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eplay888备用网址 解困农业装备制造业:不增长,不存活!
解困农业装备制造业:不增长,不存活!
据权威机构统计,过去几年,世界大国都在探讨经济转型,怎么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但是,在转型了之后,大国又开始重新探讨重振制造业的问题,开始在制造业领域展开竞争。美国人瓦科拉夫·斯米尔在其著作中指出,“如果没有强大且**具创造性的制造业体系,以及制造业体系创造的就业机会,那么任何一个先进的经济体都不可能繁荣发展。”制造业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制造业于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样,农机制造亦是农机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自2015年,国内农机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行业发展增速一再放缓,2018年更是创造了近20年的历史新低,不仅工业规模增速微乎其微,而且整体利润出现同比18.26%的负增长。今年以来,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发布的每月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显示,1-9月份仅3月份处于景气区间,其他月份都处于不景气区间,中国农机行业可谓深陷低谷,缓速运行依旧。
农机市场大势持续低迷,农机制造产业举步维艰也就不足为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1732家规模农机企业中有346家出现亏损,亏损面为19.98%,较之去年同期增长1.22个百分点,严酷的市场形势直逼企业存亡。我们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国内农机制造领域,会发现,在全球化竞争无限开放的大环境里,众多企业不仅面临着诸多技术壁垒突破以及全国领先企业的围猎,而且要应对市场下行订单需求萎缩、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以及环保治理所造成的特需原材料紧缺、特殊工艺加工环节开工受限等多重压力,据粗略统计,近两年来有数百家农机制造企业或农机品牌迫于经营压力而消失。
按照麦肯锡提出的企业业务增长理论,企业要保持高速增长,就必须协调好三层面业务的关系,对不同层面的业务应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第一层面是核心业务,第二层面是增长业务,第三层面是未来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经营,不增长、不发展,就不能存活!旁征博引,破解发展困境,农机制造企业在以下四个关键经营策略上大有可为。
第一,业务当头,守卫核心业务、建立增长业务、创造未来业务。
不管是农机制造企业还是农机流通企业,都必须把业务放在第一位,既要确立生存的优势业务,保证正常的营业收入、利润和现金流,让企业活下来,同时又要找准增长业务,并逐步探索和培育未来业务,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比如,拖拉机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确立自身具有核心优势的马力段产品,做精做稳专属主力市场,培育和扩大用户群体,力争把自己的优势业务做到**好,以保证企业正常业务收入,在巩固核心优势的同时,开发市场热销且自身不具备的产品,形成资源补充,逐步培育成稳定的核心优势业务,在此基础上,做好具高成长性新业务的规划和培育,比如超大马力拖拉机、其他热销农机产品等。无论整体市场形势如何,任何农机制造企业都必须找准自身核心优势领域,把擅长的产品做到极致,培育出增长业务,全面保证正常收入来源和企业运营,有了活下来的基础,并考虑培育未来业务,形成可持续发展力。
第二,掌握核心科技,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持续促进产品升级。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199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且自此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然而,体量大,一定实力强吗?从质量层面来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还存在着大量的低端、无效供给,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20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全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虽然我国高端制造业出口占比已经达到42%,但仍远低于美国(60%)和德国(53%)。具体到国内农机产业,自2012年起,我国整体规模就达到全球第**,是**大的农机制造国和使用国,而实际上,我国农机工业大而不强的弊端日渐突出,在诸多领域存在制造短板,诸如500马力以上拖拉机、大型采棉机、大型青贮机、大型耕整地机械、综合性收获后加工机械等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同时,在核心工艺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环节存在较大技术瓶颈,如大马力环保和节能型发动机、电液控制系统及控制软硬件、动力换挡传动系统、打捆机的打结器、采棉机的采棉指、免耕精播机的种夹等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再如,在CVT无级变速系统、全时驱动技术、悬浮底盘技术、青贮揉丝技术、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等环节存在诸多壁垒。掌握核心技术,对农机制造来讲,已经迫在眉睫,值得所有农机企业倾力而为,任何制造企业想实现不断增长,就必须在技术研发、部件加工和装配工艺等环节上不断升级,以产品赢得市场和用户认可才是长久之策。
第三,满足用户需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先进工业设计理念融入农机制造。
不管农机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农机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满足用户需求。如今,农机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用户群体构成和用户需求都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对农机产品需求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今天的用户不仅要求产品性能可靠,而且对产品智能化、舒适性以及外观、结构设计等元素极为看重,农机产品的工业设计理念向汽车看齐已是大势所趋,如产品外观的流线型设计、智能化驾驶室、一键操控、冷暖空调再到无人驾驶、远程遥控、AI人工智能等等,这一切都代表着农机产品进步的方向。
农机制造企业必须全面了解和评估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用户需求,提供适合的产品,尤其是信息化全面普及和快速升级换代的今天,所有农机制造企业都必须紧跟社会与经济发展大势,实现机械制造与科技智能的有机融合,对接全球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全面满足用户从产品品质、可靠性、智能化、先进性到靓丽外观等多种需求,促进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
第四,打造高素质产业队伍,实现制造标准化、智慧化、柔性化。
据统计,我国现在有4亿多产业工人,其中2.4亿是农民工,超过一半比例,足以表明,现阶段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与不断进步的工业制造产业匹配度不足。农机产业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国内大大小大的农机制造企业数千家甚至更多,员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小微企业,员工队伍专业性不强的弊端尤为突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和提升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时下,农机制造领域的智能设备、先进工艺等广泛应用,都需要高素质的产业队伍来实施,因此,农机产业队伍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培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引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只有产业队伍整体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以标准化、智慧化、柔性化等为体现形式的高端农机制造才能实现,整体产业升级的目标才能变成现实。
以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律两个维度分析,未来2—3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农机行业的转型升级的进程仍将继续,所有农机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会愈加艰巨,无论境遇如何,所有企业必须找准增长的支点,确保处于良好的进步状态,“不增长、不存活”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法则。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