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张天佐:乡村振兴为农机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者:农机化导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8年01月30日 收藏

  加快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应切实落实中央要求,保障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人才队伍优先向农业农村倾斜,形成支持保护精准有力、体制机制顺畅高效、微观主体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重点应建设健全十个方面的政策制度:第一,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优先保障的财政制度。资金来源要确立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原则;第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并重的金融支农政策,扭转农村资金外流趋势,吸引金融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关键是强化金融支农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农业农村的信贷担保体系,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开展大型农机具和农业设施抵押,扩大农村承包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的财产权抵押试点;第三,建立健全功能互补、保障有力的农业保险政策。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其中,互助型保险立足于防灾,商业性保险立足于保收益。第四,建立健全渠道多元、制度保障的农民增收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富裕是重要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多种收入政策;第五,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加快建立可持续的资源保护补偿政策体系;第六,建立健全以改革赋能为核心的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农村土地是农村**大、**具潜力的资源,盘活资源存量,释放资源活力的核心就是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七,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政策。对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农村能人建立

  认定评价制度,通过对其能力上的认可、经济上鼓励、社会上宣传等方式,激发他们示范带动农民的主动意识和社会责任;第八,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护机制。可在财政奖补的政策推动下,择优选择市场主体实施市场化运营管理;第九,建立健全乡村国土空间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第十,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考核评价制度。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农机在农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农机化问题的核心也是经济问题。农机产品要适合农民的购买能力,才能形成有效需求;农机化到了使用机器比人工合算才能快速增长;农机手有经济效益,才能将其作为职业。各种农业政策、惠农措施为农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根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简称“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划定建设两区11.38亿亩耕地,需要集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集中要素资本,确保有效益,这为农机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据统计,每年农村产生30亿吨畜禽废弃物,8亿吨农作物秸秆,6亿吨生活垃圾。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每年畜禽粪污处理达到75%,基本解决570个养殖大县综合利用问题,秸秆基本全量化利用,这也需要相应的设施装备;农业结构调整也为农机具提供巨大市场。比如粮改饲、轮作休耕常态化、牧草产业化都需要相应机具。

  目前,农机市场总体上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常规机具产能过剩,市场饱和。市场供应滞后3年以上,农机市场进入“熊市”,残酷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还未根本突破,有需求无机具。农机服务进入调整升级阶段。过去,机具少,社会化服务需求旺,农机手购买大量机械为千家万户服务。现在,机具增多,变成农村千家万户为自己服务,机具只有使用价值,不再产生经济效益。所以,一部分人放弃农机经营,因此,农机化社会服务重新迎来机遇。同时,已经放弃经营的农机手手中过剩的农机具共享利用将是一篇大文章。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szb.farmer.com.cn/njhdb/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