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铸就新时代 “三农”发展新辉煌

作者:人民日报 本站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0日 收藏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确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抗灾夺丰收,集中力量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稳住了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显著,“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础支撑。

  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10.8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一批粮食生产核心基地,推动良种良田良机良法配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2019年产量达到13277亿斤,今年粮食产量有望高位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线,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小麦、水稻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达到95%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足,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技术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1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完成8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主要畜禽核心种源的自给率超过70%。“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启动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提速。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新发展,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超过320万家,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比例达到35.9%。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积极推进,2019年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2300亿美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7.6%,多元开放的农业对外合作格局加快形成。

  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加快推进。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6%和8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稳步推进,全国耕地质量较2014年提高0.35个等级。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9。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与修复水平提升,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自2021年起将实施为期10年的禁捕,内陆七大重点流域和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渔制度实现全覆盖。

  农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突破1.6万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达到22万亿元,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2019年达到8500亿元,2015—2019年平均增速超过10%,直接带动1200万人就业。建成3200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811个农业产业强镇、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镇村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1亿人,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1.1%。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78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9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扶持。今年底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全胜,贫困群众将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95%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6—2019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超过98%,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农村移风易俗加快推进,“中国农民丰收节”已成为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金字招牌,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中央先后出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重要文件,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构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2亿多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等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推进。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逐步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初步建立,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政策精准性普惠性明显提高。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协同推进,农村改革系统性集成性不断增强。制订修订25部农业农村领域法律法规和25部部门规章,完成95%的市、90%的县农业综合执法改革。

  深刻总结“三农”工作经验,科学把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规律

  “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亿万农民群众和广大基层干部辛勤工作的结果。回顾发展历程,经验弥足珍贵,需要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长期坚持。

  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党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传统,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保障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作为“三农”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纵观农村改革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注重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始终以农民愿望和诉求为依归,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坚持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亿万农民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和乡村发展的规律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实际深化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党中央始终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形式。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创造力。

  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正在向工农互促、城乡融合转变。近年来,中央着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渠道,促进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把城乡融合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现代化的城市和美丽宜居的乡村协同共进、相得益彰。

  (作者为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nj.agri.gov.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