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截至3月26日,全国春耕春播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但身边的农机行业朋友告知笔者说春耕农机销售t市场寒意甚浓,笔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黄淮海和东北地区近三百多家农机经销商进行电话访问,收集了一百余家有效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农机销量遭遇“滑铁卢”,同比去年下滑57.56%。
在2017年春耕阶段,农机用户在最应购买农机的时期为何不去购买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经销商进行了访问,进行数据整理后,其中 农户心里变化对农机销售所占影响比例最大,农户心里变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多重因素影响,农民无力再购买农业机械;二,市场供需平衡,对于农机用户来说,对农机的需求已经下降,购买欲望降低。
我们天天喊着要让农民富起来,那为什么时至今日农民还是与穷人划着等号?为什么农业的根本出路——机械化所需要的农机,农户却买不起?笔者通过访谈总结了以下几点。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走过13年历程,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产生了强有力得引导及推动作用。十年前农机单机补贴是“国补+省补+市补”,甚至还有县补,农户只需出10%~20%的购机款就可以将心爱的农机具带回家,八年前市补绝迹,五年前省补基本取消,三年前国补总金额稳定在237亿元,而到了今年单机补贴额度和去年一样下降到20%,且补贴资金减少到186亿元,整整少了50亿元。
其实比补贴资金减少更让农户难受的是补贴速度。中央下发补贴款是提前拨发,但是到了地方上之后情况就比较复杂,东北某地区的农机经销商与笔者交谈时说“去年的补贴现在才开始下发,今年的补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明了呢 ”,有的地方补贴隔年放发,有的甚至两年都不结算,甚至还有地方和经销商合伙钻空子套取补贴。
笔者先不论现如今补贴的存在是好还是坏,但是这样的行政效率确实会大大影响到农机经销商的销售情况,从而影响农户的购机热情。经销商不知道这种机型国家补贴额是多少,如何卖给农户,农户又如何购买?而且江苏等地今年的 补贴额下滑较大,这就意味着农户需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农机,着实让农户很是头疼。
玉米近两年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东北地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也就是说,从2016年开始,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实行价补分离,市场定价的新机制。国家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由历年的0.8~1元/斤下降至0.5元/斤左右,虽然政策上有补贴弥补,说可以和之前持平。但是农户心中最有数,不亏本就是烧高香了。
可是国家又必须得进行这样的战略调整,2016年我国玉米库存大概在2.6亿吨,损耗等费用不算,光算仓储费,一年最少208亿,这个包袱越来越重,国家背了八年越背越沉,现在背不动了。且国外的玉米进入中国,其市价远低于我国 本土玉米,对玉米市场造成了极大冲击,国家不得不取消托底政策。但这不可避免的伤害了部分农户。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中大农机经销处负责人说道“去年干旱,基本绝收,农户无钱购买农机”。中新社报道,约有500万人口的内蒙古赤峰地区,从6月份至今,受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叠加,当地农牧业生产严重受损,不仅农作物受灾、绝收,还出现了草牧场受灾及上万头牲畜死亡的现象。
即使工业技术发展到今天,大部分农业依然还是靠天吃饭。现如今有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方式,可以人工调节作物生长环境,但是这样的农业方式又有多少田地适用,多少农户能用呢?
任何地方都是有贫富差距的,在农户中也不乏拥有一定购买力的人,但是他不愿意购买,没有购买欲望,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些年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农机保有量,农机普及程度提高,农机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拥有农机的农户基本上都已经拥有了,农户觉得旧农机还能凑合着使用,他就不会重新购置农机。
针对这样的情况,农机经销商采用了以旧换新的措施,以期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部分农机用户认为种田不挣钱,若有余钱,多数会选择购车购房,但不会购置农机,说白了,就是对种田没有太大的期许,农户不知道该种什么,有的田地甚至让它直接荒废,扭转费低至100元/亩也无人问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初为了在一穷二白的底子上跨越式的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包括统购统销在内的计划经济手段,人为的压低农产品价格,实行原始积累。为此,农村人口承受了特别大的牺牲。现如今,我国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有部分农户处于贫困状态,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农村信用贷款等帮助农户脱贫致富。虽说种田不挣钱,但是农户身处农村,将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田地,不种田是不大可能的。希望农户有朝一日能真正富裕起来。
农业机械发展的黄金十年已然过去,农机企业、农机经销商都进入了生存的艰难期,特别是与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所使用的传统农机产品相关的农机企业和经销商,其生存环境更加艰难,当下亟需农机人靠自身的智慧度过难关。有哪些企业能迎难而上,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