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eplay888备用网址 2021,农机行业头上的“十把刀”
2021,农机行业头上的“十把刀”
一年过去了3/4,2021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按传统的农机行业销售情况看,农机行业整体上进入了收尾阶段,发展态势已经基本定局,第4季只余一些零星的买卖。当然,第4季度对于农机行业是非常繁忙的一季,因为各地补贴资金兑付的滞后性,各企业都在千方百计要回(经销商)提前垫补出去的款项。
竞争是永恒的主题。农机行业度过经历悲催的2019年后,孰料在疫情袭击的2020年成为农机行业的反攻之年,让不少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然市场总会开黑色玩笑,进入2021年第2季度之后不久,一些细分产品领域又急转掉头向下,加上各地在补贴等方面出台的一些收紧举措,让2021年的农机市场压力剧增,一直到濒临年底,农机行业与企业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吸引眼球,老朱标题中用“十把刀”来形容今年农机企业遭遇的压力与挑战。
首先是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今年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包括铁矿石、钢材、铜、铝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升至历史高位。国家统计局4月27日公布的3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为176.78点,涨幅39.7%,创近十年来最高。
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对8成以上车身血肉为钢材的农机产品,成本的增长显而易见。螺纹钢价格去年每吨大约3700-3800元,而今年每吨最高上涨到了6000多元,最高涨幅超40%,这让一台常规的联合收割机成本涨幅达到10%以上。
农机行业利润本来就薄,多年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不到5%,2019年甚至是负数。然而,尽管成本大幅上涨,但反映到市场终端上,农机产品的价格却难以上涨。面对消费力非常低的农民消费者,大多农机厂家历来都只敢降价而少敢涨价,否则就可能品尝到销量下滑的苦头,就可能自甘市场份额旁落,就是与消费者为敌。
在拖拉机领域,由于K值管理的规范化,过去那些以“大马拉小车”见长的企业,成本增加的压力更为明显。产品需要增加自重,无论你加什么原料,都是需要钱的,但是你想提高价格却不太现实。
成本大幅涨价,与之持续相伴的是激烈竞争带来的价格竞争压力与盈利压力。很多国产农机已经是白菜价了,然溢价能力较强的外资品牌价格出于竞争的需要可能会进一步下探,这样进一步压缩了国内企业的盈利空间。国内农机企业定价权弱,加之价格条件恶化,企业利润受到侵蚀、经营压力进一步变大。
二是供应链高度承压。今年,实体领域供应链面临两个不确定性,一是疫情的此起彼伏造成局部地区的供应链断裂并抬高成本,二是目前全球性的芯片荒引发了多个机械制造行业的短缺,这方面,农机行业同样受制于成本大幅上涨对供应链的冲击、美国对我国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制裁带来农机用芯片供应的紧张与缺货,二者叠加构成的压力。农机行业尽管并不需高端芯片但也受到一定影响,笔者就听闻有主机企业称有发动机企业因为缺少芯片而致供应链吃紧,影响了向市场铺货。
供应链承压对农机制造企业及整个产业链都带来影响,制造企业的生产排产受限,进而影响到经销商的订单提货。农机行业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产业,每个厂家上下游的配套商、供应商和服务商都多达成百上千个,一个环节变动就会引发产业上下游的结构性波动。
三是补贴降档给农机市场带来的压力。4月30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发布了2021-2023年全国通用类农机国补最高补贴额公示,作为农机行业最重要的主导产品轮式拖拉机首当其冲,160—180马力拖拉机由上一个补贴周期的80700元降至45700元,200马力及以上四轮拖拉机由上一补贴周期的129600元降至63200元,调整幅度接近50%!大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一些地方还有累加补贴,今年基本上也取消了。
我们知道,补贴标准是撬动农民消费的巨大杠杆,补贴标准大幅下滑,对农民的购买心理自然造成强烈冲击并引发市场的阶段性萧条,5月以后拖拉机市场一下子断崖式下跌的局势就是明证。
四是补贴资金提前透支给市场带来压力。多年来,绝大多数省份当年的补贴资金都不够用,寅吃卯粮司空见惯,去年很多省份都花超了当年补贴资金。话说更是引发去年某省补贴资金因花超二三十亿并由此创造了近来的奇葩(今年改去年补贴标准的)做法引发关注。巨大压力之下,为了多出货保规模,很多企业与经销商会采取降低整机价格销售,与原材料及运营成本上涨构成双剑压身。
五是补贴及相关鉴定管理手段趋严的压力。这方面,最明显是年初出台的拖拉机K值管理和对一些企业采取不规范检测报告的整肃。当然,管理严是好事,有利于保护遵守规则、管理规范、重长远发展的企业,不让“劣币驱良币”,对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来说是好事。大马拉小车、大牙套小胃,均影响行业健康发展。有的企业总想着走捷径或歪路,可一旦走多了,最后问题自然就爆发出来了。不过,因为管理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效应,市场主体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譬如部分企业因采用一些水分太多的检测机构报告、新产品鉴定受到延迟,短时间内一些企业将感受到些许阵痛。
六是环保管理更严增加企业成本和供应链压力。今年以来,一些农机行业的主导省份山东、江苏等省份对环保的管理更加严厉,这直接影响到作为工业品的农机产品价格。农机行业不仅包括钢材、有色金属,还有轮胎、胶带等零部件。一些地方官员采取较粗暴的管理方式“一刀切”地管理域内企业。山东一位朋友就告诉我,当地对铸件生产企业一律关停,直接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的压力与风险。
企业经营中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三季度以来减碳考核对地方政府的压力亦传导至企业。最近引发的拉闸限电不仅让企业主甚至让普通老百姓平添紧张,成为压在心头的一块阴云。而电力是否充足也构成了农机行业第四季度能否可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像插秧机这样的产品,年尾年头正是要备货的高潮季节。
随着环保法规愈加趋于严格,“碳达峰、碳中和”对农机行业同样提出了新挑战。我国已经明确,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农机行业的电力资源消耗相对较高,在锚定“双碳”目标的情况下,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中相关企业的生产标准工艺流程或将受到影响。此外,环保管理更加严格,农机企业在新投产车间方面也需要付出更多环评成本。
七是去库存的压力。去年底及至上半年,一些农机厂家出于对今年市场不乐观的总体预期以及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加快了向市场铺货的力度,而经销商因为各地补贴系统开放迟缓的原因,因此大量产品仍积压在市场流通环节,占用了经销商的大量资金。由于是一条绳上的“蚱蚂”,这种压力自然也会传导到主机厂和上游供应商。
八是管理成本的上涨。近年来,农机企业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持续提升,人员工资水平、水电油成本、出差交通与住宿、各地参加展览和活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今年开春以来,工人难找成为全行业、全中国制造业的难题,引发各地区和企业间的抢人大战,其结果自然是用工成本的水涨船高。在一些内陆地区,不少企业的工人月工资都达六七千元,河北一名电焊工的工资都在1.2万元左右。
九是农机出口方面遭遇压力。持续不退的新冠疫情,全球地缘政治的紧张,今年以来航运价格暴涨十倍,农机进出口主要靠海路运输,国外疫情的多发也让物流运输经常陷入被动局面。
十是黑龙江退补引发的冲击。9月份以来黑龙江出台的退补事件正在行业内闹得满城风雨。退补名义上是让经销商退,但是背后牵涉到的是生产企业,且越是大企业受到的影响越大。根据黑龙江农业农村厅等六部门下发的文件,2020年160-180轮拖按40400元补,180-200按54800补,200马力以上的按60700补。按黑龙江去年200马力以上的一台拖拉机补110900算,等于相关企业或农民一台要退五万多元。
退补铁拳打在经销商身上,但是疼痛却传导到主机企业和上游零部件产业链。谁都知道黑龙江之于国内农机企业和农机市场的重要性,2020年黑龙江省仅轮式拖拉机补贴销售量就达7万台,一个省就占了全国的1/6。很多经销商为了多销售,实际上已经部分让利给了用户,如果让其退回账面上虚开部分的钱,会让很多当地经销商直接破产或陷入破产边缘,这自然也影响到上游制造企业的回款。
退补牵一发动全身,今年黑龙江此举既对该省很多经销商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也可能影响到全国农机工业和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全局。尽管此事执行程度或进展如何对当地和全国农机市场产生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但老朱认为,除了此波形成的压力,其后一旦黑龙江省的农机销售渠道受到重创,明年当地的农机销售甚至农机化产业链也行将堪忧。毕竟,机手的后续服务、配件的购买、旧机器的维修更换,均离不开当地的经销商。而农机产业链面临风险所带来的,将是一个更可怕的词汇——粮食安全。
后记:2021年,农机行业是成本最难以消化与转移的一年,也是极考验企业成本控制能力、风险规避能力的一年,是企业领导人们备受煎熬的一年。当然,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机行业的企业家与经营者的内心无比强大、应变能力极强,再困难再恶劣的外围环境也没有击溃他们。对于农机企业领导和将士们这种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老朱作为农机行业的一员,真的非常钦佩并感谢他们!
- 暂无评论