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打造农机制造强国之策———国家着力农机工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作者:中国工业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2日 收藏

  农业、农村、农民,是影响中国现代化布局和城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如何在保证乃至提高农业产量以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农民工作强度、解放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是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而农机工业则是此解决之道的一把总钥匙。

  虽然年产值4000多亿元的农机工业在国家制造体系中比重不算大,但它却是中国从几千年来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国家飞跃的抓手。考虑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其农业的巨额补贴,中国打造农机制造强国之策就更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部署。本报特约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相关文章,从专家的视野来分析国家发改委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对我国农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大影响,并就未来三年我国农机工业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进行了分析。

  国家发改委2017年11月发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农机工业和农机企业来说,这是一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政策,它体现了国家对农机工业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中国是农机大国,只有成为农机强国才能实现十九大提出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

  2015~2017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效显著

  国家从2015年推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将现代农业机械与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动)汽车、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等一同列入了支持的重点领域。诚然年产值4000多亿元的农机工业在国家制造体系中比重不大,其新动能的贡献率也不如机器人和新能源等高,然而国家发改委认为现代农业机械对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是无法替代和至关重要的,农业机械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任务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发改委2015~2017年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以来,通过财政预算内资金补助、专项建设基金扶持、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参股等方式,支持了近五十项农机工业升级项目,带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60多亿元。2015~2017年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对农机工业产业升级和农机装备自主化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重点农机装备取得了大的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将“动力换挡轮式拖拉机”、“CVT无级变速拖拉机”、“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机”等列为重点支持的项目,这些项目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进两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二是加快了薄弱环节农机装备产业化的推进。甘蔗种植机械水平低,影响国家蔗糖安全。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在扶持骨干农机企业甘蔗收获机研发和产业化的同时,大力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甘蔗机械化收获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广西自治区2016/2017榨季甘蔗机收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三是行业创新能力得以鼓励和提高。农机关键零部件自主化能力提升是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浙江海天机械公司瞄准国际先进技术,与意大利EMTB公司技术合作开发大功率拖拉机双离合动力换挡变速器。潍坊谷合传动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国家发改委“大型拖拉机转向驱动桥项目”后,建设技术先进的车桥研发测试平台,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改变了国内市场高端农机转向驱动桥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

  四是重大农机装备产业链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得到鼓励和支持。国家发改委通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改革财政资金补助方式,促进了企业之间以产品为纽带的合作机制。农机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农机制造企业与农机作业服务企业相互依托开展创新合作,取得了好的成效。常州东风农机承担“采棉机及采棉头产业化项目”后,主动与实施“棉花收获机械应用示范项目”的新疆兵团银丰公司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田间试验等,采棉机的产业化大大提速。

  2015~2017年农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效显著,得益于国家发改委资金和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发改委产业司与农机工业协会先后到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农机企业考察,到黑龙江、新疆、广西等农机管理部门和用户进行调研,还多次组织专家和用户进行甘蔗机械化种植、机械采棉的专题研讨,对农机产业化重点项目开展前期评估论证。项目不搞分灶平衡,资金不切块分配,重视项目质量,集中评审,宁缺毋滥,避免了项目优劣同享。发改委发布可定性考核的“项目指标”,设置申报门槛,一是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和项目落地成功率;二是减少和杜绝了企业盲目争项目和套补财政资金的行为;三是引导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方向,防范产生新的过剩产能。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以市场化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协会和基金公司充分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在项目的论证、遴选、资金进入强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了项目的精准引导和扶持。基金与中央预算资金双翼联动,叠加进入,对项目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未来三年补短板强弱项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再一次将现代农业机械列为支持重点,明确要通过发展先进和适用的农机装备,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解决农机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和农机产品可靠性差的问题;二是解决“短板”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首先要一如既往抓好重大农机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稳定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由于国产大型高效装备和核心技术供应不足,造成我们农机装备作业效率偏低,粮食生产成本高,农民种粮收益低。粮食生产面临的环保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农机装备要为秸秆收集利用和地膜残膜回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要通过农机重大装备提升,提高我国高端装备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到2025年农业机械化作业成本降低20%的目标。大马力高效拖拉机、谷物联合收获机、精量播种机等高端装备集成技术、先进技术密集,对全产业链的引领作用明显,能够带动农机工业整体素质提升。北斗导航等迅速应用于农机装备,为农机产品智能化研发应用提供了支撑,要加强智能化的应用开发。要加强新能源动力农机装备的研发,为降低排放、优化环境做贡献。

  抓好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目前国产农机装备技术升级受困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配套。由于液压机械式无极变速器自己不能生产,黄淮海地区水稻、小麦、玉米收获机升级遇到瓶颈。小型柴油发动机依赖进口,高速插秧机和自走式植保机械日资品牌占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犁铧等入土部件材质和工艺技不如人,大型复合机具只能依赖进口。因此,柴油机等关键零部件、精密排种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自主化至关重要。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需要主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和集成。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农机产品质量。目前我国农机装备与欧美产品的差距体现在人机工程、产品智能化和可靠性三个方面。中国农机工业协会2012年开始在行业推进数字化制造以来,农机企业在钣金下料成型和涂装工艺两个方面进步很大,国产农机装备覆盖件的质量和外观品质取得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零部件和整机的可靠性还很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国产农机装备故障率高、三包服务费用高、作业效率低、二手机价值低。产品质量提升首先要实现制造的一致性。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提高产品制造过程控制和质量追溯能力。农机装备多品种小批量,装备和检测投入受限,更要重视制造工艺和专项制造装备的升级。玉米收获机的摘穗台、采棉机的采棉头、压捆机的打结器等专用部件加工工艺复杂,缺乏专业化的制造手段和装备,可靠性一直为用户所诟病。这些核心专用零部件质量的提高必然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提高研发试验和检测能力。农机工业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加重是不争的事实,同质化竞争的无奈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短缺。新产品研发有各种困难,缺乏试验手段尤为突出。由于农业生产农艺复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产品研发试验工作量大,新产品试验还受到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约束,有效试验时间短,因此,企业开发试验手段和产品检测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企业试验检测能力的提升。推动骨干农机企业建设高水平的检测和监测平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推动核心零部件企业建设面向行业服务的检测中心;推动第三方和认证机构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实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共识。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重点突破。要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坚持市场主导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扶优扶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的实施,必将大大提高中国农机装备的竞争能力,农机企业要用好该项政策,抓住这一机遇。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inn.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