革。5月中下旬,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随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等玉米主产省区陆续制定了省级补贴方案,随着秋收接近尾声,玉米生产者补贴也将逐步落实到农民手中。配套调结构的补贴政策也已发力。农业部整合32.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米改豆”和“粮改饲”,其中,支持玉米结构调整规模经营主体15亿元、“粮改饲”补助10亿元、玉米大豆轮作7.5亿元。“粮改饲”试点县由30个增加到100个,探索农牧结合调结构的有效途径。

  补贴之外,还有保险兜底。“有了这保险,等于吃了颗定心丸。”辽宁省铁岭市张庄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说。8月初,在铁岭市,张庄合作社等7个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中华财险辽宁分公司签订了玉米价格保险保单,成为辽宁省玉米价格指数保险的第一批受益者。采用“保险+期货”的模式,签约总保费228.57万元,其中,农业部专项补贴70%,农民自缴30%。保单约定玉米目标价格为每吨1600元,如约定时期两个月内,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合约各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值低于目标价格,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差值部分。

  一场因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引发的阵痛正渐渐化解,沿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今年秋粮创新与改革的音符,必将谱出更加嘹亮的稳粮强音!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farmer.com.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